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luesky2312019-03-12 18:20:34

西方技术封锁(卡脖子)阻止不了中国科技进步
1949年11月,西方发达国家建立一个针对经济互助委员会国家实行禁运和贸易限制的、不公开对外的、没有条约的非正式国际组织巴黎统筹委员会简称巴统,正式名称为“对共产党国家出口管制统筹委员会”(COCOM),总部设在美国驻巴黎大使馆,因此该机构又简称“巴统”。美国、英国、法国、意大利、比利时、荷兰是巴统组织的创始国。巴统并不是针对中国设立的,是针对当时整个的社会主义阵营。
中国商务部的资料显示,1950年9月间,美国政府宣布把香港、澳门列入“战略物资特种许可证”范围,以防止“战略物资”经港、澳转口到中国。同年,朝鲜战争爆发,12月份,美国政府又宣布,美国生产或转运的物资运往中国及香港、澳门地区,均须领取“特种许可证”,管制中国产品进入美国,在世界各地的美国船只和飞机停止运输或装卸以苏联及其他人民民主国家、香港、澳门地区为目的地的“战略物资”,美国船只不得停靠中国港口,任何外国船只运货去中国大陆及香港、澳门地区,经过或进入美国港口均需检查,如无“特种许可证”,需将物资“就地截留”。 1951年5月,在美国的操纵下,联合国非法通过了对中国、朝鲜实行“禁运”的提案;同时通过巴黎统筹委员会加强对中国贸易管制措施,纠集其他西方国家对中国实行全面的“封锁、禁运”,进一步对中国施加压力。从此,中美两国间的贸易往来完全陷于停顿。1952年,美国操纵下的巴统刻意成立了一个中国委员会,对中国的禁运比苏联等国家更严格,该禁单所包括的项目比苏联和东欧国家所适用的国际禁单项目还要多500余种,这两者之间的差别被称为“中国差别”。由于西方世界的封锁,中国只能从苏联引进技术。中国第一次大规模集中引进外国技术,主要是指建国初期从苏联引进的156个项目以及相关技术,这些项目包括了一个现代国家所需要的大部分工业门类,使中国初步建成了自己的工业生产和科研体系。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在建设这些工业项目的同时,中国还在苏联的援助下建立起了学校、研究所等教学和科研机构,这些机构日后大多成长为中国科技进步的强劲引擎,为中国的持续发展提供了不竭的动力。上世纪70年代初,国际形势的发展迫使美国政府逐步改变其对华政策。自1969年7月开始,到1972年2月,美国政府先后就放宽对华贸易限制采取了七次行动,向中国发出了缓和关系的信号,这标志着美国对中国的经济封锁的彻底结束。在经济封锁打破的同时,西方出于扶持中国对抗苏联的目的,在一些领域放松了对中国的技术封锁,转而通过成品出口、技术合作等方式向中国输出工业技术。除此之外,中国与西方在较为敏感的军事技术上的贸易与合作也在这一时期得到了发展,一些当时世界一流水平的西方武器装备进入中国军队服役。同时,中国也积极引进西方技术或与西方国家合作对自己的老旧装备升级改造,尽管之后的国际局势发生了重大变故,中国与西方的蜜月期戛然而止使得这些军事技术合作大都无疾而终,一些民用项目也因此受到了影响,但中国在合作中得到了西方科技强国百年积淀的经验,更深入地理解了西方国家先进的技术理念,在工艺优化、标准化、模块化以及项目管理等方面更是受益良多。上述领域的进步,为中国师承苏联的较为完善的科研和工业体系锦上添花,为中国后来在科技和工业领域的飞速发展奠定了基础,也造就了中国高科技产品“东西合璧、博采众长”的风格。但这只是昙花一现,中国与西方“蜜月期”终结之后,外国对中国采取的第一步行动便是严厉的技术封锁。冷战结束后,世界格局发生重大变化,加上巴统的禁运措施与世界经济科技领域的激烈竞争形势也不相适应,一些西方国家又把巴统作为相互进行贸易战的工具。巴统会员国的高级官员1993年11月在荷兰举行会议,一致认为巴统“已经失去继续存在的理由”。1994年年4月1日,巴统正式宣告解散。然而对中国的封锁还在继续。1995年9月,包括巴统17国在内的28个国家在荷兰瓦森纳召开高官会议,决定加快建立常规武器和双用途物资及技术出口控制机制,弥补现行大规模杀伤性武器及其运载工作控制机制的不足。在美国的操纵下,1996年7月,以西方国家为主的33个国家在奥地利维也纳签署了《瓦森纳协定》(简称“瓦协” Wassenaar Arrangement),决定从1996年11月1日起实施新的控制清单和信息交换规则。与巴统一样,瓦协同样包含两份控制清单:一份是军民两用商品和技术清单,涵盖了先进材料、材料处理、电子器件、计算机、电信与信息安全、传感与激光、导航与航空电子仪器、船舶与海事设备、推进系统等9大类;另一份是军品清单,涵盖了各类武器弹药、设备及作战平台等共22类。中国同样在被禁运国家之列。欧盟理事会还在2000年通过了《1334号法令》,将瓦协的机制贯彻到欧盟高科技出口贸易方面,欧盟《1334号法令》确定的控制出口清单同瓦协没有太多区别。1334号法令共8章22条,规定了出口控制的范围,主管部门,控制物项的变更、海关程序,行政合作和控制措施等。规定附有两用品和技术清单,涉及核材料、技术与设备;材料、化学品、“微生物和有毒物品”;材料处理;电子;计算机;电信和“信息安全”,传感和激光;导航与电子;船舶;推进系统、航天器及其相关设备等共10大类。对于不在清单上的项目,如果被认为与核、生、化武器的生产、储存、试验、操作、维护等有关,或接受国正接受武器禁运,也必须取得授权。尽管瓦协规定成员国自行决定是否发放敏感产品和技术的出口许可证,并在自愿基础上向安排其他成员国通报有关信息。但安排实际上完全受美国控制。当瓦森纳安排某一国家拟向中国出口某项高技术时,美国甚至直接出面干涉,如捷克拟向中国出口“无源雷达设备”时,美便向捷克施加压力,迫使捷克停止这项交易。随着中国科技能力和经济水平不断提升,对国际科技人才和企业的吸引力也在不断提高,越来越多的外国人和外国企业愿意与中国展开合作,即使这些合作项目实际上可能并不符合《瓦森纳协定》的规定,但是他们依然会“自愿无视协定的限制”来同中国合作,促进中国科技进步。

 

aebny2019-03-12 19:47:02
主要还是因为西方国家给技术了,比如没有法国老大哥帮助,中国哪里能造这么多直升飞机
bluesky2312019-03-12 20:02:26
别人的技术想与中国合作,美国蛮横阻挠。过去还有人买账,如今老美是力不从心
云意2019-03-12 20:06:42
比如,荷兰的光刻机可以卖给中国了
bluesky2312019-03-12 20:06:46
那知道中国人太善于学习,还能举一反三,高铁技术就是典型事例
bluesky2312019-03-12 20:09:09
荷兰光刻机的好光景也不会太长
bluesky2312019-03-12 20:13:52
2018年中国共计申请3万项人工智能公开专利,大约是美国的2.5倍。
bluesky2312019-03-12 20:19:01
据普华永道预计2050能印度的GDP都将超过美国
文工队2019-03-12 21:40:00
基本上都是为偷东西而作的没用的专利
thrawn2019-03-12 22:14:59
所以市场交换技术很合理
青松站2019-03-12 23:10:00
犹是有方不习惯中国只是在换技术,这超前的压力,当年冷战半导体历史到了九十年代后的今天,一面镜子:
山地2019-03-12 23:55:00
说的对,我的钱也有权不给别人。别人为什么愿意给技术呢?还不是因为要我的钱。
山地2019-03-12 23:57:00
那美国就成了阿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