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alpenn2021-03-04 20:58:13

从历史上说中共陕北根据地是由两大块发展起来的,陕甘和陕北,根据干部的来源,也就分成陕甘派和陕北派。

陕甘派的代表人物是刘志丹,高岗,习爹等
陕北派的代表人物是谢子长,闫红颜,郭洪涛等,

从上面的名字可以看出,陕甘派后来比较得瑟,陕北派比较郁闷。

但在历史上早期,陕北派是压在陕甘派上面的。 当年一直是谢子长第一。 1935年2月谢子长死后,刘志丹才翻过身来。

两派在政治上的主要分歧就是要不要红旗。刘志丹的观点是当时共党太弱,只能依附在当地的军阀土匪里面发展,不宜亮出自己的牌子。 谢子长等人却认为你如果躲在军阀土匪的旗下,将来就算亮出自己的旗,那旗究竟是红的还是黑的就很难说了。 你昨天还是鱼肉百姓的祸祸, 明天就宣传自己是百姓的救星,谁信你雅的?

政治观点的不同,加上地域等等矛盾,两派一度兵戎相见,谢子长部缴了刘志丹部的械。

后来陕北又有另两股势力介入,红25军(徐海东,戴季英,程子华),陕西省委及中央代表(聂洪钧,朱理知)。

陕西省委及中央代表在观点上倾向于陕北派, 可当时谢子长已死,刘志丹当道。 1935年九月,红25军进入陕北。陕西省委及中央代表就和红25军联合起来把刘志丹派给打了下去。 1935年10月毛中央进入陕北,又把刘志丹派解放出来。 估计当时毛中央刚经历了红四方面军事件,也不敢跟红25军摊牌(当时红25,加上陕北派的红27,也就是红15军团,实力要略强于当时的红1方面军)。 就和了稀泥。这也是以后中共处理陕北矛盾的基调。

60年代初,刘志丹的弟媳妇写出了小说刘志丹, 立刻遭到陕北派闫红颜的反对。 他认为小说踩低了陕北派,抬高了陕甘派。特别是书中以谢子长的某些历史事件塑造了一个人物,又给这个人物扣上了很多屎盆子, 被认为是对谢子长的抹黑。 这就是第一次小说刘志丹事件。

文革后80年代,小说再度出版,闫红颜已死。 可这时候,陕北派的郭洪涛又跳了出来, 给当时的胡耀邦写了封信。 据说胡看了信后,想要一举解决这一问题,召集了包括习爹在内的在北京的陕北根据地老人开个座谈会, 结果会上四派遗老最后不欢而散。胡不得不下令以团结为重,小说再度被打入冷宫。

桂雨12021-03-05 03:20:33
谢历史科普贴。谢的死跟刘有没有关系?好像哪里看到这个说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