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斗简介:
1958年9月1日16时30分,为掩护从台湾后勤运补至金门的美坚号中型登陆舰(LSM-249),国军海军六二特遣部队南区巡逻支队的沱江号编号104、柳江号编号125猎潜舰,和维源号编号42炮舰共3艘,从马公岛驶出前往金门岛。 1958年9月2日,解放军海军的103、105、174、177、178、180号123型鱼雷快艇,和556、557、558号55甲型炮艇共9艘,与国军舰队于金门料罗湾附近外海正面冲突。,解放军鱼雷艇在黑夜浪高中分散单独攻击未中,撤离战斗时,解放军180艇与174艇相撞沉没;174艇破损后船舱灯光外露停航、艇员弃船,被国军炮火于8分钟后击沉。 鱼雷艇进攻时,厦门水警区护卫艇31大队的3艘55甲型炮艇75吨快速炮艇发现沱江号与美坚号,在鱼雷艇撤离的同时,在另一边与沱江号交火。由于55甲型炮艇高速接近,沱江号来不及调转3寸主炮(一说交火初期卡弹而后被击毁),3艘55甲型以共6座水冷高平两用双管37毫米苏联V-11式机关炮,与沱江号的1门40毫米水冷高平两用博福斯尾炮和5门20毫米风冷厄利孔高平两用机关炮互射;沱江号遭3艘解放军炮艇接近后被压制的无力还击,但55甲型炮艇数分钟内即消耗了大半的37毫米弹药,随即因火炮过热和舰面弹药告罄,需从底舱提取弹药而暂缓攻势;沱江号舰员趁此间隙上炮位回击,解放军炮艇编队伤亡均产生于此时。其间金门和大陆岸炮也参与了对海和对岸炮击,因夜间分不清纠缠的敌我,仅具警示用途。沱江号几乎丧失航行与战斗能力后发出求救信号并关灯停火,解放军因而在夜色中丢失目标,在暗夜中搜索沱江号时与前来解围的维源号与柳江号发生交战。3艘55甲型炮艇久战未果,且在先前的战斗中被意图冲撞的沱江号冲散队形,担心暗夜下发生误击并认定沱江号迟早会沉没,总计发射4399枚37毫米弹药后撤离战斗,国军航速较慢且以支援沱江为重未有追击。55甲型炮艇返航途中救起鱼雷艇的落水艇员,沱江号则由维源号与柳江号轮流拖带回澎湖,因受创过重除役,3个月后解体。 “美坚”号未遭遇到战斗。 此战解放军损失2艘鱼雷艇,鱼雷战队无人员伤亡,炮艇战队伤亡11人。国军沱江号81名舰上官兵中,10人死亡,29人受伤。
国军的大舰:标准排水量280吨的老沱江号同型舰:
解放军的小艇:
055甲高速护卫艇,排水量75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