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们都说决定一个人是哪里人要看他的童年少年18岁以前是在那里度过的,因为童年少年决定了他的文化根基,饮食习惯,生活习俗。 长大以后是可以变化, 但根深蒂固的东西是很难改变的。
我是喝着绿茶长大的,咖啡是以后的事, 最初接触的也只有雀巢咖啡,咖啡是浓缩的二合一的,多半是派送礼的用场,好像在当时很时尚。 至于在家里,真正冲咖啡喝的时光也不太多,也没有对咖啡的香味留下特别的印象。 直至到了法国,才真正领会到了咖啡的醇香和文化。
刚到法国念书时,我们都不习惯吃饭时喝冷水。喝惯了温开水的我们端着从自来水里放出来的凉水怎么也难喝进肚子里去,虽然我们明白那水的质量是无可挑剔的。渐渐的我们中国学生有了共识。我们大家不用号召,自然而然的都聚集到微波炉附近的座位,每人不显山不露水的端了凉水去微波炉里转上2分钟。这样我们感觉那顿饭比较吃得下去。然后便有细心的法国人发现了这一奇特现象,对于从来没有喝过热水的他们自然是很奇怪。 他们便将此当作天方夜谭在校园里传播。我真的从来没有在校园的食堂里看到过中国学生吃完饭后再去喝一杯咖啡。在各国学生喝咖啡高谈阔论的同时,我们大部分人都回到自己的寝室,水烧开后,一杯浓郁的绿茶是我们所有人最舒心的享受和休息。
毕业后到了公司工作,情形便有些变化。喝咖啡的时间多了起来。早晨到公司,大家习惯聚集到厨房,煮上一壶浓浓的咖啡大家分享,于是便有了名正言顺的20分钟早咖啡时间,谁也不能因此说三到四。于是我也加入了这个行列。煮出来的咖啡果然香味浓郁,这就不是浓缩三合一的可以比的。我喜欢咖啡的香味, 煮咖啡的过程对我是一种享受,我常常早到厨房抢着煮咖啡,别人以为我很勤快,其实不然。同事们以女人居多,天天穿得花枝招展,身体线条是不可忽略的。她们只喝黑咖啡,没有人加糖加奶除了我。咖啡虽然醇香,不加糖我是不行的,加点奶我就觉得更好喝了。反正在线条这个问题上,我觉得我就是不加糖不加奶也不会赶得上她们,还是以嘴巴的享受为重吧。顺便说一声我工作的地方不是银行,不用每个人天天穿得像制服一般。在一个奢侈品的市场部,人人都是时尚界的精英,对服装的要求不仅是个人的风格,还注重当季,于是我看到的同事天天穿得就像当月杂志上的明星一般。更令人佩服的是每个人对每个人的从头到脚的装戴都能立马说出什么牌子谁的设计商店里卖多少钱。事实上在装扮上我们都是透明人。
喝完了咖啡大家便开始工作。但我不一样。 喝咖啡并不能代替喝茶。在我的办公桌上有一套粉色的茶具, 我特意自己买了一个煮水壶天天烧开水泡茶喝。后来公司搬了新家,办公室成了Open Space, 公司为安全考虑不再允许个人在办公室煮水,我的煮水壶也必须放到厨房。从我的座位到厨房要几乎穿过同楼层上的所有的同事,但我不能不喝茶,否则没有工作的灵感。于是我有了一套茶具,我天天施施然地穿过整个走廊去泡一壶水,然后在座位上慢慢的喝。杯子是透明的,看得见青绿的茶叶慢慢展开,慢慢下沉,一缕清香袅然而升,传遍整个办公室。这个时候总会有人说:好香的茶叶。旁边的Audrey便会适时回忆起她曾经在韩国工作的情景。 有的时候我也会准备几个茶杯和同事分享, 喝惯了咖啡的法国人对茶的欣赏其实和我对咖啡的喜爱是一样的,这个时候她们便说:我要加一块糖。加糖的咖啡和加糖的绿茶是一样的,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本质自己的文化,我们可以接受别人的文化,但总还是有一点点不一样,一点点保留的。中午饭在法国是一道风景,我们每个人可以有整整2小时的午饭时间。当然你可以少用,不过只要没有重要的会议,谁都把午饭当作会友交际甚至购物的时间。有了这样的优势,我几乎不吃三明治,每顿中饭,只要找到一起吃饭的人,都在饭店里坐下来吃。在前道主菜甜点咖啡之间,我通常是选择主菜甜点咖啡。 这时候喝的咖啡我要的一直是 café noisette, expresso 里面加一点点奶,在咖啡上形成一点点浅褐色。要知道每次我说出 un noisette, 饭店的服务员总是立马不再把我当外国人,因为只有巴黎人(还不包括外省人)才点这样的咖啡才这么说。 当然这只是饭后的一道小小咖啡,如果是喝下午的咖啡,那就会要un double cream , 一杯双倍的加奶的咖啡。每天我的肚子里都是混合的咖啡和绿茶。对咖啡的热爱,准确地说是对咖啡香味的热爱让我甚至花钱买了最新设计的Nespresso 咖啡机。同时还买回来一大堆各种颜色的一次性的咖啡,五彩缤纷,各种口味。不过直到今天,我还是要加糖,要加奶。买机器一是欣赏它的设计理念,我们一行人还专门去巴黎最大的Nespresso 咖啡旗舰店考察过,因为我们老板说Nespresso 旗舰店的设计已开始挑战奢侈品行业。二是当然的喜欢煮咖啡的过程,喜欢这个过程中传出的袅袅香味。
我从小只喝绿茶,现在又喝茶又喝咖啡,成了一个各种意义上混合的人。 不过那天不喝咖啡我还是能做到的,不喝茶便是做不到的。
请阅读更多我的博客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