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4年国庆节前,赫鲁晓夫率70人代表团访华,参加国庆典礼,签署系列援建文件,加深了中苏深厚友谊,巩固了自己领导人地位。
这些背景和文件,在前文已有所述。
今天我们来看他此次来华的一些趣闻,去了哪里,吃了什么。
赫氏访华,用上了筷子
一、专程游历中国6城
“我们应该相互支持,只是我们还很穷,想多办点事,但力不从心。总的来说,还是你们帮助我们的多一些。”
1954年10月6日,当会谈结束,赫鲁晓夫提出向中国追加15个援建项目后,毛主席谦逊地向他表示了谢意。
毛主席还问他,是不是要到我国各地去看看。
赫回答,一定要去各地看看,“你们这里的一切都是新鲜的,我们想去的地方很多,因时间关系,只能到沿海几个城市去看看。”
另外,赫还提出,如果有时间,走的时候想去东北看看,从那里回国。
毛主席高兴地说:
“随你们的便,你们愿意到哪里就到哪里,就像在你们自己家里一样。”
因为要制定谈判后的协定文书,赫鲁晓夫留下几个工作人员,在京和中国的同志们一起工作,剩余的人,都跟他出发了。
出发前,他来到了北京东城区南小街宋庆龄居住的地方,看望这位国父遗孀。
31年前的1923年,《孙文越飞联合宣言》签署,苏联开始对孙中山进行财政、军备等方面援助。
孙中山签署的鲍罗廷委任状
鲍罗廷,是苏联方面派往广州的代表,协助孙中山做了许多实际工作。
1年后,孙文不幸因癌离世,鲍罗廷为他起草了致苏联遗书。
后鲍在苏联因“间谍案”被捕入狱,在流放西伯利亚时不幸去世。
时过境迁,赫鲁晓夫如今上台执政,政策与斯大林期间有很大不同。
在宋庆龄家的四合院,赫鲁晓夫、布尔加宁、米高扬等代表团贵客,与孙夫人围坐一堂,叙旧话新,看枝头红榴累累,闻庭院秋菊芬芳,其乐融融。
家宴上,夫人亲自烧制了红烧鲑鱼等中式菜肴,客人们吃得赞不绝口。
席间,赫鲁晓夫向她透露,有关鲍罗廷的案件,他们已经发现了诸多疑点,正准备重新审理。
这消息给了夫人莫大安慰。为历史做出贡献的人,不会永远蒙尘。
第二站,南京。
南京是孙中山陵墓所在地,他们到那里敬献花圈,缅怀这位历史伟人。
孙在苏联声誉也很高,列宁曾赞其“是充满着崇高精神和英雄气概的革命的民主主义者”。
第三站,上海。
重点是考察中国经济最活跃的城市。
赫鲁晓夫参观市容,游览黄浦江,登上上海百老汇大厦17层阳台观览夜景。
负责经济工作的米高扬,则深入到大街小巷,捕捉经济发展的细节。
由于是在夜晚,许多商店关门,米高扬看到有许多夜市小吃摊点很有人气,下夜班的工人们纷纷在此就餐,大快朵颐。
米也深受感染,来到一个馄饨摊前,点了一份馄饨,又买了2个火烧。
据随行的中方翻译朱瑞真回忆,米氏对这种小吃赞不绝口,一边品尝一边说味道真好。
配图
他甚至把这个细节带回了北京。在签署文件时,他对毛主席说:
新中国成立5年来,经济发展的很好,以上海为例,一个工人下了夜班,花2毛2分钱就可以吃一份很好的夜餐:一碗馄饨、两个火烧。
“我们十月革命5周年时,私人工商业早已搞光了,国营的还没有跟着建起来,想买片面包都很困难。”
从街头馄饨摊点看到国家经济的发展,苏联的经济专家眼光真是独到。
第四站,杭州。
原本计划是,在杭州游览了西湖,不停歇直接就去广州。但杭州方面早已准备好了宾馆,盛情邀请。
无奈,在主人一再挽留之下,赫鲁晓夫一行在杭州吃了午饭。
第五站,广州。
由于飞广州时,翻译未与赫鲁晓夫乘坐一架飞机,而广州方面获悉代表团带的有随团翻译,所以省委第一书记陶铸去机场迎接时,并没有带翻译。
就这样,提前到达的赫鲁晓夫,和迎接他的陶铸,在没有翻译的情况下见面了,两人哑巴一样打手势交谈。
这就是所谓的尬聊吧。等了15分钟,翻译才到场。
赫氏访华,民间欢迎
在广州,赫鲁晓夫向广州起义时的广州苏维埃政府旧址敬献花圈,参观了那里的橡胶园。
在广州吃饭时,当地准备了丰盛的菜肴,上了一道名为“龙凤斗”的菜。菜名引起的大家的兴趣,闻听翻译是龙凤之肉,两位女宾吓得不敢动筷子。
在解释是蛇肉和鸡肉之后,一桌人才大胆吃了起来。
第六站,武汉。
本来去武汉想看望二七大罢工旧址,但彼时武汉遭遇了洪水,长江水势凶猛,乘船过江太过危险,只得作罢。
他们在湖北省委第一书记李雪峰的陪同下,到江岸观望了滚滚长江。
3年后,这里在苏联专家帮助下,建成了武汉长江大桥。毛主席望之感怀,写下“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豪迈诗句。
人民币上的武汉长江大桥
二、归途再看东北5城
六站游历结束,赫鲁晓夫按计划回到北京,与毛主席共同签署系列协定、宣言、公报等文件。
10月13日晨,他们在北京启程回国,顺路参观了东北几个城市。
第一站,旅大。
旅顺和大连,合称旅大,1981年国务院批准后,才改成大连,而把旅顺作为大连的一个区。
在旅顺苏联海军基地,赫鲁晓夫观看了海军演习。
根据刚刚签署的文件,这个基地要在半年后撤离,交中方完全控制。
赫鲁晓夫此次到访,估计是最后的视察了。
第二站,鞍山。
参观了1953年刚竣工的无缝钢管厂、大型轧钢厂、七号炼铁炉等大工程。
第三站,沈阳。
重点参观了铁西工业区,北陵公园。
第四站,长春。
陪同参观的是昔日驻长春的东北苏军司令,马林诺夫斯基。
在溥仪皇宫,赫鲁晓夫听他讲述了溥仪被押往监狱的一段趣闻。
离开皇宫,赫鲁晓夫去了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
第五站,哈尔滨。
这里挤满了苏联侨民。为确保安全,警卫们挡住了人群。赫鲁晓夫却主动走近他们,和他们交谈。
这些侨民说他们思念祖国,想回国。次年春,苏联政府决定把愿意回国的侨民,全部接了回去。
在哈尔滨,赫鲁晓夫还参观了苏联援建的亚麻厂,游览了斯大林公园。
10月17日上午,他们乘专列,从哈尔滨返回莫斯科。
从9月29日抵京,到10月16日晚离哈,赫鲁晓夫代表团在中国19天,从南到北共游历了11座城市。
上述这些资料和细节,皆出自当时随行人员的各种回忆录。
从斯大林逝世、贝利亚被捕、马林科夫弱化之后算起,赫鲁晓夫执政苏联10年,期间3次访华,与中方的关系是他执政时期的重要考虑。
此次访华是他的首次中国之行,也是3次访华中时间最长、人数最多、诚意最大、效果最好的一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