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战争年代,使用缴获的武器武装自己,是人民军队不断壮大的重要途径。《游击队之歌》中的“没有枪,没有炮,敌人给我们造”便是真实历史的写照。
不过近年来也有人说了,对敌作战缴获才能有多少,是根本不可能满足需求的。
当然了,从头到脚的所有装备全部依赖于对敌缴获自然不现实。但以此来否认作战缴获的重要性,则显然是过于片面了。
实际上自红军时期到解放战争时期,我军的主要武器就是通过作战缴获来的。我们当时也有自己的兵工厂,但是兵工厂一般侧重于弹药补给及部分武器的生产。其中尤其是武器的生产量与作战缴获量相比,是不在一个数量级的。
所以在战争中,经常是打了一段时间的仗后,敌军手中有什么武器,我军手中也有什么武器。
国内战争时期,武器装备比较好缴获,而在对日作战中,由于日军往往顽抗到最后一人,且其战败前还有摧毁武器的习惯,因此作战缴获的效率并不高。
但即便是与这样的对手交战,我军依然能缴获不少武器,并用这些武器来装备自己。
以1939年底编成的八路军冀中军区警备旅第2团为例,该团在1940年参加的主要是反顽作战和百团大战中的辅助破袭作战,到1941年后主要对手则是日伪军(注:此前部队中也有少部分日式武器)。
而从1941年开始到当年9月,警2团的第1连已经全部换装了日式武器,第3连也换装了半个连的日式武器。
到1941年底,警2团调整为小团时,1营主要改编为地区队,以2营为主编成的小团中,第1连也是全部装备日造三八式步枪。
也就是说不到一年时间,警2团的精锐连队便换装了整连的日械。
有人说敌后都打什么仗了?除了平型关和百团大战都没听说——说真的,你没听过的多了,但不代表没听过的就不存在。绝大多数人都明白这个理,没听过咱听就得了,但有些“大聪明”还真以“没听过等于不存在”为本钱,吆五喝六,不过徒增笑耳罢了。
警2团这一年时间打的仗,绝大多数人自然是真没听过的。因为这些仗都是小规模战斗,然而就是这一次次小规模战斗,不断地累积下来,最后的战果却也不容小觑。
所以真正能代表敌后战场的,其实是这一次次可能永远都不会有人听说,但却又真实存在的战斗。而日械八路军的装备,也就是在这一次次小规模的血战中,一支枪一支枪地夺过来的。
手头上正好有警2团的一些资料,我们便将这些小战斗列出来,所谓整建制的日械连队就是这么慢慢打出来的。
一:魏家桥战斗
1941年1月,警2团部队在深南魏家桥与小股日军遭遇,将其击溃后缴获2匹马,步枪数支
二:小杨庄战斗
1941年2月,两个连奇袭小杨庄伪军临时据点(大四合院),投掷20多枚手榴弹后,喊话宣传迫其投降。俘虏伪小队长1人、班长4人、官太太1人、士兵60余人,缴枪50多支,马3匹;
三:磨头伏击战
1941年3月,团长林海清带三营伏击磨头据点日军20余人,缴获轻机枪1挺、掷弹筒1具、步枪9支、子弹数百发;
四:南谢漳伏击战
1941年4月,二营两个连在滏阳河南谢漳伏击日军,击沉小汽艇1艘,缴获1门迫击炮、1挺重机枪、1挺轻机枪、1具掷弹筒,步枪10余支,子弹千余发;
五:和睦井战斗
1941年夏,团长林海清带二营尾随日军扫荡队,敌在和睦井休息时,我突然袭击,缴获1挺轻机枪,数十支步枪;
六:射家沙洼战斗
1941年7月,日军扫荡队在深南射家沙洼休息吃饭时,2团从青纱帐中突然袭击,缴获1挺轻机枪、10余支步枪;
七:(疑少一字)家庄战斗
1941年8月,磨头日军一个小队出据点搞宣传,被五连伏击,我缴获1挺轻机枪,数支步枪;
八:马圈战斗
一营、二营全部参战,应与日军大部队交战,我伤亡数十人,缴获1挺重机枪、1具掷弹筒,步枪缴获未提;
九:滏阳河伏击战
1941年8月,三营伏击日军1个小队、伪军1个中队(押船8支),日军除逃脱3人外全部被歼,俘伪军80余人。缴获物资8大船,步枪数十支,另缴获1门迫击炮、1挺轻机枪、1具掷弹筒;
十:马兰井伏击战
1941年8月,两个连伏击日军马兰井据点外出的抓夫、抢粮队,缴获1挺轻机枪、6支步枪,子弹200多发;
十一:突袭辛集扫荡日军
1941年9月,团长林海清带两个连突袭休息中的日军扫荡队,缴获1挺轻机枪、10支步枪、1把军刀、1架望远镜;
十二:东张口战斗
1941年秋,三营参加战斗,缴获步枪二三十支;
十三:王家井伏击战
1941年12月,三个连围歼日军一个小队及伪军,缴获10余支步枪。
以上只是资料中提及的10多次战斗,基本都是连以上部队参战的情况,而连以下部队的小战斗则没有提及,如果再加上那些零散战斗的缴获,凑出一两个日械连还真问题不大。
这些小战斗比起大规模的会战来说,自然小得很,但仅仅一个团一年时间就能缴获这些武器,收获也挺可观了。而以杀伤敌人的数量而言,一般是缴获数的数倍。
在这里,不得不吐槽下日军的战报了。
日军战报中,往往都是我军遗尸多少多少,但该战区内的我军兵力往往都没那么多。实际是,日军在作战中经常大肆屠杀平民,将平民死伤也计入其战果了。而且在这个基础上,还要掺加水分。
而提到日军的伤亡,这就更有意思了。日军自己统计的伤亡,往往都不多,比如1941年与警2团所交战的这些日军,自己的战报拿出来绝对伤亡很小。
但问题是,你整连整连的三八式步枪、歪把子都让人家缴回来装备部队了,你说你只损失了一个小队?那不是骗鬼嘛!难不成常常死战到最后一人的日本兵,战损一人,还要给八路丢下三四把枪才够意思?
当然了,从上面这些战例,我们也能看出很多门道:
第一:战斗非常频繁,营连级战斗基本上每月都要打一次,如果考虑到连以下战斗,可能每几天就要打一次;
第二:以伏击、突袭战居多,在敌后战场上敌明我暗是基本态势,这就使得八路军经常可以有选择则攻击敌军,往往就可以集中绝对兵力来打日军的小部队。冀中对日军作战,一般要求6比1以上的兵力优势,实际多是打日军中队以下部队,这样在整体上敌强我弱的情况下,我反倒能取得尚可的战损比与缴获。
当然了,日军的战斗力并不弱,上文中看似简单的作战与缴获背后,也都是烈士们的鲜血换来的。
即便是我集中绝对优势兵力,以突袭、伏击方式来打击日军,我们也要付出相当的代价。
比如在上文中的滏阳河伏击战中,仅干部的伤亡就有:临时下到2团参与作战的警备旅侦察科长陆培忠牺牲、团锄奸科长蒋鼎文牺牲、营长王文才负伤、副教导员王文斌负伤后牺牲、10连连长郑海青负伤后牺牲、11连连长王铁针负伤。
而在残酷的对日作战中,也不全是伏击战、突袭战,在1941年11月打武邱据点的强攻战斗中,我缺乏重武器及弹药,连攻9天没能拿下,日军增援部队赶到后我军很被动。警2团团部在突围中屡遭合围,团政委王志也壮烈牺牲。
所以真实的抗战是在极度艰苦的环境下,付出巨大牺牲后,才最终赢得胜利的。
八路军中的日械,既是我们抗日战果的展示,但同时也是烈士们鲜血和生命夺过来的。而用日本人的武器,回过头来,再去打击日本兵,这便是给侵略者最好的“礼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