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年代海归”两弹一星元勋“郭永怀一家的故事
本城博主帕格尼尼的博客《寻牛斋》,尤其是其中的【老海归 小故事】系列非常精彩。作者说:“很多人问《老海归 小故事》一文中的材料是从哪儿来的,现在说明一下。有一半在网上很容易找到,另一半是通过深挖和从有关人员交谈中得知,网上几乎找不到。此文不能算‘史料’,只是想把当年‘积极响应’的回国浪潮描述得更细微,更接近事实,更贴近生活。” 作者利用他家接近很多中科院高级知识分子及其子女的有利条件,收集了大量丰富翔实的原始资料,向我们介绍了一百多个50年代海归个人和家庭的真实故事。其中固然有小心翼翼、夹紧尾巴、辨风识do、侥幸生存者;但更多的是右派、特嫌、劳改、牛棚、自杀.....。他们的子女也大都青年时代失学、上山下乡,改革开放后再走他们父母原来那条路的反方向回原出生地去寻求另一种生活。读完未免唏嘘,感叹“早知今日,何必当初”。
咱们老屋那家公司,本来就是做传销的,总得向外招兵买马才能发达。于是乎:吹拉弹唱、拍胸赌咒,撒传单、卖广告,再欺骗或威胁亲戚朋友写信、登报、托人捎话,殷殷切切;一旦受骗者入了他的壳,想再钻出来可就难了。
”两弹一星元勋“ 郭永怀是最著名海归和“烈士”, 作者和他家是邻居,关系比较近,经历也相似,介绍的郭家三口生活也最详细。郭永怀其实是被他的太太李佩和好友钱学森动员说服,在1956年回国的。甫一回国,便于1957年6月7日在《光明日报》发表署名文章《我为什么回到祖国——写给还留在美国的同学和朋友们》:
“凡在美国居住又有入学年龄儿女的(中国)父母,都难免不感到遭受别人歧视的痛苦,小孩是天真的,社会有这样的病,他们当然就很真实地反映出来。欺凌、侮辱必然在小孩子们心灵上留下一个创伤的烙印......我是一个有儿女的中年人,离开美国也是为了这个原因,不但如此,只有在一个合理的社会里,青年们才能自由发展,才有自由择业的机会。”
(郭永怀只有一个女儿郭芹,5岁跟随父母回国。13岁因文革失学,又因母亲的特务嫌疑而成为狗崽子,17岁到内蒙插队,没有上大学。她在插队前曾请求爸爸利用他的关系走后门送她去参军,郭拒绝。郭芹1981年在美国驻北京大使馆恢复了美国国籍,随后移居美国,不幸患癌症,回国治疗不愈,骨灰撒入昆明湖。)对照郭永怀在《光明日报》上说的:“只有在一个合理的社会里,青年们才能自由发展,才有自由择业的机会。”结合郭芹后来的命运,他是不是实际上在攻击咱们“人民地位高”的社会主义社会 ”不合理“ 呀?
帕格尼尼最近写的两篇博文:《严冬思念郭永怀、李佩一家》 和《缅怀郭芹》。
假如大家有兴趣,还可参阅:
华新民写的 《哀悼李佩老师——我的个人记忆》
王丹红写的 《李佩:98岁的郭永怀夫人和她的国》
郭芹于1968年9月去了内蒙插队务农。作为独生女,她从小到大自己没动过手干活。到了农村无论是"劳动关"还是"生活关",她都过得非常艰难。看到她过不去"劳动关",生产队让她看菜园子,同学们就让她在家做饭。挑水做饭、喂猪养鸡也不是简单劳动,郭芹做得都很吃力,同学收工回来,常常饭还没有做好,猪饿得直哼哼。贴出的大饼子,有时是黑黑的糊嘎巴儿,有时半生半熟还带发酵的酸味。郭芹手忙脚乱、满脸通红地忙乎着,却做得很认真。
3个月后郭永怀因飞机失事牺牲,此时他的妻子李佩以 "特嫌“ 罪名在科大的 "牛棚“ 里受审查。甚至郭永怀牺牲后的7年,科大已搬迁到安徽整整5年了,李佩仍在安徽接受接受隔离审查、监督劳动,而且自杀过。1974年才因英文教学需要重获启用(可见 ”特嫌“ 者也之类,本来就是子虚乌有)。 官方大报《光明日报》在2015年11月26日发表的《李佩:创新者永远年轻》一文中这么说:“郭永怀牺牲时,李佩正在外地工作,闻讯连夜乘火车回京。”(这谎可撒得够无耻兼笨拙的)。
在那艰难冷酷的日子里,郭芹也找到了一丝温暖。同村插队有一个同学叫钱湛年,也是在美国出生的,回国已经七八岁了,父亲钱寿易还跟郭永怀在力学所是同事,两家关系很近。常常可以看到郭芹和钱湛年开心地聊天,有时晚上聊到很晚。他们之间有那种别人无法体会的共同语言,相互可以倾诉苦衷,回忆往事。大家以为他们在谈恋爱,但他们之间只是一种可以信赖的兄妹情谊。
她真的恋爱了,爱上了另一个插队的同学。凭着自己烈士子女身份,她帮助男友也调回北京。可是这个男友是个白眼狼,回到北京就不跟郭芹来往了。二十多年后,郭芹病重卧床,临终希望能再见他一面,可是这个白眼狼没来。这件事对郭芹的打击很大,李佩也很恼火,一直不让郭芹参加插队同学的聚会活动。
郭芹1971年回到北京时只有孤身一人,曾去钱学森家拜访。当她还小的时候,蒋英见到她总是笑眯眯的。但是这次见面却发现钱氏夫妇对她的态度完全变了,竟然批评起她的家庭。钱学森冷冷地告诉她说,她母亲的态度不好,交待问题像挤牙膏一样,还教训她应该回到农村去。受到这样的冷遇,从此郭芹再也没有同钱家来往过。
钱学森动员郭永怀回国时可是这样写的:
永怀兄:接到你的信,每次都说归期在即,听了令人开心。我们现在为力学所忙,已经把你的大名向科学院管理处‘挂了号’,自然是到力学所来,快来,快来
——钱学森 1956年2月2日致郭永怀信
郭芹病退回到北京后被安排在父亲曾任职的力学所,因为手风琴拉得好,被调到宣传队,认识了一个吹笛子的小伙子王永光。郭芹把带到内蒙的手风琴留给了当地学校,王永光帮她在北京选购了一架新琴。她跟王永光的关系究竟发展到什么程度,只有他们自己知道。不过母亲李佩知道他们来往以后,坚决反对他们发展下去。她觉得郭芹已经被文革毁了,什么文化都没有,不能再嫁给一个同样没有文化,只会吹笛子的工人后代。
李佩把地质所一个研究生吴海威介绍给郭芹,以后成了李佩的女婿。郭芹在美国领事馆内恢复了美国公民身份后,他们两人一起到了美国。他们在美国的生活并不融洽,吴海威是红二代出身,二婚,还是党员,处处格格不入。谁知道李佩是怎么想的,是想把掌上明珠锁在红色保险箱里?郭芹拿到驾照后却再也没摸过方向盘,工作上也没有什么选择,只能在中国人手下做一些低端的工作。专栏作家王丹红曾问李佩:“1980年,郭芹回美国后做什么?” 李佩说:“她一个初中生,在美国能做什么!”几年后,郭芹查出患癌症,又没有很好的收入和保险,决定回国治疗。李佩叫吴海威也回来,可是吴海威推脱刚找到新工作,请不下假。郭芹病危时,吴海威才赶回来,来到李佩家,李佩拒绝给他开门。
以后李佩平静下来,跟女婿保持正常关系。尽管后来吴海威又结婚了,在李佩临终前的一段时间里,他也都是在关照李佩,也算是赎罪。另外那个小伙子王永光也跟李佩保持来往。郭芹生病期间不能拉琴,把手风琴交给王永光保管。郭芹去世后,王永光要把琴还给李佩,李佩表示要尊重郭芹的遗愿,让王永光继续保管。20年后,王永光要离开北京,想把手风琴捐给力学所,得到李佩同意。现在郭芹的手风琴摆放在郭永怀曾经的办公室内供人参观。
文革结束,百废待兴,大学开始招生,科大研究生院也招收了文革后第一批研究生。全校的英语教学由李佩主持。她决意聘请最好的英语人员,想到了人大的许孟雄教授。许孟雄40年代就在重庆为共产党翻译各种文件,并在国外刊物上发表,是第一个将毛泽东著作译成英文的翻译家。可惜50年代被打成右派,从此离开人大讲台,失去人身自由,度过艰难漫长的30年。80年代获得平反以前,只能在海淀一个英语业余补习班讲讲课。李佩三顾茅庐,恨不得答应每天车接车送,才把许孟雄请到了研究生院。第一天上课,许孟雄站在教室门口,指着墙上的领袖像说,“他在里面我就不进去。”全班同学都傻眼了,班长是班里唯一的党员,站起来,欲劝说老教授,老教授只把脸一转,摇着头说“No”。
班长急忙搬来一把椅子请老教授在门外坐下,跑到教务主任吴唐的办公室求救。吴唐是老革命,见过敌人的枪弹,可没见过一位老知识分子翘着二郎腿如此横眉冷对,赶来也是白搭,只好叫班长去找李佩。李佩坐在办公室的椅子上,听班长说明情况,十分不明白地说,“上课要紧,把主席像拿下来,下课以后再挂回去,不是很简单吗?”(二十多年后李佩带帕格尼尼回校,他给学弟学妹们讲这个故事,获得满堂欢呼和掌声)。
1979年研究生院掀起出国留学潮,公费自费水乳交融。第二年,研究生院和美国加州伯克利大学建立姊妹学校关系,协定互派公费留学生,学习期限为两年,中方负责人是李佩。
李佩以自己独有的魄力,打开了留学的大门,在选派留学生时绝对不考虑政治背景、家庭出身。她选定的第一个人叫老马,原因很简单,因为他快40了,岁数大,不能等。1980年,老马心情激动地登上了飞往美国的飞机。
伯克利大学把老马安排在一个美国人家里住。这个美国家庭实际上只有一个老女人叫Nancy,60多岁,老公已去世,Nancy继承了一大批遗产,一个人住在离学校不远的一个豪宅里。由于是这个学校的校友,Nancy每年都给学校捐款,学校决定让老马住在Nancy家里最合适不过了。
按规定,两年后老马就得回国了。可是到了1984年还不见老马的踪影。李佩写信给老马,没有回音。写信给美方学校才知道,有传言老马准备和Nancy结婚。当时还有其他好几个人有迹象不打算回来了,于是研究生院决定派李佩亲自赴美,搞清情况,说服这些人回国。
李佩回到了自己当年留学的故土,感慨万分。在参观游览之余没有忘记自己的任务,费了很大周折,才和老马取得联系,表示愿意见面。谈话的气氛很融洽,老马一再感谢李佩给了他出国的机会,也坚定地表示,绝不回国。原来,老马的父亲解放初被共产党镇压了,把父亲带走枪毙的那一天老马12岁,当时的场景在脑中打下了深刻烙印。出国前他曾一再提醒过李佩自己的家庭背景,但李佩只是说“都什么年代了,还说这些干什么?你不是也考取了研究生吗?”。
李佩后来承认自己低估了仇恨的作用,高估了爱国的力量。但她并没有放弃,回国后立刻找到领导商量,决定派老马的妻子和女儿到美国,感化老马,动员老马回国。老马的婚姻是那个年代的悲剧,自己没有选择,由领导安排的。本来就没有感情,谈何感化?妻子和女儿哭着去,哭着回。
到底为什么郭永怀一个人从青海核试验基地回北京,最后坠机身亡,有各种猜测。一种说法是李佩被揪斗,郭永怀得到消息无法安心工作,请求回北京。另一种说法是试验场地发现新数据,郭永怀要回北京汇报。还有一种说法很诡诈,郭永怀在发展核导弹问题上与聂荣臻起了口角,妨碍了导弹研发,于是接到命令回北京…一个星期后,《人民日报》报道郭永怀逝世,全文:“中国共产党党员、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郭永怀同志,因不幸事故牺牲,终年五十九岁。郭永怀同志在从事科学技术工作中,做出了贡献。”仅此而已。三个星期后,中国第一颗核导弹发射成功。李佩相信有第三种说法的可能性。尽管李佩一再要求查明飞机失事以及郭永怀回北京的原因,直到李佩去世,国家都没有向她做出清楚的交待。帕格尼尼相信李佩在安徽期间自杀是因为她觉得郭永怀为了她关牛棚”隔离审查“才会回北京导致死亡。我倒是相信她自杀是因为后悔当初不该极力动员郭永怀回国,特别是毁了郭芹的前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