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楼影院2021-06-07 17:04:27

中国教育史的佳话。
全国抗战8年,联合到底的唯一一所大学。
西南联大。
这个业已成为传奇的故事,早就被导演徐蓓,拍出了
9.4的高分。

这一回,穿越光阴,110分钟的
《九零后》在全国影院公映。
导演徐
蓓想换一种方式,进行隔空
的青春对话:
一群平均年龄九十六岁的人,他们在二十多岁的时候的人生,
恰好对应今天90后的人生。

01

纪录片开头,就为我们描述了一场跨越百年的场景。
画面没来,缓慢细软的女声先入耳:1919年,我生下来那年,我父亲就去世了……
随后大幕亮起,打开一道绿植环绕的木门,饶有气质的杨苡,坐在藤椅上。
这是2019年,
杨苡100岁。
作为知名的翻译家,她最知名的代表作,是由她来命名的《呼啸山庄》。

穿过桌子上那些镜框,杨苡淡然地讲起那些往事:
“我最崇拜我哥哥杨宪益。
(知名翻译家,译《红楼梦》《儒林外史》等)

“我17岁就认识巴金,他的《家》跟我的家一模一样,但小说中的觉慧可以出走,他们却叫我‘忍耐’。”

苡信手拈来的
名字,可都是刻在中国文学史上的人物啊。
随后,镜头拉到扬州。
雨中瘦西湖、市井人家的阳春面、丝绸缎面、古街老巷,
婉转典雅,镜头美得让人心碎。这次的讲述者,是
《了不起的
盖茨
比》的翻译者
巫宁坤
97岁的他,对着镜头,回忆国难当头,他站立
在扬州中学,听校长宣布停课的场景:
“一个唱歌很好的女孩,唱起了:我的家在东北松花江上……
然后,全校师生都大哭。”
说到这的巫宁坤,也顿住了,情不自禁地抽泣


还有另一位翻译家,
许渊冲,他小学毕业时,九一八事变爆发;中学毕业,逢七七事变、八一三事件。
家国命运的担当,就这么落到他的心里,生根发芽。

《九零后》的开篇第10分钟,迎来了一记心灵暴击。
纪录片的声画,颇有点《掬水月在手》的感觉,
明黄色的银杏,树影下透进来的明媚。
而与山河壮美、人情朴素相对应的,却是阴沉、震耳、轰鸣又带着噪点的黑白影像。

国难当头,没有一人能幸免。
于是,西南联大,也成为原不可能诞生,却成就辉煌的孤本。
02

有必要再介绍一下这所
抗战时期的流亡大学。
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后,为保存中国的文化教育力量,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南开大学,三校被迫南迁湖南,组
合成为国立长沙临时大学。
不久,战火危及长沙,师生们被迫前往昆明,更名为
国立西南联合大学。

学校设有文、理、工、法商、师范等五个学院,存续8年内,全校师生员工总数约
3750人,教师约370人。
这座独一无二的学
府,
最终出了2位诺贝尔奖获得者、4位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得主、8位两弹一星功勋奖章得主、171位两院院士及100多位人文大师。

多年以后,90多岁的老人,经常会回忆起,闻一多在开课之初的讲演。
他说:
救国要有分工,直接参加抗战固然重要,学习本领、积蓄力量,为将来的抗战和建国献身也很必要。
正是这样的想法,让西南联大的师生,虽处战乱,仍不堕凌云之志。
当时,迁校途中,师生兵分三路。
徒步跋涉去的
“湘黔滇步行团”,集体军装着身,看上去威武,却一路艰辛。
行军路上,最初有人走不动路,水泡一层层地起。可到了第10天,所有人就像开启了健步如飞的按钮,一口气能走上十几里地。
这段旅程,被校方定义为不可错过的教育旅程。有人写诗、有人拍照,有人收集了几千首民歌;对机械感兴趣的人,钻研起水车……
好不容易来到云南,虽然
是林徽因、梁思
成夫妇设计的校舍,但学习与居住环境,实在是简陋:茅草屋,几十个人的大通铺,桌椅合一的羊腿凳,臭虫肆虐,警报频发。

但这都没有吓退求知的学子。
有人,为了听一堂闻一多的课,要穿过大半个昆明城。
自习 位子不够,学生们纷纷跑到茶馆,叫上


花生米
,就开始了一天的功课


当时西南联大三大常委之一的蒋梦麟,一直在写一本自传体的书。由于轰炸频发,他随时把写好的文稿,放入公文包,准备避难。环境安静了,他又拿出本子继续写。

“所谓大学者,非谓有大楼之谓也,有大师之谓也。”
清华大学校长梅贻琦的这句话,是对西南联大最好的概括。
早在电影《无问西东》,我们就记住了,昆明的雨季,教授停课,让学生们“静坐听雨”的诗意场面。

03

西南联大,是教育史的奇迹,独一无二。
这首先归功于,西南联大的主力师资:那都是辛亥革命后,中国较早一批留洋的人物。
他们受过良好的西学训练,又有深蕴的中学传统,加上生活磨炼,这些师长,富于人格魅力。

他们身体力行,用艰苦卓绝的精神,示范如何为学。
面对轰炸,教授们露宿了一夜仍旧讲书,学生们下课后才去残垣下找回物品。
做有机实验,用做饭的炭炉加热;没有水银气压表和风速风向仪,连最简单的温度表和雨量筒也没有,就用手指蘸水或者抛土屑感应风向。
时局虽然艰难,但摧毁不了师生满腔的热血,浇灭不了要为人杰的信念。

看到最后,你能等到最大的惊喜。
西南联大建校80周年,一群鸡皮鹤发,但精神矍铄的老先生,参加典礼。

有人颤颤巍巍地,用一指禅的笨拙方式,敲打键盘,由于视力不佳,不得不凑近了屏幕;
有人需要双手拄拐,在大学校园缓缓前行,路过的学子并不知道他惊人的成就。


更让人动容的,是那些一闪而过的瞬间。
听说故交走了,马识途缓缓问了一句:巫宁坤去世啦?
随后,便拄拐坐到电脑前,不知道他内心的波动。但观众的心里,却一揪。


杨苡看似不经意的一句:巴金说,长寿是惩罚。我跟他说:活着,是胜利。 
背后,其实有多少要咂摸的玄机和哲思。 
杨苡说:Make the most of everyday。

获得两弹一星勋章奖的王希季说:
中兴业,需人杰。

全片在杨苡的收音机歌声里慢慢收尾。那是一首英文歌的歌名,也是纪录片的英文名字《One Day When We Were Young》。
那页不可复刻的历史,记录了家国情怀和激昂青春,值得我们所有人学习。
1、 绝了,一集冲上9.5,不愧是年度最强CP 
2、 一口气刷完,它吸引我的,不止是大尺度 
3、 苦苦等待的丧尸片,竟然是大导演的最低分

华府采菊人2021-06-07 17:09:06
小心楼下那个谁谁开你批斗大会
聂耳2021-06-07 17:37:56
这么大的学校那么多的教职员工和学生又在战乱时期,多数人还要徒步走到昆明。没有国家财力,人力的支持能行吗?
聂耳2021-06-07 17:48:37
記得文革时學校停課,我們也是走出校門去“步行串聯”,每走到一地都有個步行串聯接待站管吃管住。化錢太多後來也停了
吾道悠悠2021-06-07 18:07:42
想到今天复旦大学发生的事情,
信笔由墨2021-06-07 18:13:40
只有三百男生。蒋先生特批款,军队护送。土匪也仗义。文革前去昆明,乘火车要走睦南关——河内——老街。
信笔由墨2021-06-07 18:15:46
老兄能在文革中串联,成分应该不是黑的,即使不是红的。
方家胡同2021-06-07 18:16:58
人心不古啊!
信笔由墨2021-06-07 18:17:32
仕已亡,世无书生。
puyh2021-06-07 18:21:41
从大学生杀人到大学老师杀人。
聂耳2021-06-07 18:24:31
那時沒人管,隻要是學生就可以憑學生证住宿,各人自組一隊我們隊開始8人5個上海人還有3個南京人到武漢又來了3個北京的
聂耳2021-06-07 18:28:19
北京人中有一个是干部子弟,我们中有5个人是出身资本家/小业主/右派都有。我们都是大学生所以都互相不问,谈得来就行
信笔由墨2021-06-07 18:35:54
本来就不该搞什么成分。只查三代,因为,如果查八代,只怕是没有几个带点红的。
tomcat8012021-06-07 19:20:11
江山代有才人出 。。。。。。。。。。
chufang2021-06-07 20:35:35
红卫兵还不如土匪。
tomcat8012021-06-07 21:50:15
复旦大学那个突然发现:书中自有颜如玉书中自有黄金屋——》不真!然后就……就没有然后了……
公鲨2021-06-07 23:19:13
不如土匪的红卫兵主要是贺鹏飞孔丹那伙儿老兵 游国恩58年被批的很厉害
立竿见影-12021-06-07 23:52:32
巫宁坤写了“燕京末日”,记录了疯狂年代的点点滴滴。
有言2021-06-08 04:23:33
好主意!可惜他们没想得周到啊。
chufang2021-06-08 04:28:41
文革初期贺鹏飞和刘涛是北京大名鼎鼎的红卫兵。
Redcheetah2021-06-08 12:03:33
查三代?查它麻的基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