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 媒 大 亨
(中篇小说)
万沐
(故事纯属虚构,请勿对号入座)
(二)媒体的醋瓶全打翻了
陈副总领事在会上表扬北美周刊的事在克林德市华文媒体界引起了很大反响,很快醋瓶子在媒体界打翻了一地。Mike Liang成了同行们仇恨的焦点。星期五北美周刊一出,文章也成了新闻媒体攻击的对象,更有人在开始挖Mike Liang的过去和社长珍妮弗的风流韵事。
其实,侨领们也很不舒服,整个报道,除过讲陈副总领事外,全是对Mike Liang的宣传,人们已经很难看出那天召开新闻发布会的主旨内容。
北美创业发展联合会的会长王自新在办公室也接到舞蹈协会艳艳会长的电话,艳艳说,Mike Liang毫无组织观念,只知道到突出自己。那天表彰华人社区先进工作者的会议报道,既没有突出华人社区的先进人物,更没有报道侨领的重要讲话,一张破报纸的主编,尾巴翘到天上去了。
王自新叼着一支烟,在办公室里走来走去恶狠狠地说:“我不信这社区就没有规矩了,这些记者整天挎个相机,到处嘚瑟,不教育一下他们,真还不知他是谁了?”
王自新是个东北人,最早的名字叫王黑豹。先在西伯利亚当伐木工人,以后成了中国劳工的头。由于喜欢替人出头管事,又心狠手辣,人称“东北王亚樵”。以后从阿拉斯加的海上偷渡来了北美,改名叫王自新,这个名字就是希望能正正经经干点事,有悔过自新的意思。
王自新开始在大西洋沿岸干过水产品捕捞的生意,后来又来克林德开过几个餐馆,还有一个藏獒养殖场。王自新在长白山区长大,上山下山如履平地,是附近屯子里有名的打猎好手。在北美生活安定下来了以后,又觉得手痒,于是便办了枪证,经常去北边的山上溜达打猎,他很喜欢在网上晒自己打的野猪、黄羊。王自新身边有不少同乡追随者,也经常回国开会,是华人社区的头面人物。
他本来就很看不惯那些戴眼镜的,当年有个哈尔滨的大学生下放在他们乡做初中代课老师,还给他数学不及格。他于是气就不打一处来,不是往他屋子放死蛇,就是扔死老鼠,几次下来,老师无奈告饶。期末的时候,他随便在卷子上画了几下,就得了个八十六分。后来,老师回了哈尔滨。多年以后,他才觉得小时候不懂事,还去看望过老师。问老师,在社会上有什么摆不平的事,尽管找他。吓得老师连连摆手。老师当时已经是教授了,他当时则是一个皮毛贸易公司的总经理。
来到克林德市后,他最不高兴的就是这些记者根本不懂江湖规矩,他真想像当年在西伯利亚那样,看不惯哪个,一斧子砸过去,让他知道谁是老大。
记得当年在西伯利亚的一个冬天,为了从林中往外拉木材,结果一个叫日里诺夫斯基的老毛子耍霸道,他就是一板斧砸过去将他放倒在地的。本来日历诺夫斯基还想报警,但他警告日历诺夫斯基,想一想那位朝鲜难民朴正开是怎么死的,日里诺夫一下没有了脾气。
这次对于北美周刊在报道上如此不给自己面子,想来想去,虽然不能来武的,文的还是要来一点的。王自新就给珍妮弗挂了一个电话过去,而且说了狠话,叫珍妮弗马上将Mike Liang炒掉,他介绍一个老乡给她,肯定比Mike Liang干得好十倍。
珍妮弗知道王自新是个粗人,根本就不懂报纸的事,但是也明白不能得罪他,一旦得罪了他,他的社会关系可事多得很,肯定会对自己及报纸不利。于是便连声说对不起,说她一定好好教训Mike Liang,让Mike Liang什么时候对他做个专访。
王自新虽然粗,但在大方向上还是非常有头脑的,他知道,在克林德市,话说到这份上,珍妮弗也赔了不是,应该就差不多了。于是便语气缓和地说:“那也倒不用,我只是说这样对你们的报纸也不好。”轻轻地警告了一下珍妮弗,又闲扯了一会,便挂掉了电话。
上午十一点, Kelvin Liang就在华人超市拿到了几份《北美周刊》,就急急赶回了枫华周报编辑部,周报的社长Tony Tang和总编Jennifer Zhou已经在办公室等着了。本来周报社星期五一般就不用来上班了,但今天不同,枫华周报感到自己的竞争对手受到总领馆的表扬,已经对自己的报纸形成了严峻挑战。下来不仅仅许多爱国商人对报纸投放广告的意向可能改变,也非常影响枫华周报在社区的政治发展。所以他们才让广告员在附近的超市里去拿几份北美周刊,尽快研究对策,以便对新的形势作出反应。
这时候,记者小周也回来了,小周是个小留学生,刚刚从国王大学毕业,中文不怎么样,但英文好,可以进行英文采访,能与主流社会人士进行良好的沟通。小周毕业后不愿回国,但又找不到其它像样的工作,他为了能拿到绿卡,于是就在枫华周报找了一份不拿薪的记者工作。
小周一进门就嚷嚷着说“副总领事说句话就把你们吓成这样子了,有一天大使再表扬一下谁,我们就不办报纸了?”
“嘘!”Jennifer Zhou指了一下左右,用手指比了一个闭嘴的动作。左右是指枫华周报的左邻右舍。枫华周报社是在一个Plaza的Unit里,二十多平方米,五六个人在里面办公。左面是一个华人的便利店,右边是一个华人的干洗店。经常有华人进进出出,如果是熟人,也会来报社坐坐。Plaza里大部分是华人的商铺,来来往往的许多都是大陆华人,这里的一大片被称作*****街,是中国大陆新移民聚居的地方。小周这么嚷嚷着在门口说话,很容易就会传到华人社区里去。
Jennifer Zhou担心,如果小周的话再传到总领馆耳朵里,自己不是要跟上倒霉吗?以后想让总领馆派回国内采访的好事可就甭想了。前几年她曾几次代表克林德市华文媒体界回国采访,国内对她是专车接送,五星级酒店接待,走了五六个城市,领导们对她是热情周到,将自己看成海外呼风唤雨的的传媒大亨。相反,那些什么路透社啊,美联社啊,以及香港、台湾的一些报纸,却处处受到限制,经常被盘查。自己作为枫华社副社长、总编,那可是处处被另眼相看啊?为的是什么?就不是因为自己走 “爱国” 这条路线吗?整天好吃、好喝、好招待,做记者到这一步,还有什么不满足的?
当然这与自己做得周到也很有关系。每当她访问中国返回克林德市后,就会将一期期从枫华周报上发的采访报道寄回国内时,这些被她大力宣传的领导干部,立马就会将这类文章当成了自己政绩的证明四处传扬,也没有人不敢不服气,因为海外媒体都已经报道了嘛!
Jennifer Zhou知道,虽然自己周报是个小报,但由于身处北美,那分量就不同了。像那个大华报,几乎每篇稿子都是自己去写,虽然办得质量不错,但老板David Ling既迂腐,又狂妄,弄得领馆很反感。就是回到国内恐怕也没有人会理他,不查他的户口就算给面子了。
Jennifer Zhou深深地知道,办报纸,选择远远胜过努力。作为华文报纸,领馆的态度实在是太太重要了。
等到小周进来关上门,报社里才认真开始讨论北美周刊上的文章,Kelvin Liang是广告销售员,由于不懂新闻就不参言,小周懂新闻却从内心就不想关心这个事,坐在一边看电脑,不想参与讨论。于是,Jennifer Zhou和Tony Tang两个人便仔细研究起了头版的报道。
只见这次北美周刊头版的新闻完全用的是彩板,也去掉了下半版的广告,是一个整版的长篇报道,名字叫《社区精英欢聚一堂,陈副总为新闻指明方向》标题用的是红字,分作上下两行,用的照片最上面是社区先进工作者和领馆官员及各路侨领的合影,
第二个照片便是陈副总陈源的讲话大头照,第三个却是Mike Liang自己拿着笔在办公桌前的工作照,下来的几个照片很小,是先进工作者和侨领谈话互动之类的小幅照片。
只见在Mike Liang的工作照下面的注解是:北美周刊副社长、总编Mike Liang在审稿。
“真他妈的会装B!”Tony Tang骂了一句。等他们继续往下看文字时,看到报道的内容先是敷衍了事介绍了一下当天表彰会的内容,然后就是大篇幅写陈源副总领事对北美周刊的介绍,而且还大大夸大了陈源表扬的程度。后面就是Mike Liang自我表扬,从创建北美周刊到如何宣传中国的改革开放,到如何在海外华人社区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响应领馆号召与台独势力作斗争等等胡编乱造了很多故事出来。比如说,还编了一个台独分子和海外反华势力如何采取种种卑劣手段,企图打压搞垮北美周刊的神话。他们觉得这个事在华人社区就闻所未闻,而且这在讲究法治和言论自由的北美根本就是不可能发生的事情。结果这篇夸张不实报道却洋洋洒洒写了近五千字,纵观整篇文章,几乎都是满满的自吹自擂,以及蹭总领馆的热度的拍马溜须。当然其中也有不少别字或词不达意之处,不过这都是当地中文报纸的通病。
看完,Tony Tang和Jennifer Zhou不能忍受了。同行相忌,自古而然,更何况是在一个充满了竞争和斗争的华人社区。
怎么办?
Tony Tang和Jennifer Zhou嘀咕了一下,两个人都长长舒了一口气,同时笑了起来。
只见Tony Tang给社区其它媒体打电话,让他们快点去拿北美周刊看,说里面有总领馆对媒体工作的最新指示和大家学习的榜样。
Jennifer Zhou和《北美周刊》的社长珍妮弗很熟,也给她打了个电话表示祝贺。
却说星期一早上一上班,几乎克林德市每个华文媒体都是骂声一片,吃醋、嫉恨、鄙视、嘲笑各种负面的情绪在每个报社里发酵。Tony Tang和Jennifer Zhou各自都收到了不少电话,矛头一直对准了那个一脸苦瓜相的Mike Liang。
首先是北美周刊社里的气氛就有些不对了。经过一周的陶醉,Mike Liang依然处在兴奋之中,早上看到小美工的第一眼,两个人就发出了一个暧昧会心的微笑。原来,星期六的晚上,Mike Liang借口要去采访,瞒过老婆,却带着小丽去了一家犹太人开的餐馆,又是红酒、又是烤肉的,一直聊到了晚上十点多钟,两个人都沉浸在新闻事业跃马扬鞭的快感之中。小丽似娇似嗔的语气,令Mike Liang的情感仿佛处于早春江南沾衣欲湿的杏花雨中。仿佛进一步,走进四月太热,退一步,倒回一月,又太冷。真好似走进了戴望舒的“雨巷”之中。在宁静的餐馆包间里,独自一人欣赏着“丁香一样的颜色”,嗅着这“丁香一样的芬芳”。
不过,完事回家前,Mike Liang也不忘在一个华人超市的Food Court里去买了一盒几样粤菜拼起来盒菜,以便拿回去应付老婆和儿子。因为他每次参加晚宴甚至午餐,都要带一两盒剩饭菜回家,如果今天晚上不买这一盒菜,家里人肯定会觉得哪里不对,甚至那个快到更年期的老婆又要打破砂锅问到底了!
昨夜是甜蜜的,但是,早上社长却突然也来了,一见面显得很不高兴,黑着一张脸,自己几次打招呼,她都没有开腔。Mike Liang一直发热的头脑,突然有种被浇了一瓢冷水的感觉。
现在北美周刊报社已经离开了超市后面那间办公室,搬到了Bay街的写字楼上。本来珍妮弗是基本不管报纸的事情的,一切都交由Mike Liang去处理了。但是不知道今天早上开会前,她为什么早早地赶过来了,而且显得很不高兴?Mike Liang看着,心里便有些忐忑不安起来了。他想,会不会是星期六晚上带小丽吃饭的事被她知道了?小美工看到社长黑着一张脸,也是吓得有些惴惴不安,编辑Kathy和记者Davis也不知道发生了什么?
九点钟,报社办公会议开始,由Mike Liang主持,先是请社长讲话。珍妮弗开始泛泛问了一下最近采访、编辑方面的事,又了解了一下广告的动态,然后就讲了许多自己星期天去领馆官邸和总领事、副总领事搞Party的事。语气简直就像一个女人唠叨回娘家的事情一样,显得非常温馨和谐。然后讲了自己办报纸时,自己如何得到了总领馆一路的提携和国内党政部门的支持。他压根没有提Jennifer Zhou和王自新给自己打电话的事。
下面的员工听着,都不知道她要表达的意思是什么,只觉得好像是在显摆,但又好像不是,云里雾里,一时摸不着头脑。但Mike Liang却显得非常不自在,脸上一阵白、一阵青,左手不停地抖着。
最后,珍妮弗突然面向Mike Liang说:“周刊我是老板,一切由我说了算。Mike,报社让你负责,你打工,就认真做好你的事情,不要不尊重社区的侨领们,和大家把关系搞得太僵,更不要过分宣传自己,领馆知道你出国前的情况!”
一句话,Mike Liang突然脸色惨白,汗水从额头上突然冒了出来。
却说另一家世界邮报,也因为Mike Liang的嘚瑟,认真关注起了本不起眼的北美周刊,
昨天Ruth社长已经得到了克林德市分社的报告,分社主任Michael Yip抱怨说,北美周刊将自己的报纸吹上了天,Ruth Yan一听冷笑了一声。他根本就看不起那个鸭老板什么政协副主席办的报纸,更看不起那个小打字员出身的老板,本来她对这些小报社也不在意,但国内新闻部门却给了他一份北美华文媒体的情况介绍,克林德分社也告知了一些这个小报的八卦,自己对他们的情况多少知道一些。
她让办公室主任早上立即SKYPE连线几个城市,准备就北美周刊的动态对各分社作出指示。
Ruth Yan首先要求各个分社一定要把握政治正确的大方向,多转发国内媒体的新闻,对当地新闻的报道也一定要弄清新闻的本质,对于不三不四的一些团体的活动坚决不要沾边。
Michael Yip立马表示说,我们在政治上一直紧跟国内的政治方向,坚决和当地反华势力进行斗争,并组织人利用我们的平台和大华报的反华言论进行了坚决斗争。
Ruth Yan在SKYPE上满意地点了点头,她知道,大华报的老板David Ling一直很张扬,喜欢拿普世价值说事。在他的报纸上,常常批评华人人来到北美,行为依然很中国,不能融入北美的文化,抱怨引发了很多问题。Michael Yip看准机会,从爱国、捍卫民族文化的高度,这两周连续组织文章对大华报的反华言论进行反驳,已经使得世界邮报在华人社区得到了很多的赞扬。Ruth Yan本来就准备让其它几个分社也向克林德分社学习,今天Michael Yip已经主动提起,社长也就顺带大大表扬了克林德分社一番。
Michael Yip是来自香港的左派人士,瘦高个。小时候随父母亲偷渡去了香港,九七年前又移民到了北美。但他却很喜欢大陆的文化,能唱很多大陆歌曲,并不太和香港人在一起混,平时爱参加大陆设区的活动。Michael Yip曾主动向总领馆请缨,要代表中国政府和北美的民运团体论战,但总领事却笑而不答。
下来社长才谈到了早上开会的核心内容,Ruth Yan要大家不要因为北美周刊Mike Liang的一时的得意就气馁,而是要提高自信心,一定要高举爱国的大旗,坚持对华人华侨的政治教育.让他们知道是非对错,坚决不要走媒体商业化的道路。要方向明确,保持世界邮报在华人社区的龙头老大地位。最后,她指示,要克林德分社过几周将与大华报论战的文章出个专版,送到总领馆去。
奥克市和沃顿市分社的领导,也表示要向克林德分社学习,镜头前,Ruth Yan脸上显出了满意的笑容。
世界邮报是一家全国连锁的海外华文周报,每周出三期。共有三个分部。世界邮报资金实力十分雄厚,影响也很大。除了克林德分社,还有两个分社,一个叫奥克市分社,一个叫沃顿分社,其总部位于太平洋东岸的一个美丽的温莎小岛上。温莎岛上气候宜人,华人富豪聚居。海滩上经常能看到年轻漂亮的华人贵妇带着孩子或牵着小狗散步。世界邮报报社就在离海滩不远的一幢小白楼里,社长Ruth Yan是一个四十岁左右的年轻女人,皮肤白皙,个子高挑,老公是当地一家医院的医生。但了解Ruth Yan的人知道,她其实是香港一个大亨的情妇,而这个大亨则是京城某个老同志的二公子。社长的正牌老公平常很少回家,老公有一个从澳门来的女朋友,并且育有一个七八岁的小孩。但社长也从不计较,夫妻二人过着相安无事的日子。听人说,社长大概过一两个月要飞一趟香港,有些时候还要去一下北京,和国内新闻、侨务部门做些沟通。社长也扮演着美洲华文媒体掌舵人的角色,还传说,她从中国弄了很多钱过来,在几个城市都置有房地产,是当地华人社区炙手可热的人物,并在其它几个办有分社的城市也很有影响。
Mike Liang自以为风光一时,在北美周刊上炫耀自己手领馆表扬的报道其实是给自己挖了一个坑,不仅老板珍妮弗不高兴了,就连克林德市其它各媒体的大亨都不待见他了。而且,王自新那边要不是老板珍妮弗给他熄火,以他那种半黑道人物的性格,还真不知道要整出什么事情来。
Mike Liang本来和各方面的关系就不好,现在,关系闹得更僵了。一天,在丰源地产举行的记者招待会上,现场的各报社领导根本没有人理他。只有建筑报一位刚入行的小王上来跟他打了个招呼。吃饭时,Mike Liang拍了Tony Tang的肩膀一下,喊“唐社长”,但Tony Tang根本没有反应,转过身和Michael Yip聊昨晚的足球去了。看着其他大亨之间嘻嘻哈哈,但对他却黑着脸,Mike Liang感觉到很孤独,就想离开,但采访半天了却吃不到饭,又觉得很不划算。于是,便向服务员要了两个泡沫盒子,推说要回家照顾孩子,便匆匆装了一盒干煸伊面,几个烧麦和发糕,悻悻地离开了,刚要出门,突然听到自己刚才那个桌子上发出了一阵哄堂大笑。
(未完,请关注下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