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发与财富成反比2021-07-10 12:13:30

 

 

国家灭亡后,原来君主的结局是相同的。李后主郁郁寡欢,成日与诗词作伴;恩克鲁玛,壮志未酬;杜瓦利埃,众叛亲离;溥仪流亡一生,终究是物是人非。亡国之君的结局大多数都是被驱逐、被流亡。

有一位亡国之君的结局,更清晰地诠释了人生的悲剧。曾经的他,身边全是阿谀奉承的人。国家顷刻覆灭、山河破碎、众叛亲离,流亡国外,辗转5个国家都被驱逐。

即便最终有兄弟国家——埃及的收留与善待,最终也没能享受片刻安宁,就倒在了病痛之下。

曾经的伊朗国王

2021年是伊朗伊斯兰革命胜利42周年。回顾伊朗历史,伊斯兰革命让曾经辉煌的巴列维王朝瞬间覆灭。而后,巴列维的逃亡史堪称史书级别的屈辱历程。

前半生有多雍容华贵,后半生就有多颠沛流离。往事早已成烟云消散,可历史显然不会遗忘他这段曲折且传奇的人生经历。

巴列维后半生的波折历程,要从巴列维王朝开始实行白色革命讲起:

巴列维的父亲礼萨·汗于1944年病死于南非。巴列维上任后,与美国进行交易合作。有了美国政府的扶持,他平安度过了“上任危机”。

直至上世纪60年代初,巴列维为了加强经济建设,他仿照美国现行的发展形势,在伊朗全面推行一揽子的改革计划——“白色革命”。

革命总是会见血的,“白色革命”却不然,它只是一项经济制度和土地制度。“白色革命”前的伊朗,全国土地基本掌握在大地主和宗教手中,99%的农民却只占有17%的土地。

此后“白色革命”推出的法案,更大程度地限制了大地主占有土地的数量,并将宗教的土地分配或出售给农民。

1971923日,宣告土地制度完成。截至9月23日,伊朗全国有约960万农民分到了数量不等的土地。这次的土地制度虽然取得了成就,但也存在了不少的问题。

例如分给农民的土地数量不均,即使分到土地的农民也没有多少土地数量在手,所以本质上也没有改善农民的生活。

土地制度完成之后,巴列维针对国家经济和军事,在伊朗国内大力推行工业化和现代化政策。

1960-1970年,西方各国的经济快速发展,工业化、现代化都在稳步建设,对于石油的需求是供需不平衡的。

随着石油价格的飞涨,国际上的石油供不应求,拥有大量石油储备的伊朗,也借此机会获得了大量外汇。

截至1974年,伊朗单凭石油输出,国家收入就达200多亿美元,这为巴列维的工业化、军事现代化、经济政策等改革计划提供了坚实经济基础。

即使“白色革命”为伊朗国家经济提供了很大的帮助,但伊朗国内依旧存在着一系列内政问题。

经济发展过于急于求成,导致皇宫官员的贪污腐败严重;经济发展带来的贫富差距日益扩大等问题都未能得到有效地解决。

1975年以前,国际上对于石油的需求,给伊朗带来了前所未有的经济发展。

1975年以后,伊朗经济就止步不前,于是“白色革命”掩盖的问题蜂拥而出,一下在全国范围内引发了暴乱。

巴列维王朝白色革命的结果

70年代的伊朗,在经济快速增长的表皮下,隐藏着特权阶层的出现和近臣、亲信的腐败行为。

巴列维的至亲为了自我利益,开始垄断国内大部分商业,将高利润的企业的大量股份都揽在自己手中,甚至把企业对外合同的利润也一并揽走。

“白色革命”在经济方面的成果,使得巴列维变得自大,他忽视了国内因革命而产生的问题,并借助于“特务组织”,以军事独裁手段,打击各种不同声音,忽视百姓了真实的诉求。

在他国的“协助”下,巴列维独自建立了秘密军事组织“SAWAK”。它表面上是政府的组织,实际上独立行事,直接听命于巴列维,专门进行打压反抗等工作。

“白色革命”损害了宗教人士的经济利益,同时也改变了伊朗现行的传统生活形式。

例如妇女拥有选举权、不需要再带着黑色面纱;神学教育、宗教学校的取缔;男性头巾的废除;淡化宗教对人民影响等等。这些措施推进了伊朗文化的快速发展。

由此,各地城市街头大量涌现的电影院、酒吧、豪华酒店和日益泛滥的色情业,然而国内的宗教人士是无法容忍这些新兴行业的出现。

1963年,以霍梅尼为首的宗教势力开始起来反抗国王。面对不断恶化的反抗运动,巴列维强硬地说,“作为国王,我没必要让步,目前只有强硬手段,是解决现下危机唯一办法!”

于是,他下令在全国主要城市实行军事化管理,一旦出现反抗者,直接实行打压和刑罚手段。

首都的游行者受到SAWAK组织的残忍杀害、打压、刑罚,于是反对派立刻大肆宣传,“有上千人被杀害,巴列维竟残忍打压百姓!”。

这次残忍打压之后,激怒了更多的人民群众。大量工人阶级的工人(在观望革命、以石油工人为主),都加入了反对巴列维的示威行列中。这使得巴列维民心大失。

巴列维为了平息工人阶级的怒火,派人邀请宗教领袖——霍梅尼回国,而霍梅尼断然拒绝巴列维的请求:“只要巴列维还在伊朗境内,我霍梅尼绝不回国!”

1978年10月,霍梅尼从巴黎发出号令,聚集伊朗国内的民众们要不惜以生命为代价推翻巴列维的统治,并宣称“我们不畏牺牲,要以生命为代价推翻不合理的制度!”“为了先知,抛头颅,洒热血!”“鲜血终将战胜利剑!”“你们将会如先知一样上天堂!”

在霍梅尼的号召之下,伊朗国内各大城市挤满狂热的游行者,他们高喊着“赶走国王!处死国王!”“真主先知伟大!”

1979年初,霍梅尼带领的伊斯兰革命获取了最终胜利,他们驱逐了巴列维,列维流亡到了海外。

统治伊朗53年之久的巴列维王朝瞬间坍塌,失去政权的巴列维,逃亡史也就开始了,这也是巴列维人生最后岁月悲凉的开始。

巴列维颠沛流离地驱逐逃亡史

早在1978年底,美国政府就宣布不再支持巴列维王国,准备与领导革命的领袖打交道,并劝服伊朗军队效忠巴列维。为此,美国政府专门派人前往德黑兰与革命领袖沟通,试图达成一致。

1979年1月,美国驻伊朗大使与巴列维会晤,大使对巴列维传达了美国政府的指示,“我们要求你近期必须离开伊朗!”

巴列维无奈地摊手:“我可以前往哪里?”

驻伊朗大使建议巴列维前往瑞士,巴列维摆手拒绝:“那里会威胁我的人身安全,我希望可以前往美国暂住。”

大使与华盛顿商量后,则与巴列维说:“美国欢迎你,我们会安排你到加利福尼亚当中的安纳伯格庄园暂住。”

他们的交涉的同时,霍梅尼虽已流亡巴黎,但他为了让各国接受巴列维和平撤出伊朗的条约,霍梅尼发表声明说,“伊朗新政国王欢迎各个国家收留巴列维。”

因此美国政府认为,接纳巴列维前来暂住,并不存在任何风险。1月12日,沙利文大使再次来到王宫,要求巴列维将国家军权移交给新政府。

巴列维对此已经毫不在意“如果你要,那就拿去。”。他唯一关心的是,自己和家人出国以后的行程。他希望飞安纳伯格庄园途中,可以经停华盛顿,但这一请求被美方直接拒绝。

1979年1月16日早上10点,巴列维和法拉赫王后登上逃亡的VIP专机,准备前往埃及。这个消息传开,美国务院发言人表示,如果巴列维访问美国,将以国家元首的礼遇相待。

但当巴列维到达德黑兰梅赫拉巴德机场,机场却非常冷落,而为他送行的竟然是临时政府的人。

巴列维对此表示心灰意冷,“这一段时间以来,我感觉很累,非常需要休息。我早就说过,‘只要政府建立,我的心就满意了。’而我本来就要离开伊朗的。”

1月l6日,巴列维自驾波音707专机,在德黑兰上空盘旋了数圈后离去。巴列维离开的消息刚传出,德黑兰的街头人人欢呼。德黑兰当天的报纸立刻发行号外,“国王走了!”

1月21日,美国前总统福特在埃及首都开罗与埃及总统萨达特和巴列维进行了五个小时的会谈。

2月20日,伊朗临时政府发表声明,“引渡巴列维回国,巴列维必须接受伊朗人民的审判!”同时提出“任何一个国家接纳巴列维,就是与伊朗敌对!”

反对巴列维来到埃及的游行者听到消息,纷纷涌到街上,喊出了埃及拒绝巴列维入境的口号。无奈之下,巴列维只得前往摩洛哥。

与此同时,霍梅尼也结束了14年流亡国外的生涯。自巴黎返回伊朗,1979年2月11日,伊斯兰革命宣告胜利,伊朗新政正式确立。

而巴列维一直努力想要实现的“复辟梦”,终究成了白日梦。德黑兰政权易手后,巴列维的至亲、随行人员都离他而去。

当巴列维离开摩洛哥时,他的身边基本没有亲信了。摩洛哥国王为了自己国家与伊朗新政权的关系,毅然拒绝巴列维在摩洛哥逗留。

在摩洛哥的墙上,人们用红色字写上“摩洛哥有一个国王已经够了”的标语。在摩洛哥人民的抗议声中,巴列维只能前往拉美。

霍梅尼正式掌握政权,美国政府连忙撤销了对巴列维的邀请,巴列维陷入困境,离开摩洛哥后,他该往哪里去呢?愿意接待他的国家少之甚少。

5月13日,伊朗伊斯兰革命法庭庭长宣布,巴列维及其亲信、近臣已被伊朗人民判处死刑。

5月20日,美国国务卿也曾指出,一直保持“沉默”的美国政府,欠伊朗国王一笔“信用债”。

6月10日,巴列维前往并抵达墨西哥,在这里暂时性居住。8月下旬,他提出前往瑞典,但瑞典政府明确,“我们国家拒绝‘暴君’巴列维入境”。

无奈,巴列维只能辗转前往美国。在巴列维启程前往的两天前,他收到埃及总统萨达特的邀约:“我们国家邀请巴列维夫妇一同前往阿斯旺访问,在前往美国的途中,如果你们愿意,可以到此访问。”

就这样美国逼走了巴列维。这件事情,在巴列维日后出版的《回忆录》中写道:“我对美国来说,已然是一只死老鼠,美国就这样把我扔出了伊朗。”

10月22日,巴列维抵达纽约。次日,美国务院发言人突然对外宣布,巴列维身患重病,美国接纳巴列维,并安排他在美国的医疗中心接受治疗。

这一消息传开,直接激怒了伊朗民众,人民呼喊着,“这不是美国在耍花招吗?”

11月4日,愤怒的伊朗学生占领了美国驻伊朗大使馆。作为报复,美国示威者于11月8日包围了伊朗驻休斯敦总领事馆,还烧毁了一面伊朗国旗。

面对伊美人质危机,巴列维再次遇到何去何从的问题。

12月15日,巴列维抵达巴拿马之时,巴拿马学生的游行运动越演越烈,不仅袭击美国驻巴拿马大使馆,还扯下美国国旗,学生高喊“巴列维滚出去!伊朗国王离开巴拿马!”的口号。

关键时刻,埃及总统萨达特再次帮助巴列维。埃及总统表示,“我们准备随时接纳巴列维来我们国家”。

1980年3月下旬,巴列维被迫再次登上流亡埃及的飞机。卡特总统听说巴列维要前往埃及,立即派白宫办公厅主任乔丹前往巴拿马,“一是要解决围绕巴列维手术的争执,二是劝巴列维不要前往埃及。”

3月20日,乔丹团队开始履行自己肩负的使命,他们先去与美国医生德巴基会面,相互围绕“劝说巴列维留在巴拿马做手术”进行讨论。

德巴基医生表示同意。于是,次日他们抵达巴拿马。当巴列维得知德巴基主刀,并与巴拿马医生合作之后,他对德巴基的劝留持拒绝态度,“我接受了埃及总统的邀请,我会前往埃及。”

巴列维之所以拒绝留在巴拿马,有一个重要原因。

3月22日,在未提前安排的情况下,美国召开国家安全委员会议。这场持续了六个多小时的会议,讨论了某些与国王有关的敏感问题。

1980年4月4日,黎巴嫩周刊《帮助国王从巴拿马逃到埃及的秘密》一文,揭示了巴列维前往埃及的种种内幕以及过程。

基辛格曾给巴列维写密信,并告诉他:“巴拿马政府正在考虑怎么把你引渡给伊朗新政权,他们想要驱逐你出境。假如是在手术台上了结你,也不是没有可能。你赶紧做好下一步的打算吧。”

 

一些专家学者认为,美国政府要在这个会议上,就如何将巴列维引渡给伊朗新政权?是否要妥协于伊朗新政权?这两个问题间做出一个决定。

4月16日,巴尼萨德尔总统在接见新闻记者时承认,“当时在德黑兰和华盛顿两者之间,有根据‘逮捕巴列维’的事情讨论了安排,但华盛顿单方面破坏了这一协议。”

即使埃及学生的游行抗议很激烈,德巴基医生依旧按照计划,为巴列维做了脾脏摘除手术,但手术未能成功。1980年7月27日,巴列维逝世,客死他乡。

巴列维悲惨的后半生

巴列维对埃及《十月》杂志记者的谈话是他最后一次公开谈话。

谈话里讲到,巴列维认为自己的致命错误之一,是盲目地相信西方列强,为了保持与西方的友谊,他让国家的政策超出国家本能接受的程度,强制实行民主和现代化。

回顾巴列维的人生,在伊朗国力上升最快的那几年,巴列维也曾举办了庆祝盛典。只可惜,曾经盛世繁华,如今的凄凉惨淡结局,是巴列维自己也未曾想过的悲剧。

被多个国家驱逐的屈辱史,让他看清了强国与弱国的差距,他的人生也是历史发展潮流的一个闭环。

怀有强国梦的巴列维,是将个人利益凌驾于国家、人民利益之上的“暴君”,是将自己的命运与美国绑在一起的君主,所以他在最后的公开谈话中的忏悔,也未尝不是一种愧疚。

聂耳2021-07-10 13:54:41
盲目相信都是不对的,不管是相信西方还是东方。所以人要有自己的思想去分析和判断。而不是听别人怎么说,包括听巴列维国王的。
聂耳2021-07-10 14:07:42
不相信归不相信,伊朗王室很多人都人他们都住在美国。我认识一个医生她就是国王的xx,她看病认真,一般不开抗生素药让我
海云之南2021-07-10 16:09:15
巴列维倒台的根本原因是,想收回石油生产和销售的权力,不但没有得到西方支持,西方反而推翻他的王朝。
信笔由墨2021-07-10 17:56:13
巴列维的治国方法如果能延续下去,伊朗的穆斯林将世俗化,而伊朗将成为第一个世俗化的政权大于教权的伊斯兰国家。
obama_北美1012021-07-10 20:21:58
我刚到美国时, 颇遇到一些奇人, 当中有个伊朗人自称曾经是巴列维卫队成员,即使那时已经霍梅尼时代了, 提到巴列维必称陛下
头发与财富成反比2021-07-11 02:35:31
蒋介石估计也是有同样的反思,当年我写过类似的帖子
BeagleDog2021-07-12 04:07:38
美国的外交政策有问题。对埃及总统萨达特,美国不是也要求他辞职?最后好像死在狱中?那时是克林顿在做国务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