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里2021-02-07 17:03:14
挺进大别山,刘邓大军付出了代价,为何站不住脚?


 

1947年11月底,白崇禧飞抵九江,以「国防部长」的身份担任九江指挥所主任,统一指挥五省兵马,围剿已经进入大别山地区的刘邓十万大军。
 


 

白崇禧的军事才能,国共双方领袖均有很高评价。蒋介石在劝白崇禧外放出征时,曾说他是「全世界数得着的军事家」,尽管话中客套恭维成分居多,但蒋氏对其他人绝说不出这样的话来。毛泽东对白崇禧的评价则是「中国境内第一个狡猾阴险的军阀」,而这话是说给最能打仗的林彪听的。
 

 

*****

 

白崇禧
 

围剿大别山的作战中,白崇禧以其「总体战」方略迎战他口中的「共军第一悍将」刘伯承,使得中原野战军陷入困境而无法摆脱,最终不得不撤出大别山,主力部队元气大伤,直到淮海战役前都未恢复过来。
 


大别山围剿作战又一次证明了「小诸葛」并非浪得虚名。除了军事之外,白氏在大别山的成功还有哪些原因呢?


 

大别山是桂系的地盘 *****

 

 

*****

 

 

1947年8月7日,刘伯承、邓小平率领中原野战军6个纵队12万人不顾一切大举南下,13日越过陇海路,19日抛弃重装备强渡黄泛区,27日全部渡过淮河,进入了横跨鄂豫皖三省,涵盖24个县的大别山区。
 


 

 

*****

 

 

刘邓大军渡过黄泛区 *****

 

 

负责大别山地区防务的是武汉行辕主任程潜,但其麾下的正规军只有两支川军和交警第4总队,整个长江以南几乎没有正规军。到9月底,尾随刘邓先后到达大别山地区的国民党军共有8个军,其中6个军隶属欧震第3兵团,该兵团显然是进剿大别山的头号主力。
 


 

然而,无论是程潜还是欧震,根本指挥不了大别山军事。因为,这里是桂系的地盘。
 


 

抗战爆发后,李宗仁出任第五战区司令长官兼安徽省主席,之后廖磊以第21集团军总司令身份兼任安徽省主席,去世后李品仙接任其职。抗战胜利后,夏威出任第八绥靖区司令官,继续指挥桂系军队。当刘邓大军进入大别山时,桂系已经在安徽经营了十年之久。因此要进剿大别山,没有桂系的支持是无法想像的。 *****

 

 

 

*****

 

 

桂系部队 *****

 

 

程潜在1928年曾经被桂系逮捕过,所以他不敢也不能指挥桂系;欧震的军衔只是陆军中将,而李品仙、夏威全都是上将,欧震没资格指挥他们。这样一来,在大别山便出现了一个奇怪的现象:有资格指挥的程潜不敢指挥,有责任指挥的欧震没资格指挥,而让「地头蛇」李品仙、夏威指挥却又名不正言不顺。
 


如此一来,蒋介石力劝白崇禧出山,实属必然。


 

中原战场如火如荼 *****

 

 


 


 

白崇禧上任后,欧震主动请辞,遂由张淦接任第3兵团司令官。白崇禧狮子大开口,要求蒋介石给张淦兵团每个师各配属一个美式榴弹炮营,加上原来的日械炮兵营,张淦兵团的火力在关内蒋军中已属上乘。
 


 

白崇禧判断:刘邓渡江南下的可能性不大,其进入大别山的目的是为了调动牵制国军在山东的主力。基于此,白崇禧下令以张淦兵团作为进剿主力由东向西深入大别山;由张轸指挥熊绶春14军和胡琏18军据守大别山北麓,阻击刘邓北返。
 


 

 

*****

 

 

胡琏
 


 

国民党军对大别山的总攻于1947年12月1日发动,中原野战军司令员刘伯承命王宏坤10纵向西突围,由信阳进入桐柏山,以调动蒋军。这一意图被白崇禧识破,中野10纵在柳林遭到14军和20军的联合打击,损失惨重。刘伯承希望以此打乱蒋军进攻部署的目的并未实现。
 


 

此时,毛泽东严令粟裕、陈赓立即在中原地区加强进攻,以迫使白崇禧集团自大别山分兵。已在淮西休整了两个多月的粟裕部兵分三路,大举破袭平汉路郑州至许昌段、陇海路开封至商丘段铁路。与粟裕相呼应的是,陈赓兵团亦对平汉路许昌至确山段展开大规模破袭。一时间,中原战场如火如荼,粟裕、陈赓连克许昌、漯河、兰封等地,白崇禧顿感压力重重。 *****

 

 

 

*****

 

 

粟裕指挥作战


这一时期,由于陈赓兵团、粟裕兵团频繁破袭平汉路,白崇禧与徐州顾祝同、西安胡宗南的作战区域交叉,指挥权归属的问题便凸显出来。这一问题始终未能解决,更埋下了日后徐州剿总、华中剿总两者不合的定时炸弹。 *****

 

 

桂系的「人民战争」 *****

 

 

*****

 

 

土地革命时期,从鄂豫皖苏区诞生了红四方面军,而中原野战军的血脉正是源自四方面军。如此说来,中野进军大别山是重回故园,有老区群众支持,岂非如鱼得水?
 


 

现实是残酷的。当地老百姓早已被反动势力杀怕了,根本不敢给远道而来的中野官兵提供任何帮助。没有群众基础,刘邓大军不得不在人生地不熟的险恶环境下面对数倍于已的强敌。 *****

 

 

桂系势力在统治大别山时期,把他们在广西实施多年的民团保甲制度移植过来,每个乡镇、村寨均设立民团组织,拿起锄头就是农民,扛起枪就是战士,完全是兵民一体。当中野大军进入大别山后,看到的不是老区群众对子弟兵的热情,而是坚壁清野、全民皆兵这些可怕的场景。
 


 

随着天气越来越冷,后勤更是成了无解的难题。随着军事压力越来越大,刘伯承、邓小平不得不分兵作战。刘伯承率中原局和中原军区机关,在杨勇1纵的保护下北撤淮西;邓小平率领陈再道2纵、陈锡联3纵、王近山6纵留守大别山。 *****

 

 

 

*****

 

 

刘伯承与邓小平
 


 

12月11日,刘、邓在鄂北大悟以东王家湾分手。三天后,刘伯承在光山以西的北向店遭遇一生中最大的险情。 *****

 

 

当日深夜,刘伯承一行在北向店宿营时,与蒋军18师不期而遇。白崇禧得知刘伯承出现在光山,大喜过望,急命胡琏昼夜兼程增援,以期活捉刘伯承。在危境之中,1纵2旅显出英雄本色,拼死阻击一天一夜,保护刘伯承及中原局机关脱险。此战过后,2旅仅阵亡者就超过3000人,营连长非死即伤,三个团战后只能勉强拼凑一个半团。
 

 

 

杨勇
 


刘伯承北赴淮西后,黄百韬25军亦从山东辗转来到大别山。至此,参加进剿大别山的蒋军部队全部到达战区。

粟裕、陈赓首次联手 *****

 

为打通被拧成麻花的平汉路,蒋介石下令孙元良兵团从郑州南下,李铁军兵团自豫南北上,集中15个师对粟裕和陈赓来个南北夹击。和一贯打滑头仗的孙元良不同,陈赓的黄埔老同学李铁军作战积极性很高,接到命令后昼夜兼程,结果自投陈赓设下的罗网之中,在祝王寨、金刚寺全军覆没,李铁军落荒而逃。
 


 

大胜之下,粟裕和陈赓决心扩大战果,一举拿下20军把守的确山。这是粟裕和陈赓这两位传奇名将首次联手作战,全军上下信心满满,陈赓更是自告奋勇要当攻城总指挥。
 


 

 

*****

 

 

陈赓
 


 

不过,华野1纵司令员叶飞和4纵司令员陶勇却提出反对意见。几个月前,他们在藤县和20军交过手,发现这支川军部队战斗力相当强悍,华野两个最强的纵队打了一周都拿不下一座县城。该军军长杨干才是四川军阀杨森的侄孙,带兵有方,作战勇猛,虽是杂牌,能力却超过大多数黄埔将领,确是劲敌。 *****

 

 

为此,叶陶二人认为几天时间攻下确山困难很大,一旦打成僵持战局,等到敌军援军赶到,恐怕形势不妙。 *****

 

 

 

*****

 

 

华野部队在战斗中
 


 

确山战役最终还是发动了,华野负责攻山头,中野负责攻城。不出叶陶所料,战斗进程异常艰难,激战三天之后几个高地仍在拉锯,陈赓突击部队几进几出。两个野战军初次配合,指挥上很不顺畅,结果越打越乱。面对飞奔而来的胡琏18军,粟裕、陈赓只能撤围而去。 *****

 

 

确山战役的失利,使得毛泽东所期盼的粟裕、陈赓南下湖北,迫使白崇禧从大别山抽兵的愿望落空。大别山的形势,愈加危急。
 


 

得失成败难有定论 *****

 

 

*****

 

 

由于得不到充足的补给,兵力、弹药均是有耗无补,中野很难组织起有效的歼灭战,除了高山铺等几个仅有的胜仗外,在与桂军的交手中几乎是十战九负,面对胡琏的18军更是能避则避。如此一来,野战部队只能地方化,利用游击战保存自己。部队的士气不断下降,逃兵也越来越多。 *****

 

 

面对日益艰难的形势,邓小平于1948年1月15日致电毛泽东,表示桂军的威胁实在太大,但以中野目前的力量无法歼灭桂系一个军,不能给敌以沉重打击,因此不得不考虑撤出大别山。 *****

 

 

为解大别山之围,毛泽东寄希望于让粟裕兵团渡江南下。1月22日,粟裕给毛泽东发出了那封著名的「子养电」,列举了渡江南下作战的种种不利因素,双方一时之间意见无法统一。 *****

 

 

 

*****

 

 

王近山


 

1月26日,邓小平再次向毛泽东提出撤离大别山。经过反复权衡思考,毛泽东最终于2月7日回电,同意中野撤离大别山。撤离过程中,陈再道的2纵被蒋军发现,白崇禧随之令桂军王牌第7军和48军开赴大别山北麓,与胡琏18军一起实施封锁,这导致陈锡联3纵、王近山6纵不得不化整为零,闪转腾挪,直到3月下旬方才撤出大别山。
 


 

除去部分留守地方武装人员外,中野全军至此只剩不到6万人,付出了巨大代价却没有站稳脚跟。

speedingticket2021-02-07 17:10:07
1,挺进大别山是一盘好棋被刘邓下歪了;2,确山战役是陈士渠和陈赓指挥,几乎没有粟裕什么事
立竿见影-12021-02-07 17:38:10
坛上某人反对,把刘去掉,是被邓唱歪了,哈哈哈
speedingticket2021-02-07 17:52:24
这样说也未必完全错误。1,军事行动,政委有最后决定权;2,大别山根据地没有真正建立起来,冬衣问题没有解决,邓负主要责任;
whalx2021-02-07 17:53:29
当年的鄂豫皖苏区被白崇禧变成了自己的天下,组建的“小保队”地方民团武装给刘邓大军造成很大损失!
speedingticket2021-02-07 17:55:40
3,消灭地方武装,如小保队,没有把他们变成共军力量,其它野战军中都没有发生这种情况,这都是政委的思想工作没有做好
borisg2021-02-07 18:00:35
红军在当地搞内部斗争再加上战争的负担,百姓穷得过不下去了,所以不支持什么人再来乱一把。类似的是赣南,蒋经国治理了几年很得民心,
萧岚2021-02-07 18:18:16
进大别山的野战军,出来成了游击队,战斗力大为下降。高层作的战略决定。
XYZ945382021-02-07 18:29:24
一般说都是军事主官决定,没有政委的事。军事主官同时也是共党组织在军队中的一把手。
XYZ945382021-02-07 18:31:49
《亮剑》就把团长李云龙与团政委的关系讲的很清楚。
speedingticket2021-02-07 18:43:28
电视剧和实际情况不一定完全一样。看看楼下关于朝鲜战场的苏克之的师长和政委之间的问题
speedingticket2021-02-07 18:44:10
党指挥枪是共党特点
XYZ945382021-02-07 19:05:27
那是师长软弱,撤政委的职位,也只能是干扰师长的决策。当年钟伟军长在围歼白崇禧部时被白部四个军包围,当时随军有一兵团副司令员主张撤
XYZ945382021-02-07 19:06:13
当时随军有一兵团副司令员主张撤退,钟主张就地坚守,最后钟拔出手枪说谁再说撤退就毙了谁。
akc2021-02-07 19:08:01
我也认为政委有最后决定权。但弱势的政委附和司令员,如许和尚的政委。
XYZ945382021-02-07 19:09:51
团、师、军、军区的党委书记是团长、师长、军长、司令,不是政委。
akc2021-02-07 19:11:27
那是钟伟。钟伟连林总的命令都不顾
XYZ945382021-02-07 19:15:51
辽沈战役是司令林彪有决策权还是政委罗荣桓有决策权?如果罗荣桓有决策权,打锦州也不能这么费力。
yuntai2021-02-07 19:19:59
无论司令员或政委都是行政职务,司令员以军务为主,政委以党务为主,级别一样,究竟谁权大
XYZ945382021-02-07 19:21:49
各大军区是司令大,还是政委大?恐怕没有几人能记住政委的名字。当年许世友是南京军区司令、中共政治局委员,而南京军区的政委只是中央委
akc2021-02-07 19:22:07
不一定。最近广西军区召开党委扩大会议
老生常谈122021-02-07 19:24:35
政委不是以党务为主,是以政务为主
speedingticket2021-02-07 19:25:17
1.林是东北局书记,罗荣桓、高岗、陈云为副书记。2.中共中央军委东北军分会,主席林彪,副主席罗荣桓
老生常谈122021-02-07 19:25:50
是一个师被桂军4个师包围
XYZ945382021-02-07 19:25:51
大军区司令李德生、陈希联也一样都是政治局委员,而他们的政委最高是中央委员或候补中央委员或什么也不是。
akc2021-02-07 19:28:00
贊!握手!我正想說政委司令谁权大depends on 誰是所属部队党委书记。
XYZ945382021-02-07 19:29:41
淮海战役,粟裕只是三野副司令,有最高军事决策权。
speedingticket2021-02-07 19:32:07
粟裕的作用和功劳被过份地夸大了
leileileilei2021-02-07 19:33:45
司令政委制的原理是互相牵制。别一个人把部队带跑了。
akc2021-02-07 19:35:28
许和尚兼南京、广州軍區党委第一书记。
akc2021-02-07 19:37:13
粟裕华野代司令員有指挥权,沒有最后決策权。
XYZ945382021-02-07 19:37:58
省军区属于地方部队,省委书记兼任政委,不管军事,只是在发生内乱时调动武警等地方部队。
XYZ945382021-02-07 19:41:17
历来如此,军事主官也是中共在军内组织的头,军师都一样。
speedingticket2021-02-07 19:42:30
4。中原局为最高权力机构,以邓小平、刘伯承、李先念等为中原局常委,以邓小平为第一书记,刘伯承为第二书记,邓子恢为第三书记
yuntai2021-02-07 19:46:10
总之一个管军事,一个管政治,司令员,政委当党委书记的都有。苏振华做海军第一政委时,地位
加州耍猴人2021-02-07 20:03:21
邓小平任129师政委伊始的第一个政治报告,就是“各级军事首长要做服从政委的楷模“。至于
加州耍猴人2021-02-07 20:07:47
yuntai说的是正论!那个XYZ94538胡搅蛮缠的文字太多了
加州耍猴人2021-02-07 20:09:04
扯得没边了
老生常谈122021-02-07 20:13:51
杨勇苏振华兵团称作苏杨兵团,是唯一的政委在前,司令在后的称呼
吃素的狼2021-02-07 20:26:56
呵呵,共军打仗,说来就来说走就走,虽然部队得到运动自如,却害惨了当地群众。挺进大别山还指望当地群众基础,完全误判。
TJKCB2021-02-07 21:14:55
GMD每个乡镇、村寨均设立民团组织,拿起锄头就是农民,扛起枪就是战士,完全是兵民一体
znr05052021-02-07 23:11:47
老生有出处吗?一直听说杨苏纵队,杨苏兵团.
老生常谈122021-02-07 23:53:26
杨苏纵队
LengXiao2021-02-08 00:08:53
应该说不能全怪刘邓。挺进大别山是太袓提出来的,个人认为也是太袓军事上的昏招之一。
pconline2021-02-08 00:09:45
主席用兵真如神!
研究研究2021-02-08 01:51:57
真能胡扯!站不住脚?这大别山根据地是怎么来的?难道是蒋介石为了拉拢刘邓故意留给他们的一块地盘?
衡山老道2021-02-08 12:01:03
刘邓进大别山,主要是分散国军的兵力。从这个意义上讲,还是成功的。建立根据地是不可能的,国军围剿刘邓大军,怎么可能建立根据地?
衡山老道2021-02-08 12:02:13
小时候听大人们讲,刘邓大军到过我老家。
华府采菊人2021-02-08 15:25:07
认识红安县的人,老家是七里坪的, 其祖父是老红军, 但四方面军长征时, 他祖父躲起来了没走
加州耍猴人2021-02-08 15:37:38
也就是说,共产党杀人比国民党狠
铁甲连环马2021-02-08 16:00:15
欲效 彭越挠楚吗?大别山养不起刘邓大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