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7年,在全世界纪念唱片问世100周年的时候,美国《时代》周刊特地出了一个专辑,其中有一页整幅彩页,就是小红楼的照片。
小红楼, 上海衡山路811号
原中国唱片上海公司所在地
上海西区,2001年落成的徐家汇公园只保留了原址上的两个建筑,一个是大中华橡胶厂的烟囱,表明这里曾经有过的工业文明;另一个是一幢红砖小楼,这里曾经是中国唱片上海公司的所在地,而中唱上海公司的前身是英商百代公司。
徐家汇公园
1999年,经上海市人民政府批准建徐家汇公园。时值徐家汇具城市副中心状,商厦林立,人流如织。投巨资建园植绿,是为涵养城区自然生态,求徐汇区持续发展。公园占地8余公顷,东自宛平路,西抵天平路,南北镶嵌在衡山路和肇嘉路之间,由加拿大W.A.A合作公司和上海市园林设计院合作设计。工程历时三年。
若不是有心之人,你很难循路找到小红楼,它半遮半掩地躲在徐家汇绿地的翠枝波影间。
小红楼底楼是以前录音及接待歌手的客厅,二楼是编辑的办公室,三楼则是百代公司老板的起居室。而在小红楼的东侧就是以前中唱公司大录音棚——这个当年号称全亚洲最大的录音棚。
当时,百代公司这间录音棚的混响效果在国内是最好的,不仅用特制双层墙面隔音,而且可以调节混响,根据可活动墙面的变化产生不同的吸收反射效果,从而形成了不同的混响音色。
这幢现已被改为西餐厅的三层红砖小楼,是上世纪20年代建造的保护建筑,也成为了中国百年唱片历史的见证者。时光倒流回上世纪20年代,这里还只是徐家汇路1434号的一块普通地皮,绝没有如今的繁华景象。
记录历史的声音
1914年,靠拉洋片和播放《洋人大笑》这样的唱片发了大财的法国人乐浜生,来到徐家汇谨记桥购地建厂,他同时开始灌录唱片。于是,有了使用“雄鸡”商标的百代钻石粗纹唱片,有了百代公司的那幢小楼和大片的厂房。
1921年,法国百代公司在上海成立“东方百代唱片公司”,在这里建起了上海第一座录音棚。很长时间内它都是国内最好的录音棚之一,并开创了中国唱片生产历史。“雄鸡”商标风靡中国和东南亚,中国现代艺术史上几乎所有的重量级人物都曾在这里留下足迹。
百代唱片广告
7年后,收购了法国百代公司的哥伦比亚公司仍然沿用了“东方百代唱片公司”旧名。直至又过了3年,英国留声机公司与哥伦比亚公司合并成立了EMI,“东方百代”也一路延续下来,成为EMI的成员。
唱片封套中央是不变的Pathe标志和
同样不变的昂首挺胸的雄鸡形象
新中国建立后,这里被改组为中国唱片厂,除了继续生产胶木唱片外,还设立了老唱机的修理部和唱片调剂处。
1982年,小红楼正式挂上了中国唱片上海公司牌子。一直到2002年徐家汇绿地二期工程开工,才被迁去漕河泾开发区。小红楼作为录音棚的历史使命也正式终结。
明星汇集之地
跨越了80多个春秋的小红楼,记载了早期中国唱片事业发展的每一道印记,许多大牌歌星当年都以能在小红楼里录制唱片为荣。由于拥有中国最早的录音室,上世纪上半叶的百代公司,成为明星汇集之地。中国现代知名的艺术家——梅兰芳、周信芳、马连良、谭鑫培、袁雪芬...都曾在百代录音。在百代工作过的作曲家有任光、聂耳、冼星海、黎锦光、陈歌辛...他们工作在百代,创作和灌录的作品也留在了百代。
1931年,聂耳开始在百代公司担任音乐编辑,1934年4月,时任百代音乐部主任的聂耳创作出了《大路歌》、《毕业歌》、《码头工人歌》以及《金蛇狂舞》、《翠湖春晓》等著名歌曲、乐曲。
而中国国歌的前身《义勇军进行曲》也是在这一年诞生的。当时田汉编写电影《凤凰涅》故事梗概,并创作了主题歌《义勇军进行曲》歌词,这部电影后来由夏衍改写为电影摄制台本《风云儿女》,并于1935年5月上映,而由聂耳谱曲的《义勇军进行曲》传唱全国。
聂耳(1912-1935),原名聂守信,中国音乐家,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义勇军进行曲》的作曲者。
1935年7月17日,年仅23岁的聂耳在日本藤泽市游泳时不幸溺水身亡。
黎锦晖(1891-1967)
中国流行音乐的奠基人
在中国流行音乐史上,第一首真正意义上的流行歌曲是由作曲家黎锦晖创作的《毛毛雨》。他所代表的黎氏家族也是中国音乐历史上不得不提的一个特殊家庭──
黎锦晖的女儿黎明晖是中国歌坛的第一位流行歌星,成名早在“金嗓子”周璇之前;
留学美国的弟弟黎锦扬最著名的作品便是1958年被音乐剧大师罗杰斯及小汉默斯坦搬上百老汇舞台的歌舞剧经典《花鼓歌》,1961年还被好莱坞拍成电影;
另一个弟弟黎锦光1939年进入百代公司担任音乐编辑,李香兰的《夜来香》、欧阳飞莺的《香格里拉》、周璇的《春之晨》、白光的《相见不恨晚》都出自他的笔。
直到近十年,许多音乐人还是将这里作为录制唱片的首选,罗大佑《恋曲2000》里的弦乐、合唱,包括《上海之夜》都是在中唱的这个大录音棚完成的,而巩俐的第一首歌《摇啊摇,摇到外婆桥》的插曲也是在这里录制完成的。
此外,上海中唱还保存着不少近代名人的录音。这里有孙中山1924年5月30日在广东大学(现中山大学)录制的演讲,有周恩来从1949年至“文革”期间每一年的国庆讲话,还有周恩来遗言录音。
毛泽东在开国典礼上的讲话,中唱也有模版,当时北京方面采用钢丝录音法,但所录的音质太差,钢丝又极易断裂,为了将这段声音资料保存得更好,版子被送到上海,加工成唱片模版。1993年,毛泽东诞辰100周年。中国人民邮政随邮票发行了毛泽东在第1届全国人大第1次会议上讲话的节选唱盘,唱片制作的原始资料便来自这里的库存模版。
1954年,中唱曾经替越南录制了一批唱片。“文革”后,很多人都以为这些模版被毁了。越南文化部长路经北京时提出要看看这批唱片,结果中唱把所有的唱片都整理出来,带去北京。中唱还有一张很特殊的唱片《中国,我的第二个故乡》,作曲者和演唱者都是西哈努克亲王。
在百代灌录唱片的大牌明星不计其数,由于当时的电影插曲皆由演员本人演唱,所以几乎每位明星都会来到百代公司的录音室一展歌喉。他们中有当时的顶级明星:胡蝶、王人美、赵丹、金焰、宣景琳、白虹。而最耀眼的要数周璇。
“金嗓子”周璇和她灌录的唱片
《天涯歌女》和《四季歌》是电影《马路天使》的插曲。这两首歌曲既是周璇的成名作,也是她的代表作。因为这两首歌,周璇开始与百代的录音室结下了不解之缘。在编号分别为35335a和35535b的唱片上,演唱者的名字还不是后来人们所熟知的“周璇”,而是“周旋”。
作曲家贺绿汀是这两首歌曲的曲作者,周璇在他的记忆中一直保有良好的印象:“周璇本来不出名的,唱了这两首歌之后,就唱出来了。周璇这个人很灵,一教她就会。她和别的电影明星不一样,很朴素,很真实。”
电影演员舒适是四十年代的名牌小生,他和周璇有过多次合作,主演过多部影片。舒适说:“周璇唱得好,号称‘金嗓子’。南洋的片商都要求片子里有周璇的歌,像订合同那样订好:要有三个歌,不能给我两个。周璇的歌基本都是电影歌曲。”
但很少有人知道金嗓子周璇是如何演绎歌曲的,除了幕后几个知情人。
朱钟华是百代公司的老编辑,和周璇十分熟悉。她说:“周璇声音唱得很小,没有话筒声音根本听不出,通过话筒唱得蛮受欢迎的。”
周璇在录音室里的表现,也给了老朋友舒适一番颇为奇异的感受:“有次,周璇录电影插曲,我们跑去百代的录音棚听。周璇对着话筒在那儿唱,我们隔着玻璃窗听,但是一点也听不见。因为她不是放大了声音,而是很小很小的声音在唱。她唱完,把录音放出来听,我们听到了。她对着话筒在那儿唱,乐队远远的。因为她的声音比较小,整个乐队一来的话,就把她的声音都盖掉了。所以她站在很前面,乐队站在很远的地方。”
在30年代的百代录音室里,周璇就已经完成了新唱法的探索,就这个意义而言,她堪称中国气声唱法的鼻祖。周璇就是以这样的轻柔曼唱先后灌录了196张唱片,成为中国近代音乐史上录制唱片最多的歌星。
上海中唱的退休职工赵家琪回忆,1957年周璇去世时,工人们三班倒赶制周璇的唱片,每天5000张的销售状况足足维持了一个多月。
小红楼已改为意大利西餐厅 La Villa Rouge
2003、2004、2005年度上海最佳餐厅
慧慧爆料: 听说网友青铜骑士前不久已经在这里腐败一番了…
徐家汇公园,大中华橡胶厂烟囱
慧慧整理/配图
• | *举世无双──新加坡di租借火车站 |
• | *上海滩老洋房──太古圈的兴国宾馆 |
• | *上海的法国总会 |
• | *八卦一下──奇人孔二小姐 |
• | *孔二小姐的诺曼底公寓(上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