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看过一篇文章,研究“青”这个字,说“青”到底是个什么颜色呢?举了一些例子,比如“青草”,“青丝”,“青石”等等。最后的结论是“青”这个字有时候是绿色,有时候是黑色,有时候是发蓝的那么一种颜色,要根据上下文自己做决定。
此言差矣。通过我的研究,我发现,其实不是古人词汇贫乏,要用一个字形容若干种不同的事物,事实的真相其实是...... 古人都是色盲。
所以今儿咱们就不管是“青”是“绿”了,就研究研究在古代绿色和黑色以及其中间色的关系。
白居易小令《忆江南》里有一句“春来江水绿如蓝”,这里面涉及了两个颜色。诗词里面有的时候“绿”通“渌”,这句里面不是,因为前面还有一句“红胜火”,所以这个绿就是绿。“蓝”虽然不是现在通用的描述颜色的词,但这蓝草是什么颜色呢?就是我两个月前买的那件蓝布褂的颜色,中文名叫“靛蓝”,洋文名叫indigo. 没买过蓝布褂的同学可以用这两个词上网查查,有颜色样本可供观赏。这个颜色就是蓝色,和绿不搭界。虽然大面积的水域有时呈绿色有时呈蓝色(可惜我只见过黄河没见过长江,只能想像也许长江水至少曾经跟渤海湾的水颜色差不多吧?),但是用蓝色来形容绿色的极致,除了色盲好像没有第二种可能了。
有的同学较真了,要说:“没准古代‘绿’不单指绿色,也包括蓝甚至黑?”咱们说了,咱们今儿不掰饬文字,直接究其根本 -- 颜色本身的问题。我的结论就是: 绿就是绿,青还是绿,碧也是绿。
根据呢?这又需要提到我的好朋友隋炀帝同学。以前说过,隋炀帝有个宠妃叫吴绛仙,这位美人的特长是擅画眉,隋炀帝宠她,给她买波斯产的螺子黛画眉,称“蛾绿”。就算到了隋朝将亡国库空虚的时候,也还给她买十两银子一颗的螺子黛,别的宫女只能用不值钱的铜黛。螺子黛是什么颜色咱没见过,铜黛咱知道,就是铜锈啊!那个东西是翠绿翠绿的。铜锈是绿的,眉毛是黑的,亘古不变。用绿色去描绘黑色,除了色盲好像也没有第二种可能了。
但是绿色和黑色之间多少还存在一些程度深浅的关系,比如汉宫赵合德发明的“远山黛”,远山是种什么颜色呢?是种雾蒙蒙的,带着若有若无绿色的黑。想来中国人脸上原本只有黑黄两色,用红涂涂腮,用绿描描眉,就有了些自然景象,也就生动了。只是不知道“绿鬓”又该如何解释,好像没听说古人还染头发的。思来想去,还是个色盲问题。也许那时候环保好,满眼都是绿,近处的嫩点儿,远处的暗点儿,看来看去,觉得黑也象绿了,蓝也象绿了。
既然提到吴绛仙,顺便兜售一下我的另一个考证,那就是林黛玉的艺术原型其实就是吴绛仙。细节考据列表如下:
吴绛仙 林黛玉
姓“吴 ” 出生苏州(或扬州),古称“吴”地
名“绛仙” 前世是“绛珠仙草”
擅画眉 宝黛初见,宝玉给黛玉起了小字“颦颦”,宝钗常呼黛玉“颦儿”
用波斯特产螺子黛 宝玉杜撰“颦颦”典故,说“西方有石名黛,可以画眉”
综上,林黛玉前生是“吴”的“绛仙”,到了这辈子还是生得眉毛出众,还是念念不忘画眉的黛。
其实除了这些文字提示,隋炀帝的多情,吴绛仙的多愁善感,都和宝黛极似。比如隋炀曾经使人给吴绛仙送过并蒂结的果子,因为在马上颠簸,果子就从蒂上掉下来了,吴绛仙看了就流泪,写诗,说隋炀不想跟她好了。隋炀看了诗先惊于误会,然后又叹其才情。好像宝黛干过不少回类似的事。
人常说《红楼梦》受《金瓶梅》影响大,我看除了鸳鸯长得有点象李瓶儿之外再没什么相似之处了,哪如黛玉象吴绛仙。说到底金瓶梅写的是市井百姓,玩得大不如公子王孙们精致,后者于是便叫做爱情。
绿和黛的考证如上。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