fffafff2008-01-17 19:46:19
回国一年杂感27

想起来这一年在南京看的一些房,感到国内房市真有是疯了。06年10月曾看过一个位于江宁的校区,号称xx花园城,德国小镇,离雨花台20公里。被机场高速和将军大道夹着,即使关闭门窗,仍然很清楚的感受到两条干道上汽车的呼啸,就这还起价4000。过了一年,涨到6000多,据说南京禄口机场的员工都是一层一层的买。还有一个位于河西奥体的双地铁(目前只有一条)楼盘,连续4栋近30层的塔楼,至少有一般的房子每天日照< 4小时,06年底不到6千多每平,现在9千多了。07年4月我曾经看中江宁的一个小区,在大学城旁边,方山脚下,风景还是不错。当时就剩180以上的大户型,总价大概70万起。考虑有俩孩子,父母退休了一起住,当时就心动了,赶紧上网和我媳妇商量筹钱。还没等做通老婆的工作,该楼盘坐地起价,每平上涨300,我一算,MMD,等于回国白干一年。等我9月从欧洲回来,乖乖龙个东,二期买到4千5了。本来想着一家人回国,再把父母接过来,大家其乐融融,共享天伦之乐,这下彻底傻眼了。现实往往很残酷,会击碎一切美好的愿望。

转眼到了08年,似乎房价要拐,有人说要暴跌。究竟是涨是跌,正反双方还在激烈辩论。不过这次,好像连中央老大也看不过眼了。我不是专家,而且现在也已经不感兴趣。但理智上,我认为不会跌,至少不会大跌。原因很简单,政府一面控制需求,同时更严格控制供给。中国房地产从来就没有真正市场化。房产已经把城市居民,包括高校教师分成两大阶级。早几年,赶上购买老公房的最后一班车,又买了大涨前的商品房的,如我身边的很多同事,过得都很优哉。我在学校的通勤车上,经常听到关于买车,出国自费游等等。相反,这一两年毕业,回国等新入伙的,单单这一项就把你抽干了。你说,这TM国出的。

好,罗嗦房产好几天了,有些兄弟早就不耐烦了,这个话题就此打住。我没有评论,批判中国的房地产,因为这不是我的专业。我只是把自己的切身感受写出来,希望为大家的回国大计做点参考。
回国一年杂感28

接着谈谈国内高校一般专业的教师收入情况,否则有兄弟说要变成小太监了。

老师的收入大的一般分一下这么几项:1,工资;2,岗位津贴(简称岗贴);3,课时补贴;4,科研补贴;5,其他的一些补贴。待我一一分解。
1,工资,这个其实只占收入的一小部分,按你的职称,学历,工龄大致几百到2,3000不等。据说,胡主席的工资也不过2000多人民币。工资全国差距不大,往往艰苦地区的高些,可能也就高百八块,没什么意思。当前正在搞工资改革,拉大差距。前面提到目前的教师定级,就是象军衔一样的东东。比如教授分四级,工资差别最大有2到3倍,而一级副教授的工资不能超过4级教授的。但具体怎么执行,好像还没有定下来。

2,岗贴,这个是收入的比较大的部分,这里的岗,就是下岗的那个岗。只是现在这个是上岗。比如最先的长江学者就是一种岗位(10万年薪),后来各省还有自己土造的什么皖江学者(安徽),湘江学者(湖南)等等。中研院的百人计划也和此类似:除了给个上岗正研的职称,还有200万人民币的科研资助,不过听说这几年进的牛龟太多,现在只给称号,不给钱了。一般的,学校按你的职称,资历,聘你为xx岗位(可以和你的职称不一致,也即所谓低职高聘和高职低聘),和你签一个contract(一般2年或3年),发给你相应职称的津贴,如果合同期满,可以续岗,升岗,降岗,或下岗(就是解聘)。这个contract是学校起草的,当然对校方有利。岗贴在不同地区,不同高校,甚至不同院系之间差别很大。一般来说,发达地区,牛校的高些,落后地区,破校的少些。当然,由于这几年很多大学大建新校区,欠了一屁股债,有些牛校的岗贴也不多。比如,在南京的高校一般岗贴在每年1万5-3万之间,而重庆的就只有一半了。岗贴并不是每月都给你,要扣大约30%,等每年的考核结束再决定是否发放。如果下岗了,当然就没有这部分了。所以,收入的多少,很大程度看岗贴。不知道国家主席这个岗位津贴是多少?

3,课时补贴,就是上一节课合多少钱,这个和学校与地区也有关系,如西安和重庆的高校上一节课大约40-50人民币之间,浙江的大概就90块。我自己的我也没搞清,下次问问。国内的一些研究型大学,比如海文和蓝工,一般搞科研来钱更容易,所以老师多不愿上课,学校一般强制性的规定教学工作量(这个后面再交待);而一些破校,据说老师打破头为多上课多挣钱。本来,教师讲课,天经地义,是份内的份内,现在和金钱如此的挂钩,就显得有些太真理了。我本人性格开朗,有当老师的天分:在讲台这么一站,下面黑压压一片,口若悬河,滔滔不绝,那感觉真TM爽,而且听众越多感觉越好。上个学期讲授本科生的《基础物理学》(量子力学和统计物理部分),学生最后给了我88.93的高分评价(全校平均分85左右,物理系82分左右),我颇为得意。说真的,这是我第一次讲课,还讲的一百人的基础课。

4,科研补贴。这一项越来越成为收入的重要一项,而且和准备回国的兄弟们关系密切。这一项收入又主要分两种情况:1,科研经费提成,(科研经费的申请,我后面再谈)。各高校都非常重视科研项目和经费的申请,因为这直接关系到学校的排名,水平等。从某种意义上说,能否搞到科研经费直接和你在学校的地位相关,就像旧社会的小媳妇,在婆家的地位就得看肚子争气不争气。比如四流水平的上海大学直接就把经费和职称挂钩,你要能搞来钱,什么职称都可以考虑。一般来说,在南京一些高校,科研经费的最多60%可以提现,目前国家自然基金的面上项目大概3年20-30万,差不多相当每年加了几万的工资。如果有经费,日子过得还是比较爽的,因为几乎所有的高校对科研经费管理都不严,你可以买几乎所有的东西,只要拿出发票。现在基金的资助力度比以前翻番了,如果光买电脑,这钱还真不好花。一般学校会给你做个小金库,帮你放起来,即使3年期满后,你还可以有钱花。2,论文奖励,记得以前海文每发一篇SCI论文,奖励6千rmb,打到你的科研账户里。很多高校直接就是现金,往往破校的高些。比如我在的学校大概 《Phy rev D》级别的每篇5千,南京师范大学是9千,而重庆的西南大学就到一万了。据说有的破校采取影响因子*1万,想想,一篇Science就值20多万啊!各位如果有牛作,可要想好了!
回国一年杂感29
5,其它的补贴。这一项很庞杂,包括各种你想不到的补贴,比如我在的高校,因为刚搬到新校区,所以有个每月300元的交通补贴,但如果每月乘坐超过5次,则全扣。另外为了鼓励大家上班,每天刷卡可以得到8元钱,如果足够不辞劳苦,每月又能多500元。但新校区离本部30公里,不堵车时单趟耗时50分钟,最佳的还是放弃。这些收入一般算小钱,顶多cover学校食堂的伙食费。当然,有的补贴项目比起工资和岗贴也不算少,而且很微妙。去年中研院一个研究员给我show他的工资单(他每月总收入平均9千多),其中有一项地区补贴,他给我解释说这是因为北京的生活成本高,所以多达2千多元。也就是说,越是落后,艰苦地区,物价越低,这个补贴就越低。推而广之,如果有可能的话,去香港,东京,纽约工资,应该补贴更多。大家说,这是不是比较混蛋的政策--谁TM还愿意去扶贫?难怪都打破头往北京上海挤。

以上就是比较真实的高校一般专业阳光收入情况。下面给大家看一搁东东,我再解释一下。这个是两年前西南某top40左右的综合大学物理系主任写给我的,
**************
....
1、聘为教授
2、提供100平方米住房,若要更大的,超过100平方米部分按学校售价付款
3、提供安家费10万元
4、提供科研启动费15万元5、工资及奖金:教授工资(国家统一)、博士金贴:500元/月;教授岗位金贴:1000元/月;校教学科研奖励金贴(如发表一篇SCI收录论文1万元/篇等)、院教学科研酬(45元/课时,带一个研究生一学期20课、上一门本科或研究生的课80学时、根据获得的校教学科研奖励金贴,学院再折半奖励)、院其它补贴(各学院不同,同一学院不同时期也不一样,如本期我院教授、副教授6500元/月、讲师4500元/月、助教3500元/月).
.....
******************
解释如下:
1,如前文所述,是上岗教授,如要领证,还要经过几个硬性考核。
2,如前文所述,需要指出的是,我后来从师弟那里了解到实际情况和院长说的不太符合,倒不是他蒙我,院长是作科研的,学校复杂的条条框框他也不是很了解。
3,这个是真的,但后面还要“张太医论病细穷源”。
4,就是我说的各种补贴。但师弟说实际能拿到大约三分之二.主任是把写文章,科研补贴也都算进去了。

实际上,按师弟的实际收入,是要低于同档次东部发达地区的高校不少的。所幸,该校本来身处远郊,没有建新校区借债的压力,学校房子也比较宽裕,周围房价还不算离谱。建议大家回国可以考虑,建设大西南。我当初如果不是考虑家庭因素,肯定去了。该校环境优美,地处国家级风景区,号称花园式校园,远离主城,是个安心学习的好地方;加之主任也是中研院北京某所毕业的,可以算作同门,这几年又收容了几个在北京找不到工作的fresh PhD,也不至于太孤立。

回国一年杂感30 (某高校教师军衔制草案)

前文书说到国内正在搞教师军衔,有一处有误:副教授只有3级,没有大校一级,特此更正。下面转贴一份教师定级的文件,大家自己打分,看看你自己能授什么衔:

*******************
xx系2007年专业技术岗位推荐条件(讨论稿)

根据国家相关文件规定,岗位设置数,各专业技术岗位之间的结构比例,结合《xx大学专业技术岗位分级实施细则》及xx系专业技术人员的学术成就、学术影响、学术资历等情况,制定本推荐条件。

一 、基本条件

(一)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热爱社会主义祖国,遵守宪法、法律和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为人师表,教书育人,有集体观念和奉献精神,身体健康。

(二)积极承担工作任务,履行岗位职责,任职期间能完成规定的教学科研及管理任务,近三年年度工作考核合格以上。

(三)具有良好的思想政治素质和学术道德,治学严谨,积极参加社会公益工作。

(四)已获得拟聘岗位相应的专业技术职务(任职年限截止到2006年6月30日)。

二、正高级专业技术岗位的推荐条件

(一)正高级一级岗位 (大将衔)

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

(二)正高级二级岗位的推荐条件 (上将衔)

1、不分任职年限,博士生导师,符合以下任一条件者。

1)国务院学科评议组成员;

2)国家级教学名师奖获得者;

3)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

4)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

5)国家“973”首席科学家;

6)国家“973” 领域咨询专家组成员

7)国家“863”领域专家;

8)人事部“百千万人才工程”入选者;

9)国家级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

10)国家科技三大奖第一获奖者;

11)省部级人文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一等奖以上第一获奖者;

12)国家教学成果一等奖以上第一获奖者;

1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创新研究群体第一负责人;

14)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

2、已任正高技术职务12年及以上,博士生导师;近8年以来在教学、科研、人才培养等方面取得了突出成就,具体要求为符合以下任一条件;已任正高技术职务5—11年,博士生导师,现承担重要的教学科研任务,在本学科领域具有较高的学术声誉和学术影响,近5年以来取得了突出的学术成就,具体要求为符合以下任意二项条件。

1)国家级科技奖(前四位)或省部级科技奖一等以上奖励(前二位);

2)省部级人文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二等以上第一获奖者;

3)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以上奖励(前二位);

4)国家重大或重点科研项目(国家“863”计划重大和重点项目、国家科技攻关[支撑]计划重大和重点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重大和重点项目、国防创新和国防重点预研基金项目)负责人;

5)发表SCI收录论文8篇或发表SSCI或AHCI收录论文5篇或在《中国社会科学》发表论文2篇。以上论文均为第一作者;

6)8项以上授权发明专利的主要获得者;

7)国家“863”专家组成员;

8)国家总装备部专业组成员;

9)国内一级学会或国外重要学术组织的理事长或副理事长;

10)国家文科基地第一负责人;

11)国家工程研究中心主任;

12)国家重点学科第一负责人;

13)高校青年教师奖获得者;

14)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获得者的指导教师;

15)国家精品课程第一负责人;

16)国家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第一负责人;

17)教育部“跨世纪优秀人才”入选者;

18)江苏省“333工程”一、二层次培养对象。

3、任正高技术职务年限不满五年,博士生导师,近年来从海外引进的拔尖人才,符合5-11年任职年限的推荐条件,并在教学科研工作中做出了突出贡献者,可特别破格推荐;考虑部分学科的特殊性(例如体育、外语、建筑、经管等),对在科研、教学、人才培养和学校建设等方面做出突出贡献者,可酌情放宽推荐条件。

以上均为正高级二级岗位的推荐条件,凡符合上述条件者均可申报推荐。在岗位数批准后,是否聘任由学校聘任委员会根据岗位指标及被推荐者的业绩和表现决定,本条件仅适用于本次聘用。

(三)正高级三级岗位的推荐条件 (中将衔)

1. 不分任职年限,符合以下任一条件者。

1)国家级科技奖(前四位)或省部级科技奖一等以上奖励(前二位);

2)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以上奖励(前二位);

3)国家重大或重点科研项目(国家“863”计划重大和重点项目、国家科技攻关[支撑]计划重大和重点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重大和重点项目、国防创新和国防重点预研基金项目)负责人;

4)8项以上授权发明专利的主要获得者;

5)国家“863”专家组成员;

6)国家总装备部专业组成员;

7)国内一级学会或国外重要学术组织的理事长或副理事长;

8)国家重点学科第一负责人;

9)高校青年教师奖获得者;

10)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获得者的指导教师;

11)国家精品课程第一负责人;

12)国家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第一负责人;;

13)江苏省“333工程”一、二层次培养对象。

2、任正高技术职务10年及以上,教学科研系列教授或在本学科领域有较高的学术声誉和学术影响的学术骨干。

3、任正高技术职务4—9年,省级教学名师奖获得者,省级以上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省部科技奖一等奖以上主要获奖人或省部级人文社会学科领域最高研究成果奖获得者,省级教学成果特等奖以上获得者,文科基地负责人或省部级重点实验室、省部级工程中心负责人、省部级重点学科的首席科学家、教育部相关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主要负责人、省级(国家二级)以上学会主要负责人、全国百篇优秀博士论文提名奖的指导教师、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入选者、江苏省“333工程”三层次培养对象、江苏省“青蓝工程”培养对象、江苏省“六大人才高峰”入选者、优秀“双肩挑”人员等。

4、近年引进的少数拔尖、杰出人才,可以适当放宽推荐条件中任正高技术职务年限的要求。

(四)正高四级岗位的推荐条件 (少将衔)

胜任学校教学、科研、实验等正高技术岗位工作,并较好地完成了本岗位工作任务者。

三、副高级专业技术岗位的推荐条件

(一)副高级五级岗位的推荐条件 (上校)

1、专业技术岗位任副高职务10年及以上,承担重要的岗位职责并发挥重要作用者。

2、在专业技术岗位任副高职务5-9年,承担学校重要的教学科研职责,具有一定的学术影响、取得一定的学术成绩者,如省部级教学成果一等奖以上获得者;省部级科技奖二等奖以上获得者或省部人文社会学科领域最高研究成果奖的获得者;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江苏省“333工程”三层次培养对象、江苏省“青蓝工程”培养对象、江苏省“六大人才高峰”入选者,教育部学术新人奖、青年教师教学优秀奖、学校青年教师授课竞赛一等奖获得者、省级优秀硕士博士论文的指导教师、文科基地负责人或省部级重点实验室、省部级工程中心负责人、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或面上项目、学生网上评教最近4次均排全系前5名并且历次排名均位于全系前10名者等。

3、对于取得突出成就的优秀青年教师,可以适当放宽推荐条件中的任职年限要求。

(二)副高级六级岗位的推荐条件 (中校)


1. 不分任职年限,符合以下任一条件者。

1)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

2)入选xx大学优秀青年骨干教师教学科研资助计划;

3)学校青年教师授课竞赛一等奖获得者。

2、任副高职务7年及以上,并较好地履行岗位职责。

3、任副高职务3-6年者,但承担了学校重要的教学科研职责,具有一定的学术影响、取得一定的学术成绩,如省部级教学成果二等奖以上获得者、省部级科技三大奖三等奖以上获得者或人文社会学科领域最高研究成果奖获得者、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江苏省“333工程”三层次培养对象、江苏省“青蓝工程”培养对象、江苏省“六大人才高峰”入选者、教育部学术新人奖、青年教师教学优秀奖、学校青年教师授课竞赛二等奖获得者、博士生指导教师、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或专项项目、学校青年教师授课竞赛三等奖获得者并且学生网上评教最近4次均排全系前5名等。

4、对于取得突出成就的优秀青年教师,可以适当放宽推荐条件中的任职年限要求。

(三)副高级七级岗位的推荐条件 (少校)

胜任学校教学、科研、实验等副高技术岗位工作,并较好地完成了本岗位工作任务者。

四、中级岗位的推荐条件

(一)中级八级岗位的推荐条件 (上尉)


专业技术人员中取得博士学位3年及以上或非博士任中级技术职务5年及以上者。

(二)中级九级岗位的推荐条件 (中尉)


专业技术人员中取得博士学位或非博士任中级技术职务2年及以上者。

(三)中级十级岗位的推荐条件 (少尉)


专业技术人员中具有中级技术职务并能履行岗位职责者。(以下算士官)


五、初级专业技术岗位任职条件

初级一级岗位(对应岗位工资技术十一级)

初级二级岗位(对应岗位工资技术十二级)

初级三级岗位(对应岗位工资技术十三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