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angLiao2022-10-16 18:38:53

谈“共和国”一词的翻译

 

廖康

 

 

“共和国”这个词是从英文Republic翻译而来的,而Republic又来自拉丁文res publica;res的意思是“统治”,publica这个后修饰形容词的意思是“公民的”。这样的国家不是由世袭君主统治的,而是由人民选出的领导来管理,并有一定期限。也就是说,统治者的权利不是上天赋予的,而是人民赋予的。如果领导不称职,人民也有权通过不同形式罢免领导。这种政体的名称为什么会翻译为“共和国”呢?

 

这要感谢日本一位学贯中西的宿儒大槻磐溪。“共和政体”最早出现于日本地理学家箕作省吾翻译的荷兰地理学著作《坤舆图识》(1845年出版),但他注明这是请教了大槻磐溪才得来的妙译。妙就妙在一种与之非常相似的政体在中国西周时代曾经实行过,史称“共和行政”。首次在中国的出版物中使用“共和”的是黄遵宪,他在1887年写的《日本国志》中介绍了许多日语词,其中就有“共和”。后来,孙中山大力主张中国应该实行“共和政体”,建立“共和国”,才逐渐推广了这个概念,并唤醒了我们对近三千年前一段光辉历史的回忆。

 

那是在周厉王(?生,公元前828年死)朝发生的一件大事。他是西周第十位君主,在位时期为公元前878年至公元前842年。“厉王即位三十年,好利。”而且他暴虐成性,奢侈专横,百姓都议论他的过失。“王行暴虐侈傲,国人谤王。”周厉王三十四年(公元前845年),他统治更加严苛,百姓没有谁再敢开口说话,路上相见也只能互递眼色示意而已。“三十四年,王益严,国人莫敢言,道路以目。”他得意地对召穆公说我能消除百姓对我的议论,百姓再不敢有怨言。“厉王喜,告召公曰:‘吾能弭谤矣,乃不敢言。’召穆公回答,这只是把他们的话堵塞回去而已。堵住百姓的嘴巴,要比堵住河流的害处更严重。水蓄积太多,河流一旦决口,所伤害的人一定很多;不让百姓说话,道理也是一样。 “是鄣之也。防民之口,甚於防水。水壅而溃,伤人必多,民亦如之。”周厉王终不纳谏,百姓也不敢说话。三年后,在其统治第三十七年(公元前842年),百姓忍无可忍,起来造反,袭击周厉王,他逃到彘地(今山西省霍县)。“王不听,于是国莫敢出言。三年,乃相与畔,袭厉王。厉王出奔於彘。” (见《史记·卷四·周本纪第四》)

 

国王被赶走了,国家由谁来统治呢?根据《古本竹书纪年》,镐京(西安市长安区)的百姓推举领地在“共” (今河南辉县) 名叫“和”的素有名望的伯爵来摄政,人们称他“共伯和”。 “厉王既亡,有共伯和者摄行天子事。”《左传·昭公二十六年》、《鲁连子》等篇有“共伯和称王,行天子事十四年”的记载。2011年出版的《清华简·系年》也佐证“共和”就是共伯和。周厉王去世后,共伯和主动退位,让厉王的儿子太子静继位,“是为宣王”。共伯和则回到他自己的领地。他摄政的十四年,公元前841年至828年,史称“共和行政”。

 

关于太子静,还有一段惊心动魄的故事。根据司马迁《史记·卷四·周本纪第四》,国人造反,厉王逃命,太子静逃到召穆公家躲藏。国人围之,召穆公竟然献出自己的儿子,代替太子去死。这就是后来“赵氏孤儿”故事的历史原型。学者们已经证实,后者根本不曾发生,那是赵国史官为遮掩家丑而编造的杰出作品。也很可能是晋景公在削弱卿权后,为自己洗白,拿屠岸贾作替罪羊。

 

“共和行政”对后世的作用当然不仅限于为翻译Republic提供了典故。在历史研究方面,共和是一个线性坐标。司马迁在《十二诸侯年表》中,以共和元年为首,这就方便了学者对纪年的追溯和推算。古代纪年是循环的,每个新王上任都以他的名号为元年。如果有人说他的某先祖出生于咸丰六年,不是历史学家还难以算出那是哪年。得知共和元年是公元前841年,就把其先后各朝各代的年份厘清了。当然,“共和”更重要的作用是,凡不赞成帝制者,都能够从中看到其伟大、深远的政治意义。当人民被剥夺了生产资料和资源时,当人民被剥夺了鸣不平的权利时,人民就会揭竿而起,赶走暴君,选出人民信任的领导。这是我们中华民族弥足珍贵的文化基因。

 

2022年10月15日

枪迷球迷2022-10-17 19:00:25
凸显中文让人望文生义的弊病
三斤2022-10-17 19:41:09
谈“共和国”一词的翻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