笑薇.2022-08-14 17:02:43

最近跟读博文“在美国” 。 

故事人物“我“,从在燕京院长大的中国大学副教授,最终在美国成为有钱人家的佣人,不管雇主是有钱人,还是家境一般的人,对于“我”都是个严重失落。因此造成“我”骄傲自己的过去,鄙视他人现在的心态。那些经历艰辛,有过harsh 经历的人通常利益第一,斤斤计较,患得患失,对人表现出无情无义等等也是有缘由的。“我”“已经60岁,不管“我”多么努力,做体力工作已经不是最好时期,无法和中年妇女相比。这一点上,非常令人同情。故事中描述了“我”抵制每一个雇主,或者直接顶撞,或者以做工投机取巧,怠工,挑拨离间雇主家的成员的关系获得利益等等方式表示她的不满。“我”经常与其他工人比较,但她比的不是谁的工作做得更好,而是,除她以外,所有人都是轻易拿钱,不做工。

 

通常人们会认为,想要报酬高就要把工作做好,所以很难理解“我”的做法。某个网友评论说“我”站在舞场等待合适男人入场时说就像百乐门舞女等待....,这位网友对此既表现了鄙视,又不可思议。故事中还有“我”在手头拮据时,去餐厅要一个汤佯装进餐,以其作为诱饵,“我”还拜认“我父亲”(sugar daddy) 在舞场上换取一杯饮料免除干坐的尴尬等等情节。这种场景的描述,其实人们并不陌生,只是今天这个场景的主角是“我”。这个事实颠覆了这个故事早期建立起来的“我”的人社。此时此刻的“我”就是在等待捕捉猎物。

 

这难道不是某些人的生活方式?那时的“我”与“燕京人”无关,与北航副教授无关,就是一个以陪舞为媒介,寻求一个老有所依的晚年生活,用一碗汤的价格换取一个长期饭票。这样的事发生在一个出身贫困的人身上,人们会认为生活逼迫之下的不得已,而表示无限的同情。对于“我”,如果,也从一个为了生存而挣扎的人的角度思考,则不难理解。

 

“我”内心深处无法接受的是,从一个有着无限优越感的燕京人堕入为佣人的事实。“我”是不得已做佣人,选择去富人家也是有意无意地在强化以往的燕园骄傲。“我”选择了富人家做佣人,却又选择了鄙视富人雇主,特别是女性主人,这里很可能有一种燕园情节,把主人家当做燕园,而“我”才应该是燕园的女主人,怎么会是你的潜意识。

 

从描述看,在美国的“我”没有一点知识分子的特征,“我”没有利用这些机会去进行思考,取代的却是社会底层人物的某些特点。让人想起老舍笔下的祥子,一个原本老实做工,诚实做人的拉车夫,最终被生活塑造成为一个十足的流氓无产者。你会批评祥子吗?社会,生活改变人是真理。纵然,“我”有许多性格和认识上的缺憾,比如,固执己见,自以为是,不善学习,不擅长交流,不了解美国文化等等,但是,“我”的社会经历彻底改变了她,美国的“我”不是原来那个引为为傲的“燕京人”。

 

我仍旧愿意相信这是一个故事,无论如何,“我”的经历依旧充满了十足的戏剧化。如果是真实的故事,那么,结论是,不管你出身何处,何人,人生依旧叵测。如果是杜撰,那么,故事中的人物性格发展描写得好,故事冲突勾划地巧妙。总之,感谢博主辛苦耕耘,无私奉献!

聂耳2022-08-14 17:14:20
她的”燕京院“53年后就没了,大学副教授?这是那年代中国大学的真实水平。看看章含之就知道了
聂耳2022-08-14 17:15:34
这不是她一个人的问题,那是整个社会的问题,而她本人也是那个年代的受害者之一
hz820002022-08-14 17:35:53
没有这么复杂,没有跳出时代的圈子,当时明星出国端盘子,3个字
LSGGSL732022-08-14 18:02:42
有鲜明的时代烙印,也有自身的性格原因
绿珊瑚2022-08-14 18:05:55
主要是心态问题,所以鄙视女主人“文化水平低““嫉妒(我)比女主强”“比女主漂亮,有能力,”
小小得意楼2022-08-17 03:57:12
这个和邓文迪找老头子没有很大的区别,只是主人公年纪大了一点,找不到默多克这样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