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边野花不採白不採2022-01-30 18:32:23
那些义薄云天的人
 
文 |  野莽
来源:本文节选自野莽《刘道玉传》
( 有删节 )
 
这张照片大概拍摄于1995年,野夫刚出监不久
 
武汉大学第二届作家插班生、土家族诗人野夫高墙内怀想在珞珈山上度过的如诗岁月,感恩校长, 悟尽人生,获释后著《尘世•挽歌》一书,章怡和读后挥泪与友人打电话说:“你推荐的书让我一夜不睡,让我痛哭流涕,我要认识那个叫野夫的人!”随后她激情写下《山川何处走豪杰,弦管谁家奏太平》一文作为此书的开卷。在这本书里,野夫以重章《大德无言——记老校长刘道玉》,记录了老校长的气节与功德:
 

"先生素倡独立人格自由精神,尊重专家,敬惜学者。四方延揽有识之士,不问学派出身,授以教席。海纳百川,兼收并蓄。一时间俊杰云集,蔚为大观。当时以人才学而声名初显之雷祯孝君,即为先生破格高聘。此乃五四时代聘任制之传统,即今日高校犹未敢承继,唯先生二十年前即已开风气矣。
  
为国家抡材,为民族养士,此乃教育家之大命也。先生素知动乱时代,误人多多,遂百般努力,在武大率先实施插班制度。九州岛怀抱利器者,起于蒿莱,风随景从。日后脱颖而出者不胜枚举,非先生之大德,诸子何以至今日。
  
余求学时,久仰先生,于座谈会上远望而未敢亲謦咳。后入囹圄,故旧犹多回避,先生竟率博士探监,且留影合照。又每年捎药食诸物,以为慰藉。余出狱后亦多蒙先生关照,生死肉骨,海天高恩,当世校长,几人能够?"
 
文中所谓“后入囹圄,故旧犹多回避,先生竟偕博士探监,且留影合照。又每年捎药食诸物,以为慰藉。余出狱后亦多蒙先生关照, 生死肉骨,海天高恩,当世校长,几人能够?”是说他进去之后,昔日友朋知真情或不知真情者,竞相疏远,而在同一年代、 以同一情性遭人诬陷的前武大校长刘道玉,此时自己身心都处于极大困境,却托人为他送去自以为需要的东西,并且亲自带人去看望他。“率博士探监”句中的博士,便是图书情报系硕士毕业之后又二上珞珈,接着再读信息管理学博士的北方侠女李为一干人众。
 
野夫原名郑世平,祖籍鄂西土家自治州的恩施,近世土家,远溯苗裔,始祖为巴人开国五姓之一的郑国公。
 
八岁的时候,野夫与长他七岁的大姐第一次被父亲带出远门, 在重庆万县码头红旗照相馆照了一张相,相片背面他以小学二年级的文化虔诚地写道:“我们姐弟永远忠于毛主席。”读五年级,语文老师出作文题《我的理想》,野夫写他的理想是当一名作家,老师大吃一惊,讲给全班同学们听,同学们都不懂得作家是做什么的工匠,查词典方才得知作家的工作是写文章让老师教给学生包括大学生读,更是吓得满教室大叫。
 
他从小酷爱读课外书,自初中开始,他外祖母的一个侄儿,“右派”平反后调到武汉大学主编《美国当代哲学研究》,理应他叫大舅却被他错误的叫成大伯的哲学教授,就不断地从图书馆借书寄给他看,限他在短期内看完再寄回去。包裹中每有诗集,他都会用笔把诗句工整抄下,将书完璧归还。这位大伯是当年与闻一多同期任教于武汉大学的苏雪林的弟子,二十世纪四十年代加入学生地下党,五十年代反“右派”中成为百口莫辩的一段历史。
 
因此他开始写诗,并且是情诗,写给他喜欢的女同学。胆小的女同学却把他的情诗交给老师,于是他在校被老师罚站,回家挨父母打骂,想投清江自尽又被邻居发现救了回来。
 
他模仿民间传说里将来要中状元的落难公子,咬破中指写下一行血书:“不考上武大此生誓不为人!武汉大学是中南五省最好的大学,他要让那个有眼不识金镶玉的女同学得知消息,后悔莫及。
 
他考上了,可惜不是武汉大学,而是四次改名后叫做湖北民族学院的前华师恩施分校。他拒绝去,是有着古代巴人血统与先祖土司习性的,因为儿子早恋没少揍他的父亲,花钱请两条壮汉把他一路押解到了那里。熬满三年,他毕业了,分回县教育局,但他不想教育别人,他还想受教育,心中的武大之梦未灭。
 
诗人之梦也没有灭。他组织成立鄂西第一个民间诗歌社团”剥枣诗社“,继而建立“后现代诗人沙龙",与湖北省作家协会在利川联合召开“清江民族诗会",迅速蹿红。当代汉语诗歌研究中心授予第三代诗人杰出贡献奖,追认他为“第三代诗歌十二位烈士之一, 授奖词说:“野夫的诗作里常常弥漫着陆游的孤愤,饱含着久违的文以载道的气魄,他的诗篇常常振聋发聩。野夫先生的诗名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在民间如雷贯耳,其一直保持隐士状态,诗作示世甚少。弘一法师曰:不可文以传人,应使人以传文。以文也好,以人也好, 野夫君必将传世千古。这不是我们今人的过誉,这将是未来的人们对野夫君的共识。”
 
武汉大学的右派哲学教授伯父又给他寄东西了,这次不是一包厚厚的书,而是一封薄薄的信,不过这封薄信的分量太重了,足以撬动他此后的大半生。伯父的信中出现了一个人的名字,这个名字他曾在祖慰的报告文学中见过,武大校长刘道玉要以前无古人的插班生的形式,把全中国最优秀的青年招收到珞珈山上,去年已经招收了九十二名,今年还招。他问他的侄儿敢来考吗,狂喜不禁的野夫把自己早年血书上的誓言,写下来寄给伯父:“不考上武大此生誓不为人!”
 
他又考上了,这次是真的武汉大学,而且是人称黄埔二期的武大中文系第二届作家插班生。复杂的血统让野夫秉性独异,积习不改,跟老师喝酒赋诗,称兄道弟,开了学却随长江漂流队跟踪釆访, 回来也不听课,期末考试的文言文倒让老师夸奖是执教二十几年来最好的一篇。两年后本科毕业获学士学位,他被分配到海口GA局。此处是世人眼里的官府,伸向天空的高枝,但是,他的名副其实的诗人天性受到职业约束,又决不肯为五斗米付一线牺牲, 仅一年就辞去公职,独自驾一辆摩托车重返武汉,被目瞪口呆者戏称为千里走单骑。
 
... ...
 
(此处省略若干)
 
野夫在武昌起义门五十五号。得刑六年。
 
二上武大攻读信息管理学博士的李为,得到师弟信息,常去玉中看他,有一次竟在铁窗外遇见校长委托的人给他送去食物和药。
 
野夫文中所记的与校长一道探视的女博士是李为。1995年2月26日下午,春节将临之际,寒冬腊月,江风刺骨,刘道玉想着快过年了, 野夫的家乡山高路远,冰天雪地,亲人都不能来看望,得知来武大考试的李为在回北京前要去看他一次,就约好同往。并且带上了另外两个博士,其中有哲学系的青年才俊章忠民。
 
不巧的是,他们一行辗转坐车到了玉,才听说当天不是探监的日子。李为前去与长官交涉,对方听说是过去的大学校长(刘道玉1988年被撤去校长职务)年前来看望曾经的学生,大为感动,竟然破例放他们进去。又把玉长办公室让出来,给他们创造坐下谈话的契机,还允许他们师生同学在起义路五十五号铁门之内合影拍照。
 
野夫见到校长的第一句话是“我对不起校长的栽培之恩" 。
 
刘道玉见到学生的第一句话则是:“不,是我对不起你。我没有能力为自己的学生辩护!希望你像你的父亲和母亲一样坚强!我给你们讲过杨小凯的故事,他在监狱里度过了整整十年,出来后成了学贯中西、兼通文理的大学者,现在已经是世界著名的经济学家,就要问鼎诺贝尔经济学奖了!”无限感动的野夫大受鼓舞,他说:“我会记住校长的话,我一定要争取早些出去!”
 
那天这对师生说了很多话,大抵都是关于出去以后的事。四人噙泪话别,依然是校长絮絮地说,野夫默默地听。
 
去武昌起义门五十五号看望野夫的作家和诗人,捐了大量适合他们阅读的图书和期刊,建立了一个拥书千册的阅览室。在这些书里面,有些竟来自武大前校长刘道玉那间八平方米的看过的书。 这番作为,不仅成为野夫戴罪立功的优秀表现,而且也改善了人际关系。
 
通过读书,还有年轻的狱警慢慢爱上了文学,偶或从书刊中看到野夫文字,这才知道眼前原来是位名气不小的诗人,就客气地称他为野夫老师,把自己的诗歌习作拿给他看,请他批评、指导、修改,最好推荐到文学刊物上去发表。野夫一时成了大墙内的名人,加上生性慷慨,把师友朋辈送他的药食日用之物,尽情散发给需要的领导和同室,于是众口一词都说他的好话,很快他成了小领导。趁着职务之便,他更上下沟通,让大家多些优待,少些麻烦,因此提前了一年半获释出。
 
一个晚上,女博士李为正准备着明天的考试,听得门外有人叫了一声“为姐”,回头看时,突然出现在她面前的竟是野夫。这对师姐弟相见恍若隔世,当晚野夫对他的为姐讲了许多玉中的故事,并从衣兜里掏出一叠纸来,向她展示上次分别之后,他赠校长的旧体诗, 行间可见斑斑泪迹。诗页中也夹着一些他与朋友的唱和,一首《夜飞 鹊•赠老凯》,令李为一咏三叹:
 
轻霜下枫露,秋老湘兰,离雁又见南迁。当年鹤侣已星散,怕闻残夜啼鹃。豪情问谁在?叹浮生多故,世事危艰。三年一梦,畏牵愁,疏了吟笺。
 
常报雨来风往,书砚苦耕耘,聊供盘餐。何意斯人憔悴,文章憎命,还病乙肝。路遥水阔,欲相陪,总是空言。望殷勤珍重,留存斗酒,好约巴山。
 
鹤侣星散,还得了肝炎,一度身与心都憔悴了。但是校长的探望又使他有了旧日的豪情,在另外的诗词里出现了巴山再起之类的句子。这个晚上,他们谈的全都是校长。
 
妻离子散,家破人亡,常见于古代戏曲与话本小说中的这八字,正是当代优秀诗人野夫的纪实。
 
父亲自他入狱就得了癌症,为了等到父子重逢,每天每夜计算着日子,每年都去做一到两次开膛手术,让人把自己体内越来越少的器官一点一点割去,剩下的部分下次再割。
 
然而终究没有等来这一日春天未到,野夫在狱中得知父亲的死讯,获准在狱警的看押下回家奔丧,见到被折磨得没有了人形的已入棺木的父亲 。
 
一生磨难心伤累累的母亲,终于等到儿子归来。
 
等到儿子归来后不久,母亲却决定要走了。
 
母亲在投江前留下一串钥匙,下面压着两封信,其中一封写道:“我知道我病了,我梦见我的母亲在叫我,我把你们的父亲送走了,又把平儿等回来了,我的使命完成了,我要找你们的父亲去了……请你们原谅我。我到长江上去 了,不要找我,你们也找不到的。你们三姊妹要互相帮助,父母没有能力为你们留下什么,我再不走还要拖累你们 ... ...”
 
此外,还有一大本写了几十万字的信纸,上面记载着她对家族的回忆,她已提前交给了自己写诗的儿子,料定儿子会有用的。
 
这个高法院长的孙女,国民党军少将的女儿,土司后裔的妻子, 含冤囚徒的母亲,完成她一生的宿命之后,现在成了一具蓄意不让儿女们找到的长江上的漂尸。
 
捧着母亲留下的钥匙,野夫想起金斯堡怀念母亲的长诗《祈祷》:“钥匙在窗台上,钥匙在窗前的阳光里。孩子,结婚吧,不要吸毒。钥匙就在阳光里……”这是一个夜晚,窗前没有阳光,他跑到院外凄凉的月色下大放悲声。他为母亲砌了衣冠冢, 侧边又砌一座坟墓,将父亲先期粉碎的骨殖移葬在母亲的魂边。
 
野夫不会吸毒,目前也没有能力再去结婚,他得让自己用钥匙打开求生的门,迎着阳光先活下去。他是诗人,可是诗不能卖钱,他是书生,编书卖书倒不失为一条活下去的路。自己来写肯定是来不及的,与几个岀狱后结识的朋友凑了些钱,用作买稿和印书的资本。他首先要去武大回拜校长,报告他以后的东山再起,卷土重来。仙山依旧,当年红火的景物却巳全非,退休在家的师母高伟做好了排骨煨藕等候着他。校长听说他要做书商,不由得发出苦笑:“可惜我的书开口教育,闭口改革,有钱的人都不想看,想看的人没钱买,即便望子成龙的人买去想做儿女的高考指南,却又怕孩子读了反而更不适应当前的高考!因此我的书稿不能坑了你啊!“
 
由于刘道玉的校长被免,此时已经调往厦门大学担任艺术研究院院长的易中天,返回武汉看望父亲的时候,也到野夫租住的地方看他一眼。自恃在学术界一帜独竖,易中天把自己融国学、哲学、 美学、历史、社会等诸学于一体,似乎已有了畅销势态的随笔文集, 从已签好了合同的上海文艺出版社要回来,交给野夫作为试验的原材料:“赚了,给我点稿费,赔了,给我点样书,上海那边,我再另给他们一部!”
 
这部书稿被初入此行的诗人野夫取了一个诗意的书名——《中国,掀起你的盖头来》。但是,现实中的中国人对诗意的兴趣少于生意,也几乎没有工夫去掀起别人的盖头,长久以来他们已习惯了对方自己掀起盖头来让大家参观。因此,这本转手之后改名《闲话中国人》的书,被有经验的书商赚了个钵满盆盈的妙著,在野夫的手上赔得锅光瓢尽,差点儿连刚刚找到的饭碗都给砸了。
 
龙剑2022-01-31 01:50:42
仰慕张爱玲的人不会高明到哪里!
chinomango2022-01-31 19:18:22
乱七八糟,穿凿附会,大概是个结巴写的
munchenxx2022-02-01 03:29:12
野夫,《江上的母亲》, 有多少人的眼泪在无言中抹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