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一刀2021-02-28 16:15:40

战争进入第四年,对各国内政都造成巨大压力。德国和奥匈出现粮食紧缺。16年冬柏林8万儿童饿死。由于营养不良大量儿童患了佝偻病。德国政治体制不成熟,如果有俾斯麦这样的人物尚可运转,否则无人可以驾驭。德国文职政府不敢干涉军方的事。威廉二世此时对战争失去信心,也无心驾驭,基本成为摆设,实权落入鲁登道夫手里。军方知道怎么打仗,但政治外交却一窍不通。在军方的主导下,战争不可避免地不断升级。14年俄国动员军队是针对奥匈帝国,但德国军方的回应是攻打法国。而攻打法国为图方便先攻占比利时,踩了英国的红线,多了一个强敌大英帝国。17年为打击英国,进行无限制潜艇战,击沉数艘美国商船,影响大西洋航道,激怒了美国,最终导致美国参战。德国军方就这样一步步为自己挖坑,而且越挖越深,最后跳不出来。相比之下,英法的政治体制都比较成熟。即使在战时,军方仍然听命文职政府。英法最终选出了主战的强有力领导。英国首相是力主改革的自由派劳合。乔治,法国选出“法兰西之虎”总理克列孟梭。他们都力主把打垮德国为目标。劳合。乔治,克列孟梭和美国总统威尔逊都是左派背景,比较了解民众的疾苦,获得了民众的支持。

17年可以说协约国处在胜利的边沿了,但俄国沙皇把一手好牌打得稀烂。16年冬的严寒天气导致俄国铁路瘫痪,首都彼得格勒出现粮食,燃料短缺。人民的不满情绪沸腾,多次发生暴动。军队厌战情绪高涨,调到首都维持秩序的哥萨克骑兵袖手旁观。中国有句老话,出来混,迟早要还的。沙皇政府的腐败无能,由来已久。尼古拉二世不是个坏人,也搞了些改良,比如开国家杜马。但俄国的积弊由来已久。他老婆也不是盏省油的灯,极力撺掇他搞铁腕高压统治。沙皇在改良和专制传统之间徘徊。最终俄国精英对沙皇完全失望,杜马开会要求沙皇退位。尼古拉对皇位并不贪恋,统治俄国三百年的罗曼诺夫王朝终于一夜之间灭亡了。杜马组成临时政府,由亲西方的自由派克伦斯基任总理。英法都很开心,认为世界多了一个民主国家。但临时政府没有有效解决俄国的危机。前线士兵拒绝战斗,很多人当了逃兵。至此东线战事实质上结束了,大大减轻了德国的压力。鲁登道夫把在瑞士流亡的列宁送回俄国。11月俄国再次暴发革命,布尔什维克上台,俄国乃至世界历史翻开新的篇章。自美国和法国革命之后,人权思想深入人心,贵族阶级终将完全退出历史舞台。

17年西线爆发两次大战,贵妇小径和弗兰德斯战役。两次战役过程和结果惊人相似,都是前线司令力主,但在政府和军队高层遭遇很多质疑。法军司令尼维尔一意孤行打的贵妇小径大战遇到鲁登道夫苦心营造的兴登堡防线,损失惨重。法国军队出现大规模哗变,士兵拒绝为将领的愚蠢行为白白送死。局面失控,法国一度到了退出战争的边缘。最终尼维尔被撤掉,老将贝当再次出马力挽狂澜,才稳住了局势。弗兰德斯是由英军司令黑格力主。劳合。乔治从一开始就不支持,认为成功机会渺茫。协约国完全可以等待大批美军到来后再考虑进攻。其实这时德国国力空虚,战争能力确实难以为继,时间在协约国一方。但黑格还是力排众议,发动了弗兰德斯之战,付出巨大伤亡后获得极小的战果。此战英军捉摸出对付兴登堡防线的路子。坦克也证明了可以在沟堑战中撕破敌人防线,为步兵进攻打开宝贵的缺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