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t沈醉当保密局云南站站长的时候,想过要把毛人凤毒死在昆明,这样他就有可能升任保密局局长了——沈醉在回忆录中不止一次地表示了对局长宝座的渴望。
沈醉十九岁入行,军统四大杀手、三剑客中都有他的名字,他帮毛人凤挤走郑介民,就是认为毛人凤比郑介民更好对付:“我还有个不可告人的想法,那就是认为毛人凤不是黄埔军校毕业的(黄埔四期,因病休学,但仍有资格称老蒋为校长),资历又浅,只要他能掌权,今后我就有取代他的可能。我虽然不是黄埔毕业的,但在军统的资格比毛人凤老,戴笠活着的时候,不是就一直在培养我吗?(沈醉回忆录《我的特务生涯》,下同)”
沈醉认为自己可以取代毛人凤,还有一个资本:“我在临澧特训班和黔阳等地办的许多训练班都当过教官,我提拔起来的不少学生已是军统中层干部,戴笠和老蒋都是靠弟子起家,我为什么不能靠着我的学生把毛人凤挤掉呢?”
不想当将军的士兵不是好士兵,不想当局长的特务不是好特务。沈醉这两句问话没有错,沈醉想当局长也没错,但是他忘记了自己既非黄埔毕业,户口也不在浙江,达不到这两条硬杠,想当保密局局长,势比登天还难。
如果沈醉有机会看到战犯管理所的“同学”名单,就会发现那里面除了他自己,至少还有十六个将军级特务(笔者统计不全,职务、军衔、声望较低的没计算在内),这十六个少将中将特务战犯会发笑:想接毛人凤的班,你顶多能排在第五顺位!
进了战犯管理所之后,沈醉跟他的将军级同行们见了面:“第十五绥靖区”中将司令康泽,军统局北方区区长、徐州“剿总”前进指挥部中将副参谋长文强,保密局西南特区少将区长徐远举,保密局西南特区少将副区长周养浩,保密局少将经理处处长郭旭,第15绥靖区司令部二处少将处长董益三。
除了前面提到的这六个,在战犯管理所中还趴着至少十个少将级特务:陈旭东(军统局东北区少将副区长)、鲍志鸿(原军统局一处少将处长、策反委员会主任委员)、郑锡麟(原军统局本部训练处少将处长)、段克文(原军统局少将专员)、岳烛远(军统局河南站少将站长兼河南省政府调查统计室主任、第一战区长官部调统室主任)、何崇校(军统局广东站少将站长)、谢代生(军统局广西站少将站长)、黄庚永(保密局湖南站少将站长)、章微寒(保密局浙江站少将站长)、潘澄清( 保密局贵州站少将站长,当时云南站和贵州站都属保密局西南特区,名义上归徐远举周养浩管)。
看了功德林战犯中的将官级特务名单,沈醉应该变得清醒一些了:这些人有的资格比自己老,有的级别比自己高,就是一股脑把毛人凤郑介民唐纵都毒死,局长宝座也轮不到自己——前面所说的这十六个中将少将特务都不是泛泛之辈,尤其是中将康泽和文强,如果想做保密局局长,老蒋很可能会连眼睛都不眨就批准了。
在所有军统将官级特务战犯中,沈醉和董益三是最早被特赦的(1960年,第二批),紧随其后的,是郭旭(1961年,第三批)、康泽(1963年,第四批)、潘澄清(1966年,第六批)。
除了沈醉、董益三、郭旭、康泽、潘澄清五人较早被特赦,前面所列文强、周养浩其他十一个军统少将以上特务,都是在1975年最后一批被特赦,徐远举根本就没走出来——他在1973年就把自己气死在了战犯管理所。
文强周养浩等中将少将级特务被特赦出来的时候,沈醉已经在外面当了十二三年文史专员,而且还写下了《战犯改造所见闻》、《我的特务生涯》、《军统内幕》、《人鬼之间》、《我这三十年》、《我所知道的戴笠》等一系列回忆录。
据沈醉回忆,毛人凤已经意识到了自己的局长宝座有人觊觎,就对戴笠的老班底进行了一番清洗,八大少将一下子处长免掉了七个,只留下一个总务处处长沈醉。
沈醉还没高兴几天,就被发配到了云南去当少将站长,他的两个前部下兼小弟徐远举和周养浩,却成了管辖云南贵州等省站的保密局西南特区正副区长,虽然军衔都是少将,但是官大一级压死人,沈醉心中的郁闷与怨毒可想而知——他准备了两包毒药,想把前来视察工作的毛人凤毒死在昆明。
沈醉为什么最后没有把那两包毒药给毛人凤吃下去,那是另一篇文章要聊的话题,咱们今天只看在战犯管理所内,比沈醉更有资格接任保密局局长的少将中将级别的特务还有谁。
如果毛人凤突然死亡,或者因事被罢免,那么要从上到下选择继任者,徐远举和周养浩都要排在沈醉前面。
周养浩和徐远举比沈醉级别高,这一点沈醉自己也承认:“我接到(徐远举周养浩任西南特区正副区长)这一通知后,马上致电徐远举,除向他祝贺外,还表示今后一定听他的指挥。”
毛人凤把徐远举周养浩提拔为沈醉的上司,也不是没有理由的:徐远举是黄埔军校七期毕业生,周养浩虽然不是黄埔生,但他是浙江江山人。
无论是老蒋还是毛人凤选人,徐远举和周养浩都比沈醉有优势——这是那个特殊时期特殊的官场规则决定的,与个人能力和贡献无关。
徐远举和周养浩比沈醉官大一级,但是他们跟老资格中将特务康泽和文强相比,就又变成了小字辈。
老蒋那个系统的军衔一向很乱套,挂着两颗将星的戴笠其实是个少将——1945年3月8日“政府令”:“陆军步兵上校孙立人、凌琦、戴笠……晋任为陆军少将。此令。”
正任少将戴笠挂中将衔并不违规,而康泽和文强挂中将军衔,则是完全符合身份和规则的——他们都是正任中将。
读者诸君都知道,军统的前身是“复兴社特务处”,而“复兴社”这个名字,就是康泽想出来的——作为老蒋“十三太保”之一,康泽不但参与了“复兴社”创建,还是“三青团”三创始人之一(另外二人为刘健群、陈立夫)。
“复兴社”后来一分为三:其一为贺衷寒的“政训”系统,其二为康泽的“别动队”系统其三才是戴笠的“特务处”系统。
康泽是老牌特务,也是老蒋“亲传弟子(黄埔三期)”,其能力和罪行都远在沈醉之上,只是此人对特务工作好像失去了兴趣,或许是他有了更高的目标(曾与小蒋争权),所以才以“第十五绥靖区中将司令官”的身份在襄樊战役中被俘。
老蒋并不相信康泽会被生擒活捉,而是表现得挺伤心:“我所知道的康泽,是不会被俘的,他一定会杀身成仁。”
康泽没有继续当特务,也没有替老蒋殉命,他被特赦后也当了文史专员,跟沈醉和文强又做起了同样的工作。
康泽写的东西不多,沈醉和文强却很活跃,那位十分活跃的文强,来头大得笔者不敢完全展示:此人的表哥、老师、上级、同乡、同学,分别是五个惊天动地的人物。
在电视剧中,康泽说文强(刘安国)是叛徒加特务,文强含泪反驳:“我不是叛徒!”
文强或许真不是叛徒,因为他是与表哥和老师失联后才转换阵营混口饭吃,根本就不曾出卖任何人,但是有一点文强是承认的——他真是个特务,而且是中将级别的特务。
其实特务只是个职业名称而已,并不存在褒义和贬义,绝大多数军队都有特务营、特务连,也就是执行特殊任务的一群人而已。
文强在军统局,执行的就是特殊任务:策反投靠日伪的武装集团。
文强的功与过,不是本文讨论的话题,咱们只需知道一点就行了:戴笠死后,郑介民、唐纵、毛人凤都想把文强拉到自己身边,但是此公却不愿意趟浑水,而是投奔了“老乡长(不是村县之间那个乡长,而是对同乡前辈的尊称)”程潜,当了湖南绥靖公署第一处中将处长、办公厅主任——如果不是杜聿明偏要把文强拉到徐州去当什么“剿总副参谋长”,文强就跟程潜陈明仁在湖南起义了,起义后的文强,极有可能在1955年授衔中将甚至上将。
戴笠和毛人凤可以训斥、整治沈醉,但是却没有资格管康泽,也不会对文强指手画脚,所以这二人的地位,要比周养浩、徐远举、沈醉都高一大截,要是他们想竞争军统(保密局)局长之位,可以说是轻而易举。
因为掌握资料有限,笔者在特赦战犯名单中,只找到了康泽、文强、徐远举、周养浩、沈醉等十七个少将中将级别的特务,肯定还有很多进入战犯管理所的高级特务被遗漏了。所以最后还是要请教读者诸君:毛人凤带着一帮亲信坐飞机逃离,那十多个少将站长咋都没跑掉?在没跑掉的这十七个少将以上级别的特务中,哪几人有资格竞争保密局局长之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