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水无语2009-05-03 20:24:12
爱情如果超越了道义,凌驾于道义,在现实生活中的结果和后果也许多种多样,但在《色戒》里,是死,是付出生命的代价。
本来不想再写这么一段文字的,但有人给我悄悄话,对我昨天的文章《色戒 张爱玲 李安》提出疑问和质问,我就在这里公开答复一下。
首先,张爱玲在我眼里只是一个作家,我对她个人没有什么喜怒哀乐的感情,我只是喜欢她的作品,一如去餐馆吃饭,我是冲着我喜欢的菜肴去的,我对那个厨师是怎么样的人不感兴趣。
我的那篇文章,是从文学评论的角度谈文学的主题题材表现方法的,作家取什么的题材怎样去写去表达,是作者的自由;喜不喜欢,则是读者的自由。
一个好的作者,应该尽量去写出人性里共性的东西,同时又要有自己的个性。可以让读者隐隐约约地看到自己的影子,这是共性;但仔细看时,又好象似有非有,这是个性。
人性在和平安定的环境里的矛盾冲突并不明显,只有到生死存亡的关键时刻才鲜明突出。
或悲剧,或喜剧,这是文学艺术作品的高潮部分,也是作家艺术家们常采用的表达方法。
至于“文以载道”,那是八股官文,是御用文章,不能说是文学作品,只能说是文字产品,是用来为目的服务的,时过境迁,便成垃圾。
好的作家,只是写出真实,不会来讲道理,见仁见智,留给读者。
王佳芝,是小说《色戒》里的一个人物,张爱玲以谁为原型并不重要,一旦她在小说里成为王佳芝,她就是一个有自己个性的独立人物,对她的评论应该围绕着《色戒》展开。
不管是在《色戒》里,还是在现实生后中,我们恨的应该是易先生这样的汉 奸,但我弄不懂,为什么有那么多的人恨王佳芝,甚至莫名其妙地,也恨张爱玲?
如果要说文学的社会功能和效果,这不是作者能够控制的,不同的人会从同一本书里读出不同的内容,吸收到不一样的信息。
作为读者,我是感激张爱玲的,起码,如果当我在生命里真遇到象王佳芝这样的情况时,因为看了《色戒》,因为看到了王佳芝最后的下场,我会毫不犹豫地杀了易先生,而不会让他来害了我和同伴的生命。
揭示人性的真实残酷丑陋和软弱,并不讨读者的喜欢,但却能让人警醒受益。
张爱玲用王佳芝的死其实在告诉读者:爱情不能超越道义,爱情不能凌驾于道义之上,不然就是死;不但自己死,还要连累别人死。只是,为什么许多人没有看到这一点?
还有什么样的惩罚,比死更重?还有什么样的代价,比失去生命更大?

不要忘了,《色戒》是一篇小说,是文学作品,不是事实的记录, 也不是张爱玲的自传,不要去纠缠与小说不相干的人和事。

我写的是作品评论,不是作家评论。
贫农:2009-05-03 21:05:40
不相信你在那种情况会杀了易先生
江水无语2009-05-03 21:32:32
贫农,为啥不相信我?我素来爱憎分明的:)。
黄处长2009-05-03 22:18:30
怕冒险?
江水无语2009-05-04 00:13:17
因为,
writeitout2009-05-04 01:05:40
不同意你对《色戒》主题的理解
江水无语2009-05-04 02:14:48
张爱玲没有这样说,但我们看到的事实就是:王佳芝为
千帆舞2009-05-04 02:25:18
嗯,有道理,
writeitout2009-05-04 02:38:59
回复:张爱玲没有这样说,但我们看到的事实就是:王佳芝为
江水无语2009-05-04 03:15:49
这就是文学作品客观的非自觉的社会功能:)。
江水无语2009-05-04 03:20:12
千千版主好:)。我想她当时可能天真地认为
SpicyPotato2009-05-04 06:37:52
张爱玲对爱情、道德、生命都是很嘲讽的态度,谁压过了谁都是件很无聊的事。
千帆舞2009-05-04 15:23:59
这个也不好说,
江水无语2009-05-04 16:53:26
嗯嗯嗯,太对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