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发与财富成反比2021-05-18 23:32:01

 

 

提到中国汽车品牌,如今的人们会想到的多数是私营或者民营的汽车制造生产企业,比如吉利、比亚迪、长城、五菱等等。

但实际上在我国刚刚建国之初的上世纪五十年代,我国就建设了汽车制造厂,它的名字就是中国第一汽车制造厂。

而在当时那个百废待兴的年代里,建设中国一汽的项目还受到了苏联老大哥的援助。这种援助的特点与如今的国际间企业援助有着重大区别,它不仅是一种经济和工业援助,更是有着其国际政治需求的。

新中国建国之后,我国面临的是一个饱受战争摧残的烂摊子。而且从清末实业救国的思想传播开来之后,我国在之后的岁月当中,根本没有建立成独立自主的工业制造体系。

加之帝国主义的疯狂掠夺,使得我国的各方面都远远落后于西方的发达国家。所以当时政治阵营相同的苏联便向我国提供了156个重点项目的经济建设援助。

其中中国一汽就是当时援助项目当中,创办最早、规模最大的汽车制造厂,谱写了我国汽车工业的开端,反映了苏联对我国汽车工业的援助历程。

中国一汽的建设历程

中国一汽的名头在我国肯定是家喻户晓,但是实际上真的让人们说出中国一汽曾经制造过什么,恐怕有很多人会犹豫一下。因为不太关注汽车的人们通常对汽车品牌的认识不多。

但如果说起中国响当当的汽车品牌红旗,恐怕就无人不知无人不晓了。

新中国建立之后,我国为了恢复国内工业,于是需要建立很多大型的工厂。其中当然包括汽车制造厂。因为汽车属于常规的运输工具,可以加快国家建设的脚步。

于是党中央任命陈云为重工业部部长,成立机械工业筹备组。

利哈乔夫汽车厂

1950年毛主席去苏联进行国事访问,待他在苏联见到了利哈乔夫汽车厂的规模之后,决心我国也要拥有这样的汽车综合制造工厂。于是他便趁着和苏联会谈的时候提出,让苏联帮助我国建立一座现代化汽车厂和五个亿卢布的低利息贷款。之后汽车制造厂便成为了苏联援助中国的重点项目之一。

中国一汽的工厂从厂房设计到制造工艺设计基本由苏联一力承担。

同时苏联在建造的各项问题上给予全方位的援助,并向我国派遣两百名苏联专家团队。专家的专业包含了工厂建设、设备供应、生产技术、后勤维修等方面,为一汽的建设和生产发挥了重要作用。

当时对于一汽的选址本来有三个关内城市,但因为汽车制造需要足够的电力、钢铁、木材和运输能力,而能满足这样条件的地方就只有长春一个地区。于是经过双方协商,决定一汽的厂址选在了长春。

毕竟在我国的东北地区一直以来都是优秀的大型工业建设基地,长春又是地处东三省的中间,每年能够提供20万吨钢铁、足够立方米的木材,两万四千瓦电力和一百万吨级的运输能力。

而且周边资源丰富,铁路交通网发达,有利于设备运输和后续工厂生产。

1952年春天,在厂址确定之后,苏联便向我国先期派遣了百余名专家加入到一汽的建设当中,正式参与我国重工业部批准的“652”项目。

苏联为何援助我国

当时苏联援助我国的动机其实也并不单纯,二战结束之后,美苏开始进入了冷战时期的对峙局面,苏联在各个方面都在和美国进行角力。其中就包括拉拢周边和所需要的地区国家进入自己的政治经济阵营,而我国作为社会主义制度国家,自然也在苏联的盟友之列。

由于当时的政治环境,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并不承认我国的建立,不仅断绝和我们的来往,更不愿意和我们做生意。

冷战初期,美国甚至禁止他们的商船在我国港口停靠,并且要求所有接受美国援助的国家禁止向我国运输物资、进行贸易,朝鲜战争爆发时更是视我们为比苏联还有威胁的敌人。

而冷战时期的苏联,由于我国一直都坚持社会主义制度,并且希望得到全球社会主义阵营的帮助,所以我国自然成为了苏联远东战略计划的盟友。而苏联最高领导人斯大林坚定地认为,只要我国能够成为盟友,那么在两大阵营的力量对比中苏联便得到了强大的臂助。

对于当时的我国而言,百废待兴的国家建设同样也需要与苏联这样拥有足够实力,同时还愿意帮助我们建设的欧洲发达国家成为盟友。

中苏之间不仅拥有着共同的政治经济利益,在其他的国家建设项目上,彼此也能够互相取长补短。

中苏合作,不仅让我国得到了大量的机器设备和钢铁订单。更让我国的农产品和矿产资源出口到苏联以偿还贷款,补足苏联在这方面资源的短缺问题,两国达到了双赢的局面。

全面的建设支援

苏联对中国一汽的建设的援助可谓是非常全面的,其中不仅有生产技术和建设资金上的支持,还有一套全面的工厂管理体系以及长期生产的后续保障等重要环节的指导。

从技术硬件设施上看,一汽的设计和建设主要参照了苏联利哈乔夫汽车厂。

以它为模板,数千名设计师参与其中,积累了设计材料750本,设计图纸62697张。苏联专家还从我国的实际需求为起点,给我国选择了一款在当时的苏联技术上比较成熟的车型——吉斯150型汽车作为国产汽车生产的原型。

在各项性能上这款车型虽然并不突出,但是它坚固耐用、维修方便的特性非常适合当时亟待建设的我国环境。而后来它就成为了解放牌货车最早的设计模版。

吉斯150型汽车

1952年夏天,苏联专家希格乔夫、布列托夫等24名专家第一批来到长春,对一汽厂房的筹建展开了全面的指导。

同时在三年的建设期内,他们对基础建设施工、产品设计选择、设备安装等重要问题上提出了近两万条建议,大多都得到了采纳。

希格乔夫作为苏联第一任专家组组长,更是经常废寝忘食地亲自指导当时的一汽工人们,如何架设电缆,如何操作机器。受到了我国工人们的极力推崇和好评。

动力专家基列夫更是在一起建设电站的时候,通过自身的专业知识和努力,解决了每天所需的供热蒸汽问题。在苏联专家和我国建设者的共同努力下,仅用了三年时间,一汽就成为了新中国第一个汽车工业基地,形成了每年三万辆的生产规模。

而在生产管理制度上,苏联方面更是将利哈乔夫汽车厂的一整套管理体系教给了我国的工厂管理者。同时还为中国一汽量身定制了一套生产管理办法,并书写了两部《生产组织设计》的教材,让当时缺乏大型企业管理经验的我们可以有法可循。

这套分为两部分的教材,从工厂组织结构和工作职责范围等重要问题到工厂职能系统组织和各类报表、工序、制度一应俱全。

通过八个月的学习,我国的技术人员和工人基本掌握了整个一汽每个工作岗位的规定和生产要求,并组建了13个基本车间、17个辅助车间、27个职能处室。

到了1955年,全一汽就有上万工人参加了苏联专家举办的各类培训。从技术方面的汽车加工生产工艺,到整个工厂的管理团队都培养了相应的人才。

在汽车主力梁结构的锻造技术上,苏联专家也解决了不少技术难题,弥补了当时我国煤气不达标所造成的生产质量问题。苏联专家巴赫莫夫甚至想到了将生产预热器分成上下两层,对加热炉进行改造等办法,让生产废气还得到了二次利用,节省了我国的大量国有资源。

于是经过了一年时间的生产,在苏联专家和我国工人的共同努力下,终于在1956年7月13日,正式下线了第一辆解放载重汽车,结束了中国不能生产汽车的历史。

我国还将第二辆下线的解放牌汽车赠与了参加开工典礼的苏方代表,以表达我国对专家们的感谢。

第一辆汽车

总结

苏联对我国的援助促进了我国科学技术和工业生产的进步,奠定了我国实现现代化的基础。并且苏联的援助团队更是将当时先进的生产观念和工厂体制带到了我国。

使我国拥有了一大批科技骨干,加快了我国建立工业生产基础和国内运输的历程。而同时苏联的援助也具有了一些意识形态上的输出,拥有着很强的时代性。

后来虽然中苏关系因为冷战的深化和意识形态的改变导致破裂,但是这并不能否认苏联专家们给我国建设上的重大帮助。

援助中国一汽建设更是对未来我国汽车生产制造方面都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如今我国的汽车工业水平已经能够赶超欧美等发达国家,也得益于当年苏联对我国的支持和帮助。

九十年代时中国一汽与德国大众等知名企业合作,也让奥迪、大众这样的百年品牌进入了我国的千家万户。

走资派还在走2021-05-19 01:37:35
我小时候看过一本科普丛书《我们爱科学》,里头说中国用一吨对虾换回苏联11吨钢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