庙街事件是苏俄红军游击队的擅自行动和日本人的先发制人共同酿成的。在事件发生后,日本方面举国震动,极右翼势力趁机挑拨民心,日本借此强迫远东共和国割让了库页岛北部,并继续保持自己在远东的军事存在。
在十月革命之后的苏俄内战中,来自14个国家的海外干预军扮演了许多重要的角色,日本就是其中最活跃的一个国家。日本人的军队早在1918年的春天就已经登陆远东,趁着红军和白军内战的空档,一面为白军提供装备武器,一面借机蚕食远东太平洋沿岸的土地,取得了不少成果。然而到了1920年,随着盘踞远东的白军总司令高尔察克被红军彻底击败,游击队的身影已经频频出现在了日本染指的太平洋沿岸。就在这个风声鹤唳的当口,一支“擅自行动”的红军游击队再次掀起了远东的腥风血雨。
影视剧中的高尔察克
一、特里亚皮琴和日本驻军
雅科夫·特里亚皮琴(1897-1920),一个出身农民家庭的军人,他曾经为俄国参加过第一次世界大战,并凭借优异的表现获得过两次圣乔治勋章。十月革命之后,他成为了红军的一员,在内战中被派往西伯利亚,指导当地红军发动对白军和美国人以及日本人的游击战。到了1919年,特里亚皮琴和上级游击队指挥发生了矛盾,他不满上级要求停止作战的命令,独立带领35人脱离了游击队。
圣乔治勋章
1919年6月,在远东的罗曼诺夫卡村附近,一支美国干涉军小分队在与游击队的战斗中被打死20多人,这个消息并没有被公开,但是作为这支游击队的指挥官,22岁的特里亚皮琴权威得到了极大的增强,到了1919年11月,远东零散的红军游击队纷纷加入了特里亚皮琴的部队,特里亚皮琴的部队已经有了1400名士兵。
事实上,这支部队鱼龙混杂,既有接受过意识形态改造的红军游击队,也有高尔察克树倒猢狲散后剩下的白匪降兵,甚至还有不少远东的土匪强盗混杂其中。他们的目的也很一致,把所有外国人从俄罗斯神圣的大地上赶走,至于那些土地又是怎么来的,这帮民族主义者似乎并不在乎。就这样,集结了大批兵马的红军把目光落在了日本人控制的尼古拉耶夫斯克,中国人则管这里叫“庙街”。
今日的尼古拉耶夫斯克(庙街)
对于日本人而言,趁人之危固然快乐,但到了1919年末,继续蚕食领土已经变得越来越困难。高尔察克被击败预示着红军游击队开始逐步控制了西伯利亚及其附近的太平洋地区。虽然日本人在竭尽所能地帮助白军,可惜“黑乌鸦”们实在是不争气。此时仍留在尼古拉耶夫斯克(庙街)的白军只剩下不到300人,他们也知道自己不是红军的对手,所以请求当地的日本大使馆派兵前来保护。到了特里亚皮琴兵临庙街的时候,那里已经驻扎了日军第14师团的一支350人的小部队。当然,许多日本人和中国人也居住在这座城市,在城外还有北洋政府派来保护华侨和黑龙江通航权益的一支中国舰队。
苏联红军
二、尼古拉耶夫斯克(庙街)的战斗
尼古拉耶夫斯克(庙街)所发生的事情从一开始就非常血腥而冷酷。一开始,特里亚皮琴派出了两名特使,试图与当地日本大使馆进行沟通,然而这两名特使被残忍杀害。很难知晓这是白匪军的决定,还是日本人的想法,但是这两个特使的死无疑拉开了一场血腥的序幕。
尼古拉耶夫斯克红军指挥部
游击队刚刚控制了城市周边的高地,然而此时日本驻军却突然宣布保持中立,原来日本人琢磨了一下,突然意识到这是你们俄国人的内战,我们不掺和。这下城里的白军可倒了霉,3月1日,特里亚皮琴率领他的游击队一枪不发就把红旗插在了城市中央。游击队向日本人保证对日本侨民的财产一定秋毫无犯,但对于白军显然就没有那么宅心仁厚,特里亚皮琴派人找出了那两具特使的尸体,并下令逮捕了所有白匪分子,而那些向日本呼吁派兵占领此地的白军分子则被立刻枪杀。目睹此事的日本军队感到自己在这里是不受欢迎的人,3月11日上午,特里亚皮琴要求军营里的日本驻军3天之内卸下武装,当天晚上,被激怒的日本人决定先下手为强,一场突袭将游击队打得措手不及
日军突袭城内的游击队
特里亚皮琴的游击队遭遇了灭顶之灾,在石川的策动下,所有能拿起武器的日本人都加入了袭击红军的队伍中来,市中心游击队的总部大楼被烈火点燃,整个城市陷入到日本人的天罗地网中,就连特里亚皮琴本人也被日军重伤,战友拒绝了他开枪自尽的要求。
当天夜里,尽管红军有着数量优势,但彼此被分割而难以沟通,遭受了巨大的损失,约有500多游击队员在这个晚上被打死。到了第二天,在另一名红军指挥官布德林的指挥下,红军开始了他们的反攻。
中间那位就是特里亚皮琴
战斗持续了4天,到了3月14日,日军已经难以组织有规模的抵抗,石川率领残余的日军据守在大使馆附近。缓过神来的红军愤怒地打死了所有的囚犯,杀死每一个他们能看到的日本人,当地日本侨民遭遇了灭顶之灾,作为报复,红军点燃了日本人的房屋,而布德林则亲手打死了已经受伤的石川。
到了15日,日本人正式投降,129名日本人被关进了监狱,只有12名嫁给中国人的日本妇女被接到驻扎在城外的中国舰队上,算是幸免于难。值得一提的是,尽管愤怒的游击队杀死了很多日本人,但当地的中国人和朝鲜人没有受到任何形式的伤害。
残存的日本人被集体屠杀
四、“尼古拉耶夫斯克公社”和日本的反击
摧毁了日本驻军的特里亚皮琴游击队建立了尼古拉耶夫斯克公社,他们废除了货币和任何形式的商品交易,并组织了一个由6名俄罗斯人、6名中国人、3名朝鲜人组成的“国际委员会”。公社好景不长,在战斗中表现出色的布德林成为了游击队员和当地市民的新宠,特里亚皮琴和布德林的内部斗争严重损耗着红军的战斗力,就在他们还在争夺领导权的功夫,日本人开始了反击。
战前的尼古拉耶夫斯克(庙街)
4月,大举增兵的日军占领了远东包括伯力和海参崴在内的大部分城市,尼古拉耶夫斯克(庙街)失去了和远东共和国中央的联系,在这种情况下,特里亚皮琴开始准备撤退。在这一过程中,陈季良率领的中国舰队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他们用轮船把包括中国在内的各国侨民和游击队员转移到了日军的封锁圈之外。到了5月底,撤离工作已基本完成,红军点燃了尼古拉耶夫斯克(庙街)所有的建筑物,杀死了仍然在监狱里关押着的全部日本人,这一违反《日内瓦公约》的举动酿成了所谓的“尼港(即庙街)事件”,成为了日本政府继续在远东保持军事存在的理由。
日本人回来之后拍摄的“尼港”,已经成为一片瓦砾
文史君说
作为后来者和旁观者,客观去评价这场屠杀是一件不容易的事情,游击队的擅自行动和日本人的先发制人共同酿成了这场暴行的发生。在事件发生后,日本方面举国震动,极右翼势力趁机挑拨民心,日本借此强迫远东共和国割让了库页岛北部,并继续保持自己在远东的军事存在。对于新生的远东共和国而言,特里亚皮琴这样无组织、无纪律的行动显然是一颗定时炸弹,在红军的部署下,契卡人员逮捕了特里亚皮琴,并在法庭上判处他死刑。虽然扫除了这个定时炸弹,远东共和国会感到些许的欣慰,但苏俄和日本在远东的博弈不过才刚刚开始。
参考文献
李凡:《日苏关系史》,人民出版社,2005年。
初祥:《远东共和国史》,黑龙江教育出版社,2003年。
(作者:浩然文史·尼基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