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有不少人在讲述抗战时期日本侵略军的行经之时,用 “日军” 这样一个中性词。由此而给人的印象:不明白此处 “寇” 和 “军” 的区别和不同。对于中国人来说,这是很令人匪夷所思的一种怪相。
纵观历史,其实也不怪,也是日寇胆敢发动侵华战争的重要因素之一;当年大部分中国老百姓,对何谓国家、民族、荣誉和自尊,很麻木并可以说是毫无意识,也是另种的 ”民国风范。“ 当时的文化艺术界,也是风花雪夜的一片糜烂之风,并就此而形成了一种国民意识;没有类似好莱坞的那种米帝一往无前战无不胜的汉子气概。更远,五代十国在历史上之所以相互战乱不断,究其原因,也是和当时统治阶级带头沉迷于糜烂和享乐的生活现象,分不开的。 而如今中国在文化艺术界类似的 “软性” 现象,显示了令人惊讶的相似性,以致于不少中国人在 “寇” 和 “军” 用词的不同含义上,意识模糊和混乱。民国风范抑或 “民国遗风”,害己害人误国不浅而如今的复兴,令人堪忧。
常委员长当年对此也是忧心重重,并下决心搞了一些类似的“醒民”运动,比如炮制希特勒德国的一些振兴措施和全民爱国运动,希冀改进国民意识。对此,我们要肯定常委员长的努力及历史作用,呵呵。
我看过米帝有篇文章谈论日寇大举入侵中国的一些背景和分析,其中就讲到说是由于开申委员长效仿德国的努力,虽然本质上对这种国民性或风范一时还没有完全或彻底改变,但大城市人民的精神和思想境界,有了非常明显的改观和提升。就此,日寇统治阶级的某些人士,也是忧心重重并不断跟天皇上书,以求早日对中国动手否则如此下去,晚矣,并恐难以克敌,等等。
日本侵略者对于中国民众的麻木及国民素质,看得很清楚。 而此类麻木意识的复兴,很难预料未来的结果会是如何。而米帝人就不同;米帝解放军战士当年打日本,把日本兵叫做 "牙粑“ —— Jap,类似我们的口头语“鬼子”。尤其那些参战的老战士,至今也还是这么称呼日本人。
然而对于目前中国人自己这种令人匪夷所思的怪相及麻木民国风范的复兴盛行,究其原因,我把它归结为胡温国民党影子政权 “正规教育” 之下的结果 【正规教育,是某网友很早的时候对胡温时代的自我背景描述,并推崇港台庸俗文化;认为那是对大陆文化一种类似文艺复兴意义上的冲击。就此,我对于网友“正规教育” 的宣称,记忆犹新难以忘怀。。。呵呵】。
严肃的历史记录,建议使用“日本侵略军“ 或 ”侵略者“ 这个词语,下文可用 “侵略军” 一词予以简化。比如 “侵略军一部遭到我军重创“ 或日寇遭到我军重创,等等。总之,日寇或鬼子,是日本侵略军的代名词,犹如“牙粑。”
”占领军”一词不妥,那是外国人用来描述与己无关事件的汉语翻译。
希望对这些区别要有意识不能麻木混淆。今后对日寇和日军用法上所显示的含义不同,要有清晰的认识并加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