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学城
- [memory]
《山居续忆》
第九章
老李(注 1)
徐家祯
(一)
解放前中学毕业文化程度算是高学历,这是一个文化人混到社会底层,有点类似孔乙己,明朝有寺庙收容饥寒交迫的人,不用干活。
记得城市每月人均8块钱以下,政府要救济。住家保姆每月20元。
明朝也包括再以前的朝代,穷人家和富人家的小男孩也有可能去寺庙,干一些力所能及的和修行,现在的泰国,就是延续了这个传统。
以前穷人富人生出来都要算八字,这小男孩要是财官不得力,或是身弱,或是偏枯命等等,稍微长大都要去寺庙修行几年,给自己积德。
财官休囚,自幼出家礼佛,等大些,一边读书,一边礼佛,
寺庙里还收容混进来有案底的人,无家可归,一贫如洗的,年纪大的不用干活,年轻的要干些活。
这位老李是个读书人,懂礼貌,走下坡路,心态还不错,不怨天尤人。
老师有时间多些点回忆文章,短点没关系,小小的像珍珠,也能变成项链。
我印象中,在上海,要无儿无女,无人照顾的孤寡老人才能得到政府的救济金,具体什么条件,真的不知道,不过有个例子:
至于保姆的工资,每家所给,也是有出入的,因为要看做多少工作,也要看东家的经济条件,还要看是什么时期,比如:
六十年代上海保姆没有三十元更不要说50元了。大学本科毕业生工资才多少?
工资给的高可以让人珍惜这份工作,看护工作可做的认真体贴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