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泥泥2011-04-14 21:31:13

第十五象 戊寅 離下震上 豐

第十五象 戊寅 離下震上 豐

讖曰:
天有日月 地有山川
海內紛紛 父後子前

頌曰:
戰事中原迄未休 幾人高枕臥金戈
寰中自有真天子 掃盡群妖見日頭

金聖嘆:「此象主五代末造,割據者星羅棋布,惟吳越錢氏〈錢鏐四世〉稍圖治安,南唐李氏〈李昇三世〉略知文物,餘悉淫亂昏虐。大祖崛起,拯民水火。太袓小名香孩兒,手執帚著,掃除群雄也。」

这一象金圣叹说,是讲五代十国末年,割据众多,杂乱,除了吴越政治相对稳定,南唐三主搞了搞文艺之外,其余的都不成样子,最后被宋太祖赵匡胤统一了。图里面有个小孩扫马蜂窝似的,小孩就是赵匡胤,赵小名香孩儿。

五代十国这段历史太乱,我一点不熟,所以不太懂谶辞里面“父后子前”是什么意思,金圣叹也没说。但从谶、颂的句面意思看,就是描述个“乱”吧。

 

第十六象 已卯 離下坤上 明夷

第十六象 已卯 離下坤上 明夷

讖曰:
天一生水 姿稟聖武
順天應人 無今無古

頌曰:
納土姓錢並姓李 其餘相次朝天子
天將一統付真人 不殺人民更全嗣

金聖嘆:「此象主宋太袓受禪汴都,天下大定,錢李二氏相率歸化,此一治也。」

这一象讲赵匡胤建宋。但这一象谶、颂都没有提到赵匡胤的名字。姓钱并姓李就是说的先后收服吴越(钱姓)、南唐(李姓),其余的后来也一一被收服。这让我想起百家姓,排百家姓的时候也是这么个顺序:赵钱孙李。我查了一下,挤在中间的“孙”是钱俶皇后的姓,那么后面一句周吴郑王的“周”就应该是李煜的大小周后的姓了。很奇怪为什么没把赵匡胤皇后的姓排在前位,赵的开国皇后姓王。

颂辞里面“不杀人民更全嗣”,是指赵匡胤几次政变都算得上和平政变,陈桥兵变黄袍加身,后来又杯酒释兵权,包括所有投降国家的王,他都没杀,包括柴荣的儿子周恭帝柴宗训。不过赵匡胤这么做也不是因为多么菩萨心肠,钱家我不熟,李煜那样的文艺青年留着他也构不成威胁,还落个宅心仁厚的好名,何乐而不为。对柴家的人也没那么好,宗训的三个小弟弟,一个在赵匡胤称帝的第二年就死(怎么死的没说),另两个正史记载“不知所踪”,但据宋人笔记《默记》、《随手杂录》以及卢村村志(卢氏家谱)的记载来看,本来赵匡胤是想杀了这两个小孩,但当时两位大将潘美、卢琰没表示赞成,然后赵匡胤觉得可能这么做不得人心了,毕竟他的部将也都是原来跟着柴荣的,就说:“我了篡了人家的位还杀人家的娃不忍心啊。”然后潘、卢各领一娃回家,回去以后卢家那个肯定是改姓卢了,潘家那个,赵匡胤说:“先王的儿子,不能给你当儿子,只能当侄子。”但是这娃叫什么就不能确定了,不知是不是那个正史里记载了名姓的侄子,潘氏族谱语焉不详,也许也是故意的吧。不过总的来说,哪有开国皇帝不杀人的呢,相比之下也就算和平交接了,至少赵匡胤还是比他弟弟厚道得多了。 

 

第十七象推背圖庚辰 坎下坤上 師

第十七象 庚辰 坎下坤上 師

讖曰:
聲赫赫 干戈息
掃邊氛 奠邦邑

頌曰:
天子親徵乍渡河 歡聲百裏起謳歌
運籌幸有完全女 奏得奇功在議和

金聖嘆:「此象主宋真宗澶淵之役。景德元年,契丹大舉入寇,寇準勸帝親徵,乃幸澶淵。既渡河,遠近望見卸蓋皆踴躍呼萬歲,聲聞數十里,契丹奪氣,遂議和。」

这象讲的是澶渊之盟。金圣叹说,宋真宗时期契丹大举入寇,丞相寇准劝真宗亲征,真宗到了澶渊,将士气势高涨,高呼万岁,声闻数十里,契丹害怕了,就议和。颂辞“完全女”是拆“寇”字。澶渊之盟的结果是宋每年给契丹10万两银子和20万匹绢。不过当时北宋每年的财政收入是1亿2千万两,所以这点银子也就是毛毛雨吧,我没算军用开支,估计也比打仗合算。主要是,当时北宋的军队其实已经扛不住了,要是不议和很有可能就败给契丹了,所以说“奏得奇功在议和”。

第十八象 辛巳 艮下艮上 艮

第十八象 辛巳 艮下艮上 艮

讖曰:
天下之母 金刀伏兔
三八之年 治安鞏固

頌曰:
水旱頻仍不是災 力扶幼主坐靈臺
朝中又見釵光照 宇內承平氣象開

金聖嘆:「此象主仁宗嗣立,劉太後垂簾聽政。旁有一犬,其惟狄青乎。」

这一象,金圣叹说,专讲刘太后垂帘听政。谶辞“金刀伏兔”拆一个繁体“刘”字,“劉”上面的“卯”就是对应“兔”的地支。老金说图里伏在女人脚下的狗暗指名将狄青(犬暗示“狄”字的反犬旁)。我觉得“水旱频仍”一句还暗指范仲淹(两个三点水,算频仍了吧)。“三八之年”是指刘太后执政11年。

这一象倒没涉及战争和朝代更替,纯粹是女人主政。男权社会对女人掌权终究不放心,当然刘太后时期也确实有佞臣说刘太后应该效武氏,自立宗庙,不过刘氏没同意。她倒也未必不想,不过当时北宋朝廷里党派之争也很厉害,她也没那个本事另立门户。

刘太后,一生故事十分精彩,多说两句。刘太后一生下来父亲就死了,从小是放在娘家亲戚家养大的,擅长一种乐器 -- 拨浪鼓。那时候大概这确实算个乐器吧,也许也有点技术讲究,不然为什么专门要记这么一笔。十来岁的时候跟了一个四川的银匠,叫龚美的,后来俩人一起进了京。15岁的时候,大概是以艺人或者杂使丫头的身份进了襄王府,襄王就是后来的宋真宗。进了府之后立刻就把真宗给迷住了,真宗和刘氏年纪相仿,情窦初开的小宅男,哪里见过刘氏那样走南闯北的野丫头,估计是迷得神魂颠倒如漆似胶,以至于真宗的奶妈子看不过去了,跟当时的皇帝宋太宗打了小报告,太宗大手一挥:“把小狐媚子赶出去。”真宗没办法,就把刘氏送出宫,藏在在王府任职的一个官的家里。

这之后,太宗琢磨着,儿子大了,开始想男女之事了,虽然不能让狐媚子给教坏了,但这么憋着也不行啊,就为真宗就订下了亲事,娶了后来的潘皇后。这位潘皇后的爹是谁呢?就是那位可能收养了柴荣之子的大将军潘美。娶了潘氏以后,小两口感情也不错。

十几年之后,太宗驾崩,真宗即位,赶紧名正言顺地把初恋情人刘氏接进宫,封了个美人。念在刘氏出身孤苦,没个兄弟照应,就让前夫龚美改姓刘,跟刘氏兄妹相称(龚刘的关系史书里写得含糊,估计应该是夫妻,因为明显年龄相仿,如果是收养关系就不应该让他们兄妹相称而应该拜为叔父义父一类的)。这时候刘氏也有三十多岁了。在王府外的这十几年间估计真宗经常去那位亲信家里临幸吧,因为被迫分手,又不能时时见面,纠结的初恋才得以在真宗的心里深深扎根。两三年的功夫,已届中年的刘氏就级级晋升,一直升到德妃。

没多久之后,真宗的元配潘皇后薨了。刘氏的机会来了吗?还没有。这时候真宗并没有立刻想立刘氏为后,当时他想立另一位宠妃,宰相沈伦的孙女,结果宫中派系斗争激烈,有人强烈阻止了(谁阻止的为什么我还不知道,宋史太长不想全看了)。沈氏立不成,然后真宗才要立刘氏,又有好多人不同意,不过这次真宗嫌烦了,立一个否一个,还当什么皇帝。另外,其实有时候派系斗争相持不下,往往没有背景和派系的反而容易上位。总之时来运转,刘氏漂泊隐忍的日子一去不复返,当上了皇后。

刘氏和咱们以前聊过的穆黄花之类苦出身的皇后不一样,她迷住真宗不是只凭自己的美貌或者会玩拨浪鼓(这门乐器真是有点好笑),这位美女非常聪明,记忆力超级好,虽然早年当小混混没读过书,但从王府出来藏到大官家里那十几年,一定教她学了不少文化吧。所以入了宫以后,先是给真宗起到个狗狗度娘的作用,当了多年的机要秘书,到了后期真宗病重的时候干脆文件就都是她批阅的。

可惜因为入宫的时候年纪就大了,刘氏一直无出。而真宗和别人生的儿子也都活不大就早夭了,唯一一个活得大一点的就是潘皇后所出,但也在9岁上夭折了。真宗也很着急,就盼妃子们生男孩。

刘氏有个丫鬟,姓李。因为刘皇后受宠的关系,久而久之的,李姓丫鬟也得到了侍寝皇帝的机会,再然后,就怀孕了。这时候真宗年纪也老大了,还好天遂人愿,这次生的果然是男孩。这个男孩可宝贝了,就剩这么一根独苗,刘皇后于是说:“算我生的,我来教养。”这个小男孩,就是后来的仁宗。当然刘皇后要操心国家大事,也没什么功夫真正抚养小皇子,她就把抚养的任务交了自己的小姐们,杨淑妃。

实际上,这位小姐们比刘氏的资历还要深些,12岁正而八经地嫁给尚未称帝的真宗做妃子,真宗即位以后封才人,之后也是级级晋升,一直到从一品,位置和刘氏一直相当,但是年龄小了十好几岁。这位杨氏也聪明,大概从一开始就明白自己斗不过刘氏,所以干脆全面投降,对刘氏绝对忠诚,言听计从。一直也因此在皇帝皇后身边都很混得开,就有点红楼梦里平儿那本事吧。皇帝临终的时候,念她的好,以及对皇子的抚育之情,说要封她为皇太后,待遇还是和刘氏差不多(不过好像是没封,大概她自己不想跟刘氏争地位吧),等到刘太后临终,又下遗诰封她为皇太后,还让她“与皇帝同议军国事”。结果大臣们不干了,好容易熬到刘太后驾崩,又来一太后,还要垂帘?就跟皇帝说:“你都这么大了,可以亲政了,哪能允许一个接一个的太后垂帘?还是让她光当个架空太后享享清闲算了。”于是几个人一合计,就把那句“同议军国事”给从遗诰里摘下去了。杨氏最后是53岁上无疾而终。


那位仁宗的生母李姓丫鬟,就不那么会讨好皇帝皇后了,升级一直很慢,到快死时才封了宸妃,而且仁宗一直不知道她是他的生母。李宸妃死时本来刘太后就想按一般宫女的规格下葬,被一个大臣给劝住了,大臣说:“我其实是为了刘家后人着想。”刘太后什么脑袋瓜,一听这么说就明白了 -- 她死后难保不会有人多嘴挑事,告诉仁宗他的生母是谁,如果自己对李妃马虎了,仁宗恐怕要对自己的遗体下手。还记得曹魏郭女王的下场吗?甄氏的死状有多惨,郭氏就有多惨。看来刘太后对历史倍儿熟,所以立刻把李宸妃的下葬规格提高到太后级别的,棺材里还用了水银防腐。

果然,后来刘太后前脚一死,后脚就有人跟仁宗说:“你的生母李氏,其实死于非命。”那时候仁宗本来对刘太后也有点不满,因为刘太后执政的时间太长了嘛,小伙子长大了当然有看法。所以别人这么一说,他立刻痛哭,追封李妃为太后,又让人开馆,看看是不是死于非命。结果把棺材打开一看,李妃面色栩栩如生,再看陪葬,装扮,那是非常隆重豪华,俨然太后的待遇。然后叹气说:“人言不可信啊。”这之前,本来仁宗大概是不想给刘太后下葬的规格太高,经过此事以后,立马抬高规格,厚葬,而且陪葬于永定陵。

难得推背图里没灾没难地给了这么一个女人一席之地,有点兴奋,多说几句,跑题了。

正文待续。

大江川2011-04-14 22:24:34
推,使推导。背是龟背。就是预测学。与甲骨文的出现有关系,
老粗2011-04-14 22:26:18
跑题这段儿很精彩。
阿方2011-04-14 22:31:36
小孩扫马蜂窝,像穿的西服也~~~:D 范仲淹这个说法有道理
大江川2011-04-14 22:40:42
宇宙大势或周期以万,千,百。。年计,但有一定的大致规律,善用善知此规律,
勤快的猫2011-04-14 23:29:34
哇,妮妮研究的真透彻!!!
叶泥泥2011-04-15 00:27:11
你这么说也通:D 一般来讲推背图名字的来历是因为最后一象袁天罡推了李淳风的背,说
叶泥泥2011-04-15 00:46:25
用八卦算卦,得出来的结果就叫“象”,八卦其实是六十四卦,也就是上面八卦和下面八卦
叶泥泥2011-04-15 00:47:41
你眼神真好:D 那狗我也没看出来,要是金圣叹不说我还以为是猫:D
叶泥泥2011-04-15 00:49:42
预测,我觉得小事好预测,因为具体,大事难,因为没有方向。所以我绝对佩服袁、李,
叶泥泥2011-04-15 00:51:22
透彻是没有:D 不过这么捋着写下来确实很长知识,自己看往往看个大概就翻页了:D
飞飞~2011-04-15 00:54:04
呵呵,喜欢看跑题这段,很有意思。
叶泥泥2011-04-15 00:56:54
我是一看见女性登场就激动:D 赶紧做详细调查:D
把酒话桑麻2011-04-15 01:51:42
跟着泥泥穿越历史~~~
老粗2011-04-15 02:20:32
原来是从算卦来的呀,明白了。
叶泥泥2011-04-15 02:39:16
老粗心细,你说的对,那么辛巳就是排序用的了,这么说来只有60象也是本来就决定的了
叶泥泥2011-04-15 02:40:05
再熬些天就到未来了:D
忘忧萱草2011-04-15 03:00:53
跑题跑得精彩,有看头。 :)
ERommel2011-04-15 03:13:53
泥泥真成了考古学家了,上下左右搞得真明白:)
涯涯2011-04-15 04:20:33
狗狗度娘是什么?——Google ?玩拨浪鼓没有技术含量吧:-)
蓝岩2011-04-15 05:15:20
刘太后的一生比较有戏剧性. 可以写个剧本...
waatuu2011-04-15 09:35:43
没想到泥泥写得这么多好故事:P
讲不清2011-04-15 16:43:16
不懂啊,太玄了。。。
1哥2011-04-15 18:01:27
不懂啊,太玄了。。。 -讲不清- ♀ (0 bytes) (2 reads) 4/15/11 08:43:16
叶泥泥2011-04-15 18:19:40
谢谢,那以后争取多跑几回:D
叶泥泥2011-04-15 18:20:50
真想学考古去,可惜还得搬家,麻烦:D
叶泥泥2011-04-15 18:24:10
google 和百度:D 我也觉得拨浪鼓还值得一提吗,这个乐器还要深度考古:D 刘太后这人
叶泥泥2011-04-15 18:28:48
没错,太丰富多彩了,慈禧就是刘太后粉丝,什么都学的她:D
叶泥泥2011-04-15 18:29:24
也都是现买现卖:D
叶泥泥2011-04-15 18:29:58
就当历史大纲看就行了:D
叶泥泥2011-04-15 18:30:35
1哥好久不见,忙什么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