鸥波2007-12-30 06:49:46
4年前写的文章,以资纪念。
---------------------------------

艺术 . 民族 . 人生 (一)

—— 记中国著名电影艺术家孙道临先生

欧波写于2003年10月27日


在浓郁秋色的十月,中国著名电影艺术家孙道临远道来犹他州访问,为这块平静的黄土地带来了中国电影的旋风。82岁的孙老不减当年风韵、高雅睿智、潇洒坦荡。在十一天里,孙老分别应邀在犹他大学、韦伯州立大学和杨百翰大学进行学术交流,做报告并介绍影片《渡江侦察记》。盛情的东道主们还邀请孙老观光了大盐湖、黄石公园和Sundance 电影节场地。孙老与大学的教授、学生、电影观众、华人团体进行了广泛的接触和交流。

韦伯州立大学历史系刘易斯副教授说:“孙先生的到来,是一次把犹他州的美国人和华人社会连接起来的极好机会。”他还说:“中国50年代的电影充满了艺术魅力,但它是电影研究者们长期忽略的领域。孙先生的到来,引起了广泛的兴趣。我还在不断地收到州外学者的电话,他们都意识到:中国50年代的电影是个很值得研究的领域。”

孙老说:“这次来美国,是两国间交流的大事。50年代到60年代的电影受到美国朋友的重视,我个人认为,是因为那个时代的电影更多地表现了民族精神。”谈到犹他州,孙老的印象是:“空气非常新鲜!天空总是湛蓝的。犹他人非常热情友好,路两边的小房子也很漂亮。如果再多种上些桃树,犹他就成了名符其实的‘世外桃源’了。”

孙老是中国十多年电影形像的代表,亿万中国观众知其人、爱其戏、钦佩其才华、关心其未来。孙老更是电影界专家们极为尊敬的权威。著名电影界人士黄宗英曾说:“孙道临是一个把戏剧、电影、朗诵在诗的境界里表现出来的天才。”孙老在犹他期间,不仅侃侃而谈电影事业,也断续地勾画出他自己人生的点点滴滴。

孙老出身名门大家族。父亲曾考取官费留学比利时,成为工程师,宅居北京的风水宝地西山。孙老早年在教会学校读书。父亲家教很严,监督他做功课,还请师傅在家教国术(即武术)。进燕京大学时,原想读经济,认为它是社会的基础。后来对人生观感兴趣,就改成了哲学。由于家事和战事的耽误,读读停停,先后十年才完成了学业,毕业论文是《亚里士多德(诗学)诠释》。

大学时代的孙老就喜欢演话剧。大学毕业后加入了剧社,到了上海,先后演出了30多部话剧,如《茶花女》、《钦差大臣》等,也翻译和改编过《魂归离恨天》等话剧剧本,还导演过《镀金》、《新学究》等话剧。1948年孙老开始演电影,首部影片是《大团圆》。此后,孙老连续主演了一系列精彩的片子,有《乌鸦与麻雀》、《家》、《早春二月》等等。他扮演的角色形形色色,但是个个栩栩如生:有二十年代的小学教师、三十年代上海工厂的资本家、四十年代的地下情报员、五十年代的会计师、六十年代的科学家、还有军人、农民、总统,等等。孙老多年来深获观众们的厚爱,也赢得专业艺术机构的首肯,获得了“金鹰奖”、“二十二大电影明星”、“优秀电影奖”、“文化部一等奖”、“特别荣誉奖”、“影视精英奖”、“中国电影百年十佳演员奖”等多项奖励。

除了拍电影外,孙老还是一位才华横溢的多栖艺术家。他先后为几十部外国影片担任翻译、配音、配音导演。观众们非常喜爱他那惟妙惟肖、出神入画的配音。他在《王子复仇记》中配哈姆莱特,那一段“生存还是毁灭”的独白震撼人心,成为朗诵艺术的经典。孙老又是大文笔,其诗歌与散文意象新颖、华美文雅、热烈真挚。他的散文集《走向阳光》所收集的篇篇词词,都饱含着他的真情与真挚。此外,他还创作并改编过剧本,还是一位男高音歌唱家,能用中、英、意、德四种语言演唱。运用他嗓音的独特表现力,他还为多部大型纪录影片当过解说员。近年来,孙老多次担纲在中国几大城市推出了大型诗歌朗诵音乐会,主题有《唐宋名篇》、《家书》、《中外诗歌散文》等,气势磅礴,激起了国民热爱文学作品和尊重民族历史的情感。孙老自1976年起导演电影。他执导的获蒙特利尔国际电影节大奖、《雷雨》获“百花奖”、《詹天佑》获“华表奖”……


(待续)
water62007-12-31 02:48:56
谢谢回顾. 他是我最喜欢的老一辈艺术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