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作为近代史中中国第一大汉奸汪精卫,真是让一个让人恨得牙痒痒的人物,但其实早期的汪精卫也曾是热血青年,宣传革命主张,甚至以身犯险刺杀摄政王载沣。
作为一个聪明人,汪精卫怎么会想不到自己当汉奸的后果?可是一步错,步步错,直到死去前,他还妄想着靠诡辩,来掩盖自己是汉奸的事实。
可是看看他的葬礼参加的人群,他是头号大汉奸的事实哪是靠诡辩几句就可以搪塞过去的?特别是他去世之后看似风风光光的葬礼上,自发来送行的老百姓寥寥无几,看来这是非公道自在人心。
汉奸头目死因成迷,致死还惦记欺瞒大众
一提到汪精卫这个名字,跟他关联的第一个词,一定是“汉奸”,他卖国求荣投靠日本,哪怕在生命的最后一刻,都是由日本的医生为其精心诊治的,可是当时汪精卫已经病入膏肓,神仙难救。而关于汪精卫到底是为何病情急转直下,一命呜呼,至今也是众说纷纭。
关于汪精卫的死,大概有三种说法,第一种说法是,汪精卫遭到铁血锄奸团成员刺杀,虽然没有当时毙命,可是这刺杀的子弹却嵌入体内无法取出,导致铅毒扩散,最后终于耗尽了汪精卫的生命。
还有一种说法与他的妻子陈璧君有关,说当时汪精卫身体内留下了一颗子弹,陈璧君迷信中医“刘一贴”,给汪精卫用药之后,汪精卫觉得疼痛全消神清气爽,这“刘一贴”便夸下海口称只要贴上三副药,病就可以痊愈。
结果汪精卫为了能够快点儿好,把本该三小时换一次的膏药,变成了一小时一换,导致浑身气血上涌,最终药石无医。
而最后一种说法则是跟日本人有关,当时汪精卫跑到日本名古屋做手术,结果名古屋突然遭到美军飞机的轰炸,为了躲避战火,医院将当时刚做完手术的汪精卫转移到了室外阴冷潮湿的防空洞,术后虚弱的汪精卫,最后感染风寒,高烧不退,没多久就去世了。
然而临死的汪精卫,依然精明不减,不仅在弥留之际留下遗书《最后之心情》试图诡辩。
称自己对日本妥协都是为了实现“曲线救国”否认自己是汉奸的事实,不知道他这样有些掩耳盗铃似的理由有没有成功的欺骗民众,但他可能确实欺骗了自己,不然他怎么还会高要求、高标准大办葬礼?
陈璧君豪置重金撑脸面,凑人参加葬礼太可悲
汪精卫去世时,名义上是日本所扶持的汪伪政府的主席,这是汪精卫投敌卖国冒着遗臭万年的风险所得来的权利与地位,直到他死去,他依旧惦念着自己身为主席葬礼的排场,而他的发妻陈璧君,就成了替汪精卫完成主席梦,以及操持汪精卫葬礼的主要人物。
但是当时日本政府已经日渐式微,而汪精卫背着大汉奸的名头,根本没有人对他的死感到惋惜和不舍,所以老百姓的参与度并不高,更是没有出现十里长街送行的局面。
虽然葬礼十分的气派,汪精卫的棺木由八匹马牵引着,傍边就是身着黑衣的陈璧君及子女,紧随其后的是手执花圈的汪伪汉奸们,显得十分隆重。
可是他们还不满意,认为如果一个主席竟然连相送的人都没有,面子上实在是不好看,于是伪政府特地用胁迫的方式,掳来了一万多名大学生充在出殡队伍里,这才勉强凑上了三里长的送葬队伍。
可是光有大学生送葬,陈璧君还是不满意,少了百姓的参与,显得汪精卫不得民心。所以汪伪政府出了三招,来激励老百姓前来送葬。要说这陈璧君为了给汪精卫撑场面,还真的是下了血本。
第一招,就是送给每个去迎接汪精卫棺椁的中小学生一盒鱼罐头;第二招,在汪精卫举行送葬大典的当天,对沦陷区的全体老百姓放假一天;第三招,只要是参加葬礼的人,每个人奖励20块中储券,什么概念?就是老百姓来参加葬礼,直接发一个月工资。
靠着这些威逼利诱的手段,汪精卫的送葬队伍才庞大了起来,这位大汉奸的送葬队伍才看起来体面些,可是这一切不过是陈璧君自欺欺人的手段罢了,毕竟是非公道自在人心。
三个女儿全程护送,历时半个月只为国葬标准
有了陈璧君的豪置重金,这汪精卫身后事的场面算是撑足了,可是这一折腾时间并不算短,汪精卫1944年11月10号,在日本抢救无效死亡!
日本专门按照国家元首的规格,特地为汪精卫准备了一副金丝楠木棺材,还在运送汪精卫棺椁的飞机上准备了日本天皇特赐的菊花勋章和颈饰,当时日本自己都处在战火中,还能凑出飞机专门运送汪精卫的棺椁可见日本人对这位傀儡也算相当重视。
在另一边南京的汪伪政府为了汪精卫的葬礼,特别成立了“哀典委员会”,专门商讨汪精卫的葬礼事宜,当时主持会议的陈公博眼见众人没有发声,大着胆子询问陈璧君汪精卫是否有遗嘱,陈璧君没好气儿的说“没有”。
陈公博作为汪伪政府的接班人,自然是不敢怠慢,便说准备给汪精卫进行国葬。
然而这等待的时间却有些漫长,直到1944年11月23日,汪伪政府才替汪精卫在南京出大丧,而为了这个国葬标准的筹备,等到汪精卫发丧之时,已经是半个月以后了。
汪精卫这魂归故里的路上,到最终葬礼完毕,都是陈璧君和她的三个女儿陪伴左右,全程护送。
送葬现场日本人过半,竟成甲级战犯聚集地
这国葬标准是享受到了,妻儿也都一直陪伴在汪精卫的棺椁左右,那么当时如此“器重”汪精卫的日本人自然不会缺席汪精卫的葬礼。
当时日本驻伪政府的大使谷正之、总司令岗村宁次、东条英机、重光葵、小矶国昭、畑俊六、近藤信竹等多位日本高官,都到现场参加了汪精卫的葬礼。
这样一来汪精卫庞大的送葬队伍中,竟然一大半都是日本人,更让人睁目结舌的是这些日本的高官首脑很多都在后来的远东国际军事法庭上被判定为甲级战犯,所犯下的罪行更是罄竹难书。
他们之中大部分人都被处以死刑,可是还有一些人虽然被指定为甲级战犯,但是并没有遭到起诉,最终平安终老。
汪伪政府首脑的葬礼,意外成了甲级战犯们的聚集地,可想而知与这些甲级战犯交好的汪精卫,自然也好不到哪儿去。之前汪精卫还妄图通过一封诡辩的遗书《最后之心情》,来撇清自己跟日本之间的关系。
如今这葬礼上众多“虔诚”的想送汪精卫最后一程的日本军官一出现,让汪精卫的一切诡辩显得十分可笑,哪里有什么曲线救国,不过就是妄想如果日本战败,自己还能留下一个好名声,不过妄想就是妄想。
历史不会在乎你到底说了什么,而是会原原本本的展示给世人你到底做了什么,是非曲直自有公断。
一场葬礼尽是表演,虚情假意像闹剧
在汪精卫的葬礼现场,日本人占了一半,而剩下的一半则大多数是汪伪政府中汪精卫的忠实拥护者。只不过这些在汪精卫生前对汪精卫言听计从的下属们,在汪精卫葬礼上的表现更像是一场按照套路排练好的表演,充满了虚情假意。
因为汪精卫的棺椁运送回国之后,需要准备国葬的事宜,不能马上入殓,这就断停放在灵堂的时间,就需要有人轮番的为汪精卫守灵。
而汪精卫的妻子陈璧君,为了试探这些守灵的大员们是否真正对汪精卫忠诚,特地和自己的三个女儿住在了棺椁旁边的房间,为的就是观察这些大员们的忠心程度。
褚民谊
然而这些大员们也真是“不负众望”,气的陈璧君暴跳如雷,当时第一夜守灵的人是汪精卫的铁杆拥护者,他们是陈公博、周佛海、褚民谊,按理来说汪精卫的死迅他们应该深感悲痛,守灵的时候也应该尽心些。
可是这褚民谊刚守灵到半夜,就犯起了困,在灵堂旁边睡了起来,陈璧君巡夜的时候,恰巧撞见,立刻破口大骂,认为褚民谊对不起汪精卫的栽培,简直猪狗不如忘恩负义。被陈璧君这么一骂,褚民谊只得战战兢兢站了一夜,再不敢有睡意。
因为当时南京正是冬天,夜晚也十分的寒冷,轮到徐苏中守灵的时候,陈璧君半夜睡不着起来查看,却看到徐苏中捂个大被,坐在地上,面部表情痛苦又不耐烦,让陈璧君心生不满,指着徐苏中就一顿臭骂,最后徐苏中只能站起来,规规矩矩的守在灵前,大气都不敢喘。
这还是汪精卫在世时大力提拔重用的大员们,对待汪精卫都不曾上心,更不要指望那些日本军官对汪精卫的死,能有什么发自肺腑的惋惜和悲伤了。
虽然在我们心中汪精卫是个卖国贼大汉奸,可是对于日本人来说,他们就不这么认为汪精卫了。所以在汪精卫的葬礼上,这些日本人也是做足了戏码,祭拜汪精卫的时候,更是“表演”有模有样,就连日本的天皇,还特地对汪精卫的死亡“深表痛惜”。
而除了日本人和汪伪政府的人员外,还有些汪伪政府花钱请来的老百姓,他们的脸上根本没有哀痛的表情,反而左顾右盼,一副看热闹的样子,乱哄哄的,再加上日本人和汪伪政府人员的卖力“表演”,让这个葬礼怎么看都像是一出闹剧。
五吨钢铁浇筑坟墓,仍被炸开挫骨扬灰汪精卫凄惨谢幕
虽然真心为汪精卫去世而感到难过的,可能只有自己的妻子和儿女,但是作为伪国民政府的主席,这些人对于效忠汪精卫的表演还不能结束,这一点从对汪精卫的墓地被规划的十分豪华上就可见一斑。
汪精卫的坟墓被安排在了南京市梅花山山顶,这也是按照汪精卫死后的遗愿进行的,而之所以选择梅花山,是因为汪精卫想要靠近孙中山。
不过这梅花山可是一处风水宝地,这山上除了孙中山的陵墓,还有孙权和朱元璋的陵墓。看来这汪精卫就算死,也忘不了他的野心。
从汪精卫的坟墓设计图可以看出,他的坟墓是仿照中山陵的样子设计的,规模相当大,更是预算造价达到了5000万元之多。
如果按照设计建造,这坟墓要包含墓室、祭堂和牌坊,但是还没等汪伪政府把墓地建造完成,日本就投降了,所以汪精卫的坟墓,只建造了墓室和祭堂。
可能汪精卫的妻子陈璧君知道自己和丈夫做的事情有违人道,所以才会在建造墓室的时候,亲自布置,用了五吨坚硬的碎钢块,混合在混凝土里,浇灌了一个厚厚的墓壳。
她自以为这样就可以保证汪精卫在死后不被打扰,殊不知仅仅过了十个月,就在抗日战争结束之后,南京的人民就纷纷请愿,不允许汪精卫葬在梅花山上。
蒋介石迫于无奈,只得派何应钦前去扒掉汪精卫的坟墓,几番周折找到了当时建造墓地的设计人员,研究后,从南京的一处工兵营运来了150公斤的德制TNT炸药,才炸开了这五吨钢铁浇筑出来的墓壳。
开棺的时候,是由当时任职南京市市长的马俊超亲自检查的,汪精卫虽然死去数月有余,但是尸体做了防腐处理,所以保存的十分完好。随后汪精卫的尸体被火化,而骨灰则是随便被丢到了路边的水坑中,至此一代汉奸的一生终于以挫骨扬灰的方式凄惨谢幕。
结语:
汪精卫生前为了自己的一己私欲,做尽了泯灭天良的勾当,而他靠着出卖同胞,出卖国家而得来的权势,自己也只是匆匆的享受了几年的时间而已。
因为这区区几年的快活,让自己背负了遗臭万年的骂名,死后还落得挫骨扬灰的下场,甚至让自己的儿女至今都无法抬头做人,不知道如果重来一次,这个曾经一腔改革热忱的青年,会不会爱惜自己的羽翼,做出不同的选择。
可惜的是,人生没有如果,当他选择了投靠日本出卖国家的时候,汪精卫的悲惨下场就已经是注定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