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居续忆》
第十章
我与笔友的故事
徐家祯
(六)
美国笔友寄给我的英美文学史及部分其他书籍
我与美国笔友的第二次通信,大约是在七三年达到高潮,那时也正是中 国在“文革”之中对外最开放,对内最温和的时期。
有一段时期,我们不但交换信件、邮票、明信片,也交换其它物品。那 时我既没有钱,也买不到甚么东西可送我的笔友。再说,“文革”之中,全国所 有的书店、工艺品商店,实际上也只有一些政冶宣传品出售而巳。所以,除了 寄给他一些中国出的英文书籍,“样板戏”唱片,我只能选些剪纸、书签、茶叶 及一束福建漆筷子给他。而他倒寄来不少东西。
那时,我正在狂热地译诗。在信中,我告诉他,在中国很难买到英文原 版著作,于是,他答应寄书给我。不久,书一本本地寄来了,每本外面都套着 一个硬纸壳,保护得好好的,有诗歌、小说、参考书。我觉得最有用的是一套 七、八厚本的《美国文学史》和《英国文学史》,增加了我不少美国文学知识。 我为自己的译书作注时,常常用到该书中的资料。以前,我苦于找不到英文原诗,现在就有了书源,解决了我译书的大问题。他寄来的书中有本英国作家约 瑟夫·康拉德(Josef Conrad)的中篇小说《神秘的分享者》(Secret Sharer), 我将它译成了中文,很可惜现在还留在上海未曾发表过。七十年代初,在美国 流行过一本小说,叫 Jonathan Livingston Seagull,是理查 · 巴哈(Richard Bach) 所著。我的笔友也寄过这本小说给我。因为篇幅不长,我就很快将这本书译成 了中文,题名《海鸥乔纳森 · 利文斯顿》。其实,我觉得这本小说的内容很一 般,不懂为什么在当时的美国会流行一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