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udiannvzi2008-01-22 10:47:38
 作者:采菊东篱/天是鹤家乡

长笛演奏拉赫马尼诺夫的《无字歌》(练声曲) Vocalise op.34 No.14:

http://blog.xuite.net/annice0819/music/13362266

听过那么优美的音乐,且让我简略地介绍一下我很喜爱的音乐家:

拉赫马尼诺夫是浪漫主义时期音乐的最后代表之一。他于1873 生于社会黑暗、时局动荡不安的沙俄时代。他的祖辈几代从戎,地位显赫,母亲是一位将军的女儿,受过良好教育,善音乐。在拉赫马尼诺夫童年时期,由于父亲经营不善,家道败落,沦为破落贵族。此后父母离异。

但百足之虫、死而不僵,物质上,拉赫马尼诺夫依然过着养尊处优的生活,出身显赫的母亲带他投靠娘家,她发现儿子的音乐才能,立志培养他成才,母亲先期亲自执教,后由家庭教师任教。拉赫马尼诺夫在母亲精心培育下9岁开始了他不平凡的音乐家生涯。

此后他就读于“圣彼得堡音乐学院”和“莫斯科音乐学院”学习钢琴和作曲。曾经受到俄国音乐大师柴可夫斯基的欣赏和栽培。

他曾经得过忧郁症,经历了漫长的心理治疗过程。也许是性格、身世、经历等等综合因素使然,拉赫马尼诺夫是一个调子很灰的音乐家。

1917 年俄国经历十月革命、推翻了沙皇统治。为逃劫难,拉赫马尼诺夫举家移居瑞士,并以钢琴为生。1935 年迁居美国,又开始一段倍受尊崇的音乐人生,直到1943 年在美国加州比华利山逝世。

也许,每一个人都有两面性。人除了展示予人的光明一面,还有内心非常灰暗的一面。 我个人非常喜欢拉赫马尼诺夫的作品。

死亡和生命、天堂和地域、梦幻和现实常常是拉赫马尼诺夫所思考的音乐主题。无论是听他错综复杂的“钢琴协奏曲”、还是狂飙几近于歇斯底里的“帕格尼尼狂想曲”、以及充满着愁绪和优柔之美的“无言歌”,我都会感到一个鲜活的、真实的、和自己一样有着迷惑、愁思、不解、狂热、探究着真善美的灵魂附和着音乐在诉说。

拉赫马尼诺夫的很多作品和声厚重、音乐线条粗旷、旋律阴暗而忧伤但又异常优美动人。他的音乐有一种莫名的贵族的优雅和神秘。听他的音乐,好像自己的心灵很容易在暗影憧憧的人间戏院找到了自己的座位。

心灵,只有觅得码号相附的管道时你才会感受到情绪宣泄后的松弛。

我们依赖这些载体—— 因为我们是凡人。

如欲阅读更多内容,请点击下链:

http://artssalon.com/forum/viewtopic.php?t=4

本文允许非商业网站转载,但请注明:原载“多伦多文化艺术沙龙”http://artssalon.com



请阅读更多我的博客文章>>>
•  她比烟花寂寞——大提琴家杜普蕾的故事
•  食素和避免对动物残忍
•  分享一组精彩的富士山风光
•  纪念伟大的歌唱家帕瓦罗蒂
•  黑溪先驱村黑白摄影——段岳衡
johnz0022008-01-22 15:43:23
谢谢。 也分享一首拉赫玛尼诺夫的钢琴曲。
书童2008-01-22 17:18:57
采菊东篱-多伦多文化艺术沙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