粟裕所部由原游击队改编而来,处于苏浙皖腹地,作战对象主要以伪军为主,作战目标也多不是杀伤敌军,而是以袭扰敌占区,扩大游击抵抗区,破坏日伪军交通和生产,支撑各地方游击区为重点。
尽管如此,战绩依然远胜多数国军将领,不容诋毁:
抗日战争爆发后,粟裕任新四军第二支队副司令员,挺进江南敌后[3]:103。1938年6月,他率部在韦岗伏击日军,并首战告捷[7]:97。次年,粟裕相继指挥水阳镇伏击战、横山战斗、官陡门战斗、狸头桥战斗伏击日军[3]:111-113。
40年夏秋:黄桥之战
1941年2月,国民党苏路皖边游击军副总指挥李长江,率第1至第7纵队在泰州城公开投降日军[3]:148。粟裕任讨逆总指挥,率新四军第一师主力发起战役,两日后攻克泰州城,除李长江残部数百人撤离,余部五千余人被全歼[3]:149。
同年4月,苏中军区正式成立,粟裕兼任苏中军区司令员。此后,他率部指挥盐阜苏中战役、苏中反“清乡”斗争并取得胜利[3]:151-156。
1942年3月,第一师与第六师合并,统一由粟裕指挥[3]:165,随后他组织部队参加斜桥伏击战、石港攻坚战、谢家渡战斗等伏击日军。此后新四军组织反“清乡”斗争。
1944年春,侵华日军为了打通大陆交通线,陆续向南线增加军队。苏中日军由于兵力不足,只得收缩防区。粟裕建议发动车桥战役。粟裕负责全局,叶飞负责战场指挥。[5]:229
1944年3月5日凌晨1时50分,车桥战役正式发起,新四军首先进攻车桥日军据点。新四军利用夜暗,从日军外围据点之间直插车桥,快速攻占日军围墙上的碉堡,并迅速攻入镇内。新四军突然袭击,使日军完全陷于被动。经激烈战斗,新四军对日军驻守的土圩及碉堡展开攻击。下午,淮阴、淮安、涟水等地日军,合汪精卫政权部队共700余人,分批在淮安集结,乘汽车向车桥增援。在韩庄、芦家滩一带遭到新四军阻击,新四军又从日军侧后出击并展开白刃战,日军伤亡惨重,并大部被灭。[5]:231-234 同时,在战役过程中,新四军第三师一部攻克涟水、车桥之间的朱圩子据点,歼灭伪军300余人。[5]:232-234
此役中,日军大佐以下465人阵亡、24人被俘、汪精卫部队中483人死亡、168人被俘。此役亦打通了中共苏中与苏北、淮南、淮北地区战略联系,巩固和扩大了苏中抗日根据地,实现了苏中抗战形势根本好转。
紧接着,新四军(包括他部)于1944年在苏中发起一系列对日战役,先后歼灭日军、汪精卫部5万余人,攻克、逼退对方据点60余处。[5]:2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