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里2022-03-22 18:46:14
到东北有多难?北满司令员高岗,平时要带手榴弹防身

四野战将系列101:高岗(二)

作者:桅杆

前文说到,高岗身为西北局书记,也明知会降职使用,还是主动要求去东北。我们可以想见:如果他不主动提出去东北,肯定会在西北四平八稳地工作,随后与彭总搭档,指挥解放大西北,并在彭总离开后成为“西北王”。而东北当时是“新区”,更具有挑战性,可以充分展示才能,建功立业。这也更符合高岗的性格。事实也证明,高岗在东北期间,其人生和事业确实更加精彩,贡献也更大。本文就来说一说高岗到东北初期的一些事。

(一)刚到东北即起争论:是守大城市,还是守农村?

高岗一行是1945年11月下旬出关,经承德、锦州抵达沈阳的。当时,山海关已经失守,蒋军正沿北宁线向沈阳方向推进;苏军的态度也几度反复,承诺提供的武器和物资又变卦了,还要求我军退出已经占领各大城市;我军出关部队正陆续抵达东北,武器和物资补给十分困难。东北的局势可谓一片混乱。

 

 

22日,高岗、张闻天、李富春等与先期抵达的东北局成员会合。彭真当晚就召开会议,研究东北形势及战略方针。谁知,大家寒暄才毕,不同观点就在会上发生激烈碰撞:高、张等人认为,当时苏方受条约限制,又是敌强我弱,应该把大城市让给蒋军,我军到广大乡村去,发动群众,创建根据地,努力壮大自己;而彭、林(枫)等人则认为,东北的工业基础和优势在大城市,不应放弃大中城市。双方争得面红耳赤,也没争论出什么结果,谁也说服不了谁。

前一种观点可以称之为根据地派,后一种观点可称之为大城市派。

对于高岗等人到东北的工作,延安在之前已做安排:组建东北局北满分局,陈云任书记,高、张为委员,高岗同时担任北满军区司令员。因此,高岗、张闻天等在沈阳只待了2天,24日即启程前往哈尔滨。

28日,高、张抵达哈尔滨,与陈云会合。见面之初,高岗就把在沈阳的争论情况向陈云做了通报。当晚开始,这3位委员,也是东北局下属北满分局的3位成员,就坐在一起研究东北局势和战略方针,连续商讨了1天1夜。

一边讨论,一边由张闻天记录整理,最后形成了一份《对满洲工作的几点意见》初稿。再经3人共同讨论修改后,联名发给东北局和延安,主要观点与高岗在沈阳时的发言一致,仍是强调放弃大城市、加快根据地建设等,只是分析得更加清晰和完善。 

 

 

(二)坚定的创建根据地派:东北4位委员,高、陈、张3人支持林总

这2000多字的意见,在29、30日分两次用电报发出。延安在收到第一部分内容后,即回电“看了你们未完的电报,延安完全同意”;在收到全文后,延安再次回电表示同意。

 

 

虽然延安持赞同态度,但东北局收到电报后,于12月5日致电延安并高、陈等,提出“我们应积极准备夺取沈阳,以造成对于和、战均有利之局面”,并强调“先占沈阳,后占长春”。接电后,高岗和陈云在当天和第二天(6日),两次致电东北局并延安,申明自己的观点。

两种观点是针尖对麦芒,后来还有多次电报,往来争论。可以说,高岗和陈、张都是坚定的根据地派。

在此期间,正在前线指挥作战的林彪,也与东北局发生了类似的争论。当时在东北有4位委员,其中高、陈、张3位的观点与林不谋而合。这对林彪来说是一种极大的支持。

直到28日,东北局收到主席起草的《建立巩固的东北根据地》的指示电后,两种观点的争论才告一段落。但只是告一段落,并没有完全结束。两种观点的争论,直到四平保卫战之后才最终结束。

对比主席的指示电,应当说吸收了《对满洲工作的几点意见》中的很多内容。高、陈、张从全局出发,以对事业负责的态度,及时提出建议,为延安最终形成正确的战略方针,提供了重要的决策依据。

在这个问题上,高岗功不可没。

高岗是放弃了西北“一把手”之尊,就任北满分局委员、北满军区司令员的。11月24日,高岗和张闻天率20多名干部离开沈阳,搭乘苏军运煤的火车前往哈尔滨。当时东北已是寒冬,大雪纷飞。

 

 

整个车厢没有一块完整的车窗玻璃,也没有座位,更别谈取暖设施了。雪花飞进车厢,扑打在脸上,大家坐在地上,一个个冷得瑟瑟发抖,只好挤在一起,相互保暖。今天的人们可能难以想像,这20多人中,居然有2位核心局的委员。

(三)为防土匪,连高岗也随身携带手枪和手榴弹

当时哈尔滨由苏军占领,我军不能公开进入。高岗、陈云等在哈尔滨短暂停留后,即赶往北满分局及军区驻地、位于哈市以东约70公里的宾县。

抵达宾县之初,作为军区司令员的高岗,除了1个电台及机要班、1名警卫员以外,司令部就没有其他人了,是真正的光杆司令。当时,北满地区没有我军主力部队,只是派了一些干部和工作人员,在当地临时招募或收编了一些部队,成分良莠不齐,也极不稳定,更别说战斗力了。而当时的北满地区,各种各样的土匪遍地都是,65座县城,有40多座被土匪占据,土匪总数有3万多人。后为东野司令部驻地、离哈尔滨仅50公里的双城,当时就盘踞有3000多土匪。

宾县当时是北满军区司令部驻地。土匪知道我军没有能打仗的主力部队,经常袭击我行进中的部队,在夜间袭扰县城,连司令部也不安全。北满分局和军区进驻宾县后,给每人发了一支枪和几颗手榴弹,随身携带,用于防身。连司令员高岗也不例外。

 

 

12月12日,自治军总部决定抽调359旅到北满参加剿匪,归北满军区指挥。说来令人难以置信:得知此消息后,这位司令员几乎昼夜守候在机要室,等待359旅消息,真是盼星星盼月亮。由于与359旅没有沟通电台联系,高岗就通过359旅所经之地的部队机关或总部,一遍遍地催促,同时要求沿途各地不得强留359旅(各地都想留下主力帮助剿匪)。在1月8日转给359旅的电报中,高岗甚至说:“你们早到一天,对北满形势及部队本身发展关系极大”。

由此可见,当时北满面临的困难形势和高岗急迫的心情。直到359旅在1946年1月底抵达通河,高岗悬着的心才算放下,从此可以大展身手了。在东北3年解放战争中,高岗贡献甚巨,其功绩仅次于林彪,位列第二,超过罗、陈等

tomcat8012022-03-22 18:56:46
牛人一个!哈哈哈
borisg2022-03-22 20:00:12
这简直是望文生义。文章里哪里说高揣了手榴弹了,腰里别把枪有可能。那段时间都很乱,干部不分男女都带枪。
Redcheetah2022-03-22 21:12:31
防啥?自盡倒有可能
znr05052022-03-22 23:31:06
我们那里,地方干部的配枪文革开始时才收回的
多哥2022-03-22 23:38:15
呵呵,揣把手枪屁股上或腰带上挂上一俩个手榴弹怎么就不可能呢?估计不是每时每刻都这样但经过土匪地带,
多哥2022-03-22 23:39:08
全体人员不分职位高低尽可能地全副武装,完全有这可能。
多哥2022-03-22 23:45:23
当时能有效防身的自卫手枪,尽管不像现在一次就可压满十几发,但带身上还是蛮重的而且枪油味儿特重。
insoine22022-03-23 20:22:13
防的那是土匪,是收编的新八路,东北人讲究正统,国军来了,新八路就叛变投正统去了。
TheHawk2022-03-24 01:55:53
是文革开始的前一年,上交到地方武装部。
TheHawk2022-03-24 02:02:13
据说国共在一条街招兵,一听八路不是正统,转身去另一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