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去年在另一个网站写的杂文。 既然我们这里现在有了舞台生涯妹妹这样的优秀专业演员,那我就再次贴出来,以栽桐引凤。 这样,她会出来再给大家讲一段正宗音乐课程。)
比才的歌剧《卡门》是一首脍炙人口,经久不衰的传世精品。就其作为歌剧作品来说,是各国音乐歌剧界人士争先演出的保留曲目。甚至可以这样说,一国的歌剧水平高低,卡门就是一个绝好的试金石。它的艺术难度,角色的繁杂,如果不是歌剧大国的话,一般国家很难演出像样的《卡门》。
当1978年中央歌剧院想排演这首《卡门》的时候,歌剧院居然找不出能唱主角的三个演员。不是中国找不到男高音,女高音,而是能有这种艺术修养的演员在当时实在不多。 众所周知,能唱一二首咏叹调的男女高音演员很多。可是,能唱整部歌剧的男女演员就不多了。这里面的原因在于,一首歌曲,你可以集中精力练。多练几遍,也就八九不离十。反正上台也就那10分钟。搞得好的话,在外行人眼中,还兴许唱的和帕瓦罗迪这类的大师差不了太远。可是唱整部歌剧,这要求演员有良好的文学,音乐,历史的素养,还要有深厚的声乐功底。
首先,唱歌剧如果不精熟所歌唱的故事,文化与历史背景,不能理解主人公的感触和心理活动,那无异于唱一堆音符,说一堆白话。中国话里所说得“情“ 就绝对唱不出来。要拥有这种良好的文化历史修养,就要读些历史,文化的书籍并且理解吸收才行。这种文化修养,没有十年的寒窗秉蜡,潜心攻读,一般歌唱演员达不到这种水平。这也是大师级的演员和一般演员的根本区别。
其次,也是最重要的,整部歌剧要求演员的基本功过硬。歌唱时从始至终音质如一,决不能开始时声若洪钟,漂亮干净。到了下半场,就声嘶力竭,该唱出的高音唱不出来,或者唱的打折扣。这个时候,才看得出演员的基本功力强弱。
1978年,文革动乱刚过去。国内各文艺团体人员青黄不接。年老的如李光曦,楼乾贵,寇家仑,张越男等人,大都因年长技生早过了艺术的黄金年月。而十年动乱,音乐学院停办又使得演员无以学习进修。所以,新演员大都是学识浅薄,文化水平差,遑论高层次的文化历史修养了。就他们的声乐水平来说,也远远难当大任。当时有名的几位,比如,信的关贵敏,娘子腔的李双江,兵团回来的蒋大为,都远远达不到唱歌剧的能力。至于唱流行歌曲的几位,在中国声乐界的眼里,根本就不用说了。
我在国内时,80年前后,看了二场中央歌剧院演出的《茶花女》和《卖货郎》。 《茶花女》是由李光曦先生演出的。李先生当年年轻的时候,必定是相貌堂堂,声音也不错。可是在80年时,先生已是人过中年,50出头了。在这种年纪扮演青年的阿尔佛来德就十分吃力。不但是体形臃肿,面孔圆大,更主要的是声音不再宏亮坚实。刚唱那几句还能听。再一会儿,已是声音沙哑。在唱那首著名的祝酒歌时,先生的高音已经唱不上去了。只好用假声带过去。当剧中的阿尔佛来德半跪下时,李先生的胖大身躯差点把戏服撑爆了。那才叫糁不忍睹。看李先生唱得那么吃力,真是替他累。看得出来,李先生在勉力而为,只是心有余而力不足。难道找不到别的年青点的人来唱吗? 我后来问了一下国内的一位音乐教授,答曰,山中无老虎,老骥征战忙。无他,新人顶不住台子,只好用老将。文革的十年动乱为祸之深,由此可见一斑。声乐界如此,全国各行各业都大同小异。
同一个时候,中国歌舞剧院也在排练著名的中国歌剧《白毛女》。这部作品在文革前由郭兰英演出。77-78年间,郭兰英早已年届50多了。由于年纪的关系,生理体态变化较大。我是在首都剧场看的她演出的《白毛女》。不看演员本人,只听声音的话,郭兰英的声音还是迹近从前的清亮。就她的年纪来说,这可算是一个奇迹。可是,当她困难地跪在台角,在那场扎红头绳剧中和杨白劳对话说,“十八了,”的时候,全场哄然大笑。这让我很替她难为情。这种观众的反应对她也不公平。一方面,这是观众对演员的不尊重。不管演员本人多大的年纪,她在演出时,必须按台词说话。这样,观众不能将演员本人的年纪和剧中人的年纪混为一谈。不过,作为观众,你也不期望看到一个老年人扮演年轻的嫩角色。
我还记得有部电影,讲中日友好的故事。是由文革前就出名的康xx和一位女演员谢x出演。两位在文革前就演了《青春之歌》。这部电影广告画得很吸引人。我去看了电影,没看多大工夫就起身回学校了。这之后,我的看法是,年届五十的女人不论如何打扮,也不能再演少女,或者模仿少女了。可惜,只有那些饭桶导演和装嫩的演员装不知道这点常识。
由此,想起民间的谚语。千军易得,一将难求。当年国内的文艺团体也是一大帮,各团都是人满为患。可是,都有个共同的特点,合唱队员一大帮,独唱演员二三个。真正业务好的,几乎没有。不然的话,何至于堂堂中央歌剧院乃至北京的所有声乐演员,找不出足够的人选唱《卡门》啊。
现在,经过20年的努力,国内百业兴盛,人才辈出。国内歌唱演员优秀的如舞台生涯妹妹还能唱到国外舞台上,显见其过硬的素质。嘿,有句话说班门弄斧,舞台小姐还真地在欧美歌剧这个音乐的阳春白雪领域舞了一把大斧杀出自己的天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