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具2021-06-22 22:58:12

世纪交替时,National Academy of EngineeringElectrification(电气化)是20世纪最伟大的工程成就。电力不仅是工业基础的基础,也是基本民生的基本。没有手机只是会很不方便,但没有电呢?

中国可是最早赶电时髦的国家之一。英国人立德尔在1882年创办的上海电气公司,中国的第一个发电厂,只比法国巴黎北火车站电厂晚建7年,比英国的电厂晚建6个月,比圣彼得堡电厂早1年,比日本早5年。可见19世纪末的上海是多么前卫。

1888年李鸿章从丹麦购进一台15千瓦的发电机,让紫禁城和达官贵富们用上了电灯,随后张之洞在广州用燃油机发电,李鸿章又在大连创立大石船坞电厂。1890年广州华侨黄秉常建广州电灯公司、1899年德国人库麦尔在青岛电灯厂和大型发电厂、1900年冯恕建京师华商电灯股份有限公司、1903年开平矿务建唐山煤矿发电厂与林西矿发电厂、1910年两江总督张人骏建金陵电灯官厂、1911年租界工部局建杨树浦电厂、1915年董世亨建浦东电气。到1936年,中国发电容量达到了136万千瓦,年发电量44.5亿千瓦时。

上面这些电厂的设备全是进口的。最早国产发电设备诞生于抗战中。日寇侵华打断了中国高速发展的电力进程并封锁中国。1938年,昆明中央机器厂第四分厂,从瑞士引进了2,000KW汽轮发电机组制造技术,外加仿制瑞士苏尔寿的2台12t/h电站锅炉,造出两套2,000KW火力发电设备,一台安装在四川泸县,一台在云南昆湖电厂。

1945年,美国西屋电气与民国签了份合同,在中国建发电机制造厂。内战让合同没法执行,但西屋在美培养了96名中方技术人员,这些人成为中国第一代电力骨干。

1949年后依靠苏联搞了上海、哈尔滨、东方(四川德阳)三大发电设备制造基地。1958年搞出了25MW和50MW火电机组。1949-1958这十年,缺钱,缺技术,缺发电机,后来又与苏联闹翻,发电量每年增长速度都是个位数和十位数。1959-1964年发电量一直在400-600亿千瓦时上下徘徊,三年困难时期还出现过萎缩。1965-1968这四年开始恢复正轨,发电量还是以十位数在缓慢增长,因为第一台国产100MW火电机组虽然是1960年研发成功,但实际应用是在1967年。后来100MW以上火电机组陆续批量制造出来,发电量才从1969年开始上一个台阶。发电设备是瓶颈口,那时中国缺粮,但不缺煤。

中国是何时,如何摆脱电力发展的困境的?下面的文字来自“能源界—全球中文能源门户”网站:

1969年后,中国雄心勃勃想去研发600MW火电机组,但搞到1977年,根本研发不出来,因为辅机、锅炉、控制系统、关键配套件等很多环节搞不定,而且自己试投产的100MW、200MW和300MW火电机组不停地出事故,用着用着就坏了,修都修不过来,根据电力部门统计,光1980年一年,我们研发的8台200MW机组停机检修过95次,17台125MW和3台300MW机组发生事故21次,检修77次,1980年我们一共有97台共12,500MW大型火电机组,几乎全部都有问题,个个都跟间歇性神经病一样,一下正常一下不正常,专家们在1981年开了个会,发现了290多处质量问题,要修好这些问题要花费3到5年,约2亿人民币,还不敢保证以后一定能用,而且我们当时的发电机耗煤量也大,平顶山的姚孟电厂300MW机组发电煤耗为360g/kW.h,美国西屋公司同类机组只要317g/kW.h,一台机器一年要多烧3万多吨标准煤。

质量这么差,问题这么多,可把当时我们的研发人员愁死了。

以中国当时纯正农业国起家的底子,要人才没人才,要技术没技术,就靠苏联阵营扶持过一段时间,跟苏联翻脸后搞不定这些技术环节其实是很正常的。

1977年年底,第一机械工业部把一帮专家叫过来开会,讨论我们这发电机以后怎么造,讨论来讨论去,大家一致认定要向发达国家学习,少走弯路,直接买他们的技术,这时候不可能找苏联帮忙,但幸好我们跟日本美国重新建交了,1978年10月到12月,第一机械工业部就派人去欧洲和日本考察,参观了欧洲11个发电设备制造企业、5个高压开关厂、日本三菱和日立共177家工厂,大开眼界,回来深受刺激,觉得跟他们差距太大了,没法玩了,更坚定了买技术这条心。

1980年5月,由副总理薄一波同志牵头,国家决定拿出仅有的一点外汇,让第一机械部负责引进制造技术(电力部则负责引进电厂设计)。

6月中旬,第一机械部把美国通用、西屋电气、燃烧工程、拨伯葛、瑞士勃朗.鲍威利、法国阿尔斯通共6家公司都请到中国来谈判,前前后后一共谈了3个月,请了90多名工程师、技术骨干等一批资深中老年理工男把关,理工男们听完各方陈述,一致认定通用的汽轮机跟发电机技术最牛逼,但是通用报价太高,是西屋的一倍,瑞士公司则不愿意转让计算机程序,报价更喊得比通用还高,直接趴死,阿尔斯通价格最低但售后服务太少,最后一合计,就选了美国燃烧工程跟西屋电气的技术。

8月4日,国家计委把各个部门跟国有银行的人都叫过来开会,要跟这两家公司合作生产300MW、600MW主辅机组各一套,并引进这两套机组的技术,共花费2.4亿美元外汇,砍价砍得比较成功,因为当时就是单独各买一套,加起来都要3.3亿美元,还可以掌握当代世界先进水平的大型火电机机组制造技术。9月9日和11月21日,西屋电气与燃烧工程分别跟中国政府签了约,并在日后向中国提供了薄膜底图两套、微缩胶卷两套、技术资料四套、计算机程序176项,以及各产品设计、制造工艺等等。

1981年,电力部同时从美国依柏斯库工程公司引进了电站设计技术。

这两件事意义重大,堪称中国电力史的一道分界线,从这时候开始,中国才真正拥有了世界先进的发电机制造技术。

十具2021-06-22 23:04:50
1980年计委咬牙,花的那2.4亿美元外汇真值啊。
borisg2021-06-22 23:05:58
所以所谓自力更生就是自我封闭自我淘汰。连当初中国人当成天上的苏联都是这结果,中国更是死路一条。
英二2021-06-22 23:18:01
西屋现在在那里,
欲千北2021-06-22 23:26:23
希望芯片发展走合作双赢之路。什么都自力更生是不行的。很早就有人指出,中国如果在芯片领域有1-2项全球绝技,寻求合作就容易了。
通州河2021-06-22 23:30:13
这个要两方面看问题,我在这一行做过项目,90年代初惊叹于中外设备技术的巨大差距,但非常欣慰的是中国的体系非常齐全,
立竿见影-12021-06-22 23:30:50
说得很对,当年我们在用摇把子电话时看新闻联播,华国锋访西德西门子,从德国打电话到国内,惊奇不已。
曾在庄里2021-06-22 23:33:22
就是这样。西方科技发达是因为本身是个相对开放的系统,相互竞争,相互交流又相互合作。无论这次的疫苗还是芯片产业,
立竿见影-12021-06-22 23:37:03
彩电冰箱也是如此,现在谁还看12寸的黑白电视?
十具2021-06-22 23:40:18
你也是儒家文化圈出来的,有这样学生对老师的态度吗?这种爆发户的傲慢,才是递刀子。
十具2021-06-23 00:07:41
现在技术差距不大了,甚至有竞争力了,但是当年的决策还要考虑时间成本。2005年沿海出口型小企业还闹电荒。不下狠心尽快
走资派还在走2021-06-23 00:22:56
买技术?造技术不如买技术?
通州河2021-06-23 00:28:06
按我的经历,2000年已没有电力瓶颈了,2005年后沿海比如广东建的几十万千瓦这种级别燃机电厂,
通州河2021-06-23 00:32:12
对了,还有2000年后各大电力公司抢地盘,上了太多机组,造成了后面的经济效益普遍不好
公鲨2021-06-23 00:38:17
批准引进西屋技术的是李先念,80年代电荒,各地都有学生抗议的情况,还发生过手术中医院停电的情况
最接近太阳的人2021-06-23 00:48:48
"中国的第一个发电厂,比日本早5年"。如果不推翻满清,也许很早就世界第一了.
通州河2021-06-23 02:47:41
长三角有可能,我没直观感受,当时那里大电厂不多。广东灵活多了,资金来源多种多样,90年代初集齐了全世界各大品牌柴油机,
Highage2021-06-23 02:54:00
92年冬天我作为省访问团一员应制造商邀请访加,美,巴西。参观美加的水电设备制造厂和当时全球最大装机容量的伊泰普水电站。结果是为二
Highage2021-06-23 02:56:00
滩水电站引进了GE的发电设备和联合制造技术
十具2021-06-23 03:03:15
2000年,朱镕基要云贵搞水电,将电力输往广东,说“如果不能完成向广东送电1,000万千瓦的任务,我总理辞职。” 可见,当时广东
通州河2021-06-23 03:45:13
那是为了更便宜更清洁的电,南方电网集团统筹整个电网,广东为此退役了很多旧机组,绝对不是因为缺电。2000年后还兴起了转卖旧机新行
英二2021-06-23 04:04:42
天上掉下来一个暴发户?脑子不灵,好好说话也不会?
衡山老道2021-06-23 04:14:52
引进,吸收,消化,再创新,这是落后者的捷径。在基础薄弱时盲目强调独立自主,是愚蠢思维。
英二2021-06-23 04:16:10
中国电力是中国制造的典范,中国电力的进步是一点点造出来的,不是一点一点买回来的
英二2021-06-23 04:24:39
独立自主与引进并不矛盾,毛时代一直在引进
十具2021-06-23 04:26:05
那个时候,国家穷,毛欠账太多,抢资金的大项目中必有取舍。误一台手术和误坐大飞机,孰重孰轻,不言自明。
衡山老道2021-06-23 04:36:23
早期是靠引进,后来在消化吸收的基础上建立了自己的体系,包括大功率发电机,超高压输电系统。我父亲在电力系统,搞火电建设30多年。
衡山老道2021-06-23 04:39:46
早期是这样,文革中极左,买国外的就是“洋奴哲学”。
十具2021-06-23 05:07:14
是你阴阳怪气地讥讽西屋。西屋90年代的财政危机,丝毫不减他们电力技术先驱的光彩。特斯拉就是西屋的工程师。对西屋的历史贡献
通州河2021-06-23 05:37:53
说到西屋,西屋的很多电力设备是写到中国的大学专业教科书里的,是得到足够尊重的。我不知道当时中国大亚湾核电
十具2021-06-23 06:32:45
这些deals当然都是互惠的。西屋的麻烦有点大,把东家东芝也连累了。他们说中国的核电项目继续。路透社的报导
久经沙场的枪2021-06-23 08:31:32
与世界为敌,与文明为敌,路子只能越走越窄,最后只有死路一条
tomcat8012021-06-23 13:04:57
电力先行官!
公鲨2021-06-23 13:12:55
一语中的 不过当局之所以不怕是因为先死的一定是韭菜,等到镰刀危险了,还可以”打开国门开创外交新局面“
英二2021-06-23 13:30:45
我是怕你找不到买家哭鼻子
白云蓝天2021-06-23 17:56:27
中国的技术太落后,尤其象芯片这种尖端技术、系统化技术,中国根本没有能力自己搞。
白云蓝天2021-06-23 18:02:37
而今的时代正是技术竞争的时代,与技术先进国家关系搞僵,中国与发达国家之间的差距只会越来越大,小学生习畜是丝毫不懂的。
Gilgen2021-06-23 19:42:00
“但是通用报价太高,是西屋的一倍” 一 什么逻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