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 那 边
(长篇小说)
万沐
(故事纯属虚构,请勿对号入座)
二、寿司店里的隐者(四)
到了星期四早上八点多一点,机关一上班,他就到出租屋附近的一个电话亭,按蓝主编给的电话号码打了过去。
接电话的人用川西口音说“我是蓝铁林,请问哪个?”
“蓝老师,我是巴山子,你说让我星期四五来杂志社一趟,我先给你打个电话,看你啥子时候方便?”老范赶紧介绍道。
“巴山子啊,好,好,好”蓝主编显然是一个很随和、很热情的人。“你看下午两点钟过来要不要得?”他很客气地征求巴山子的意见,说话语气和老范见到的那些趾高气扬的巴山市民显然是有很大的区别,令他更增添了一份对蓝主编的好感。
“好,好,蓝老师,那我就下午两点钟来见你。”时间就定下来了。
老范想,今天不能出去揽活了,在附近的菜市场小面馆吃过早饭,又去建设厂的公共澡堂写了个热水澡,回去又换了一身干净的衣服,立马一副乡村知识分子的形象就出来了,谁也不会想到他是一个使蛮力的“棒棒”。
下午两点钟,老范按时到了蓝主编的办公室。蓝主编亲切地拉着他的手,给他让座。蓝主编五十多岁年纪,胖胖的,戴着一副近视眼镜,笑眯眯的,很像一个中学老教师的样子。靠墙是一个书架,有很多的文学书籍,桌子上堆满了杂志和报纸。
老范将一塑料袋红富士苹果放在桌子上,说:“没有啥子带,这袋苹果请蓝老师收下。”蓝主编摆摆手说:“花这些钱做啥子噢,快请坐。”说着,便从暖水瓶里给他倒了一杯水。
巴山子在蓝铁林面前的一把旧藤椅上座了下来,蓝主编开始谈了一下对他散文的欣赏,关心地了解了一下他生活的大体情况,当然巧妙地回避了老范“六四”被抓的事情。蓝主编告诉老范,说自己原来既教过小学,也教过中学,小学是算术语文体育美术什么都教,中学就教语文了。又说,他一直很喜欢孙犁的作品,巴山子的作品自然清新,也是他很喜欢的。
蓝主编很健谈,好像一直在说些过去的事情,根本就没有扯到正事情上来,老范就暗暗有些着急。心想,蓝主编总不会是找我摆空龙门阵吧?
正在疑惑的时候,蓝主编突然问:“你愿不愿意换一下工作?”
老范不明白他的意思,迟疑了一下,说:“我现在换啥子工作哟?有人喊我搬家就是最好的工作。”
“想不想来我这边做编辑?”老范一下子屏注了呼吸,听蓝主编把话说完。“我这里差一个编辑,按规定可以雇佣一个临时工,不知你愿不愿意过来,不过是临时工编制。”
“当然愿意!”老范这几个字几乎时喊出来的,他感觉太意外了,太高兴了!没有想到这种好事落到了自己头上。至于说是临时工,那是自然不过的事,自己又没得城市的户口,更没有干部身份,能做临时编辑已经是天大的好事了!
巴山子从一个“棒棒”变为编辑的事很快就在巴山市文学圈子里传开了。叶蓉也从《青山》杂志封面里的编辑部人员名单中看到了巴山子的名字,这下将巴山子视为鸡肋的心理一下消失了,但高攀不起巴山子的痛苦又折磨着她。
而此时的巴山子,也就是老范,着实成了巴山市底层农民的一个奇迹。为了炫耀,叶鹂的弟弟多次说,这个巴山子其实是个哈儿,上次给我家干活,两碗小面就打发了。叶鹂也对单位的姐妹说说:“哪天找这个龟儿子来给我把厕所擦一下”,听得其他人“啧”、“啧”称赞,“楞个(这样)霸道(厉害)嗖,硬是有钱人,打扫厕所都要雇作家。”叶鹂听了得意地一笑。
老范在办完简单的手续后,《青山》杂志社给他开出的工资是每月五百元,也可以住在办公室里,这样就可以省去一笔费用,而且在业余时间还可以继续进行创作。消息传到老家,年迈的父母和哥哥都都激动得流下了泪水,上门提亲的的人自不在少。有一个小学民办教师名叫小雪的姑娘,也愿意嫁给这个大他十岁的人,她的母亲并通过邻居将姑娘的照片送到了老范家里。老范的哥哥在赶场那天,到镇上的邮局将姑娘的照片寄给了弟弟。一时,这个前几年在家乡人人喊打的“反革命”突然时来运转,成了一个香饽饽,好像川剧里那些一朝成名天下知的人物。结果传来传去,乡里人说是范二娃在市政府做了大官。有的传的更神奇,说范二娃可能要回巴阴县做县委书记。那些在范二娃被关到监狱里后,村子里笑话范二娃家的村民也变得惶惶不可终日起来了,要是远远看见范二娃的妈老汉和哥哥便回头躲开了。连那个早年夸赞范二娃,后来在他进监狱后,又转身将他说得一钱不值的李老汉,又连忙表明他早年的先见之明:“这娃儿我早就说了他会大有出息的嘛,你们还不信!”范二娃的爸爸听到,心里真是酸甜苦辣五味杂陈。
今天,叶鹂见到了在寿司店打工的老范,一下子兴奋得像哥伦布发现了新大陆,虽然对处于蛮荒的土著人不屑,但传播新发现的激情肯定会激荡好多天。不知他将这个新发现通过电话告诉她的弟弟、妹妹,再传到她的老家巴阴县,又要激起何种风浪?
其实老范的故事还有很多叶鹂并不知道。老范为了理想,而毁掉家庭,逃亡泰国,最后流亡加拿大的人生,恐怕是是叶鹂永远也难于理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