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里2021-02-18 16:57:31
过劳而死的开国上将

他没有赫赫战功,授衔时也没有军职,却官拜上将;

他戎马一生,将毕生的精力都奉献给了革命事业,却不愿意穿将军服;

他为人正直诚实,与妻子伉俪情深,却没有一个亲生骨肉。

他就是开国上将,赵尔路。1955年中国人民解放军授衔时,共授57位上将,而赵尔路位列其中。

 

1905年6月4日,赵尔陆出生在太原的北三泉村,他也是家里第四个孩子。

赵尔陆是书香门第,他的祖父是清代的举人,官至教谕。而赵尔陆的父亲也是一个读书人,是当地有名的秀才、教书匠。

 

 

在赵尔陆的故居,依然留有祖父时期的匾额:"累世科甲"和"外翰林"。赵尔陆父亲去世后,家道中落,他的哥哥姐姐们热衷经商,家中唯有他喜欢读书。 *****

 

1922年,当时的山西省长、谱系军阀首领阎锡山,为培养人才,在太原办了进山中学,而且首届录取的考生全部公费。当时全省报名人数过万,但名额只有几百人。可想而知,竞争有多么激烈。

不过,赵尔陆非常想去试试,但是兄长们并不支持他去求学,根本不提供资助。这难不倒赵尔陆,他向堂兄借了100个铜板,自己走了两天两夜去太原考试。

赵尔陆非常争气,成功考进了进山中学。在校期间,他的学习成绩非常突出,尤其是主科语文和数学总是名列前茅,深得老师喜爱。

一入革命深似海

1926年,临近毕业的赵尔陆,参加了西北革命同志同盟会,开始了他一生的革命事业。

后来,全国陷入了反革命政变,阎锡山为了配合蒋介石,逮捕了很多学生和共产党人,而赵尔陆也"黑名单"上。

为了躲避追捕,也为了继续革命,1927年春夏之交,赵尔陆满怀为国为民赤子之心,离开山西老家,直奔武汉。

随后,他通过层层关系,结识了党的创始人之一董必武。董必武告诉他,党即将在南昌举行武装起义。

浑身热血沸腾的赵尔陆,表示一定要参加,于是,董必武亲自写信介绍他到南昌去找朱德。长途跋涉到达南昌后,同年6月,赵尔陆被分配到国民革命军第20教导团。

不久,他随这支部队在南昌参加了震惊中外的八一南昌起义,同年8月赵尔陆参加了中国共产党,从此,开启了他浴血战场的革命之路。

后来,他继续跟着朱德、陈毅等人抵达闽粤赣湘一带,参加湘南起义。组织发现书生门第出身的赵尔陆更擅长管理后勤事务,便委派他担任红四军第28团辎重队队长,他先后参加大柏地、长汀等一些列战斗。

俗话说,兵马未动粮草先行,后勤供给是军队的保障,责任重大,也十分艰难,但是赵尔陆总是能出色地完成任务。

1937年9月,朱德率八路军主力奔赴华北,进行抗日战斗,赵尔陆随行并任供给部部长。随后,他被派到太原,向国民党军第二战区司令长官阎锡山筹集武器、弹药和军需物资。

阎锡山可能做梦也没想到,他的第一批"人才"被他逼走,还能重新回来了。

赵尔陆带领工作团深入崞县等县区,利用家乡地熟、人熟,与群众感情容易沟通等有利条件,宣传党的抗日政策,发动组织群众,建立抗日政权,动员青年参军,筹粮筹款,支援前线。

当地群众得知赵尔陆是本地人,人民群众热情高涨,很多人加入了红军。

分配媳妇

赵尔陆一直忙着打仗,转眼间已经32岁了,依然孑然一身。那时候,组织会给高级指挥官当红娘。

组织上对比发现,女同志郭志瑞跟赵尔陆般配。

于是,郭志瑞的直属领导直接带着赵尔陆找到她,开门见山,你俩结合过日子咋样?

如此直截了当的方式,令郭志瑞非常害羞,领导见郭志瑞并不反对,干脆直接让两名士兵将郭志瑞从屋里拉出来,之后连人带行李一起送到了赵尔陆的住处。

两人简单地结了婚,扶手相伴走过了一生。

婚后,郭志瑞跟着赵尔陆在抗日前线奔波,因为情况危险,一直过着东躲西藏担惊受怕的日子,而他们的第一个儿子,在一处山洞中,因病夭折了,当时仅有七个多月。

1940年,当郭志瑞怀上了第二个孩子,临盆时正好遇到战事紧急,郭志瑞难产了,经历了两天两夜,费尽千辛万苦才把孩子生下来。

但是,孩子全身乌青,早已没有了呼吸。郭志瑞十分伤心,加上产后没有得到很好的医疗,伤口感染,导致她失去了生育能力。

新中国成立后,夫妻二人领养了女儿赵珈珈,也算弥补上一点儿遗憾。

 

 

无论是抗日战争还是解放战争,赵尔陆一直劳苦奔忙,四处筹集武器弹药和军需物资,成为了部队最坚实的后盾。

原子弹幕后的带头人

1952年,随着抗美援朝战争进入到了白热化的阶段,而志愿军的短板也愈加明显,我们的武器装备真的太差了。

这时,毛主席给赵尔陆一个更艰巨的任务,担任第一任共和国国防工业部长:负责组建第二机械化工业部,启动国防工业。

赵尔陆知道责任重大,但是难度也异常的大。军工厂设备简陋,没人没技术,一起要重头开始。

为此,他特意前往莫斯科参观学习兵工厂,他发现苏联兵工厂里的枪炮武器装备,在中国几乎见都没见过。而苏联嘴上说卖给中国的都是最先进的,事实上在中国的那些武器,都是被人家淘汰的。

赵尔陆深刻地意识到:无论如何也要发展中国现代化军事,不然还要面临挨打。

求人不如求己,此后赵尔陆让中国大专院校与科研单位以及军工厂结合在一起,由原本主要仿制生产开始升级到自主研发和生产实践相结合。

在赵尔陆以及无数科研工作者的努力下,仅几年的时间,中国国防工业焕然一新,一批批专业研究所和产品设计不断涌现出来。

1959年,国庆10周年首次阅兵,这次阅兵令所有人都大开眼界,为之一振。

我们已经可以自己生产的冲锋枪、轻重机枪、迫击炮,不仅如此还有100高射炮、122榴弹炮、152加农炮、战车防御炮、国产的战机和坦克亮相。

 

 

 

 

然而,赵尔陆并没有止步。

国防工办成立后,做出我国自己的原子弹就被提上了日程。赵尔陆早就开始在研究研制、试验核武器的工作。

当时,周总理更是提出"先抓原子弹"为重点,一定要把原子弹搞出来,随后周总理找到赵尔陆,让他务必带领工作组研制第一颗原子弹。

为此,赵尔陆又开始奔走忙碌,他一直奔波于北京、甘肃、青海等地,与此同时,他身体状况也一日不如一日,整个人迅速地瘦了下去。

在青海时,他高原反应很重,经常头晕胸闷,多次引起心脏病复发,可他依旧站在第一生产线。

1964年10月16日下午3点,在中国西北罗布泊上,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赵尔陆知道后非常激动,高兴地所有人叫来,一起分享喜悦。

兴奋过后,赵尔陆的下一个目标,是氢弹。

最后的时刻,他依然坐在工作岗位上

1967年1月31日,赵尔陆和家人吃过晚饭后,已经是深夜了。他像往常一样进入了自己的办公室。

第二天上午9点,赵尔陆的秘书推开了他的房门,却发现赵尔陆坐在了平时加班的小床上,身体微微前倾,头已经快垂到膝盖,手里还夹着一根香烟,手指已经被香烟烧的焦黄。

赵尔陆去世了,年仅62岁。过度的劳累,耗尽了他所有的能量。

他去世那天,赵尔陆的秘书还接到了周总理的电话:"让赵尔陆立即去中南海休息!不准他参与工作。"

当周总理得知,赵尔陆刚刚去世的消息时,悲痛万分,十分痛惜。

在赵尔陆逝世4个月后,中国第一颗氢弹也在西北地区爆炸成功。

1982年9月2日,经中共中央与中央军委同意,中央组织部与解放军总政治部为赵尔陆重新审定了悼词,对他的一生,作出公正的结论:
"赵尔陆同志参加革命四十年来,南征北战,艰苦奋斗,把毕生的精力完全献给了党和人民,为中华民族的解放,为社会主义和国防工业建设,鞠躬尽瘁,直到生命的最后一息,不愧是我党我军久经考验的忠诚战士,优秀的中国共产党员。"

赵尔陆生前,女儿曾问他为什么别的将军都穿着将军服合影,但是他却从来不穿。

 

 

赵尔陆的回答非常严肃,他说死的人太多了,其中很多人都比他更加优秀,资历地位更加深厚的人,而且他自己一穿上将军服就会想起他们,所以他不敢穿。

Katrina20052021-02-18 23:02:00
阎锡山为山西培养了不少人才^^^
whalx2021-02-19 01:31:25
眼睛以下部分很像主席。
清迈2021-02-19 02:45:53
瞎七搭八,明明是被NIE老五唆使造反派围攻致死,怎么成了社畜的“过劳死”?聂记恨的二个上将郭天明赵尔陆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