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觉醒年代》,国内热播的献礼大戏。
我一般对这类戏不感兴趣。人物僵化,满篇说教,情节单一,台词单调。可是这一次,这一部“政治大戏”《觉醒年代》我实实在在看进去了。
故事截选了100年前中国新文化运动到张勋复辟到五四到共产党成立大概五年左右的时间。主要人物蔡元培陈独秀李大钊胡适四员新文化大将,麾下是钱玄同鲁迅刘半农高一涵,青年学生突出了傅斯年邓中夏,突出了陈独秀长子笃信无政府主义的始末,略写了毛泽东周恩来张国焘。前25集是跟复古派代表辜鸿铭林纾的你来我往;后20集则是渐渐接受俄国十月革命、与北洋政府的较量。
这是一部宣传上的重头戏。但是,令我感佩至深的是那个时代的知识分子,民国初年的知识分子。他们的学识他们的儒雅,他们那种君子和而不同的气度与风范。
首先是蔡元培,广纳贤士。他与陈独秀是曾经一同制造炸弹的“炸友”情谊,力邀陈独秀主持北大文科,可见其思想激进关系亲密,但是对保皇派复古派的老先生尊敬有加,聘任辜鸿铭林纾等一派反对自己的人。他对陈独秀说,学术研究上不能搞清一色,人和文化是最复杂的,不能容不得人。今天的中国校长们都做不到这样吧。
蔡元培是马少骅饰演。这个演员演“大人物”演一个像一个,公认是演孙中山最形神兼备的一个,后来又演过邓小平,《北平无战事》就客串了一个小角色,念了几句台词却令人难忘。这一次他的蔡元培坚定豁达宽厚柔软,也被他演绎得活灵活现。
第二个陈独秀。于和伟的陈独秀是我看到的最生动的陈独秀。一身傲骨性情中人。在外是青年领袖狂飙突进的新文化运动的领头人,在家却是家长作风霸道父亲,和两个儿子成水火之势。
影片开始他还是“20年不谈政治”,直到最后受俄国革命影响,心理变化顺理成章。
这部戏引发了很多感慨,很想单独再写陈独秀,这里不赘述。
第三个是胡适。当五四运动后北洋政府宣称要解散北京大学,胡适撰文提议将北大南迁上海。这个建议气坏了陈独秀,他指着胡适鼻子大发雷霆,事后又给胡适道歉。胡适怎么回答?他说:我不生气,因为你不是为自己,而是牺牲自己。
1921年,胡适已经与陈独秀分道扬镳。但是当他得知陈独秀在上海法租界被捕后,一改斯文,大骂:“法国人真不要脸”,积极找人营救。抗战爆发,胡适已是驻美大使,得知陈独秀晚景凄凉,要接他出国。只是陈独秀不肯。
第三个辜鸿铭、林纾。这两个是复古派大纛。辜鸿铭由毕彦君饰演,这是一位老演员,虽然没有担纲过一号人物,但所有角色令人难忘。
戏中有一段叫绝。胡适北大一亮相,上台一句英语,引用了《荷马史诗》的一句话:“我们回来了,你们看分晓吧”。他一定以为这是个精彩的开场白吧?不料,台下辜鸿铭缓缓站起,用希腊语朗诵了这一句,问,你听懂了吗?然后又说,即使说英语,也要用英国伦敦绅士音,你的发音太不地道了,完全是下等人的发音!渊博学识、傲慢自负跃然纸上。但是当有些人怂恿他出头逼蔡元培下台时,他旗帜鲜明:北大就两个好人,一个是我辜鸿铭,另一个就是蔡元培!
同样,舒耀轩演的林纾也是如此。他针对鲁迅《狂人日记》也写文言小说《狂生》,对新文化派人士用词可谓极尽恶毒。但是当蔡元培恭敬待他,肯定他的学术成就时,他说,蔡元培是君子,他也要行君子事,反对依然反对,但是坚决不写小说含沙射影指桑骂槐了。
当年那些北大教授们洋的洋,土的土,激进革命的,保皇复古的,政见不同,立场不同,却都是光明正大行君子事,不搞蝇营狗苟,不搞阴谋诡计暗箭伤人,这才是中国知识分子应有的操守!
影片中一个细节非常印象深刻:鞠躬,90度鞠躬。从北大师生到政府要员,相见都是鞠躬而不是作揖。《论语 乡党》:“入公门,鞠躬如也”。可是多少年来,鞠躬礼似乎都伴随着日本人一句“哈依”!留在人们的印象里。日常生活中国人还有人如此鞠躬如仪吗?可是这部戏里,“鞠躬”是见面第一礼,无论新派还是旧派。
想起如今国内一股又一股汉服热,一浪又一浪民粹风,浮躁浮夸,浅薄愚蠢。
何不好好学学民国北大的教授们的君子之风?学一学什么是“鞠躬如也”?
他们才是真正爱国志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