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看宇宙2022-03-24 19:18:01

因為幼時營養不足,嬰兒初期成長過程的翻、滾、爬都沒能經歷和嘗試過。據母親説,我每天像個癡呆癱兒躺在床上,差不多四歲才會站立、走路。年幼就有疾在身,或多或少可能也影響到大腦的發育。所以,兒時有過什麼經歷,記憶裡幾乎都是空白。後來可以走路了,好像智力並沒有收到太大影響,還比別的孩子提早一年上學。緣於“見識”多了,記憶空間自然也註入了許多雜七雜八的東西,零零碎碎,星星點點, 沒什麼連貫性。奇妙的是,有些記憶,類似對美食的渴望,以及一些”美善”的經歷,卻沈積在心底,自然形成了一小塊“淨土”。什麼時候回頭”光顧”,什麼時候都充滿恬靜的那種快感。

兒時,幾乎家家戶戶都屬於 “無產階級”、貧民階層,雖然不見的"家徒四壁",但生活水準確實低下:大米白面以及肉類,都是按人頭供應。別說這些東西,即使每天溫飽都不能保證。家裡孩子多的,都是吃了上頓沒下頓的。那時每天吃的主食主要是玉米餅子。好在居住的城靠海,每天可以買到剛剛從海上打撈上岸的雜魚。燉魚吃餅子還算是比較搭配。對我來說,最嚮往的就是能飽飽地吃上一頓白米飯和燉雜魚,尤其魚湯拌飯,就知足的不得了! 但是,"細糧",如大米白面,都是按人頭和年齡配給的。所以,通常只有家裡來客人才會做一頓麵條,饅頭,或米飯。客人吃完有剩,孩子才有權享用。沒的剩,孩子衹能咽口水,繼續啃玉米面餅子。

物質極大貧乏的時代,孩子最盼望的是過春節。每家平時會把米、麵、魚、油囤積起來,留到過春節敞開胃口享用。每年一進入臘月,孩子的心情就會被激動起來,異常地快樂,因為從臘月二十幾開始,家家戶戶張燈結綵;辦置年貨;購買鞭炮;做粘糕蒸饅頭;油炸魚麵;換新衣穿新鞋....。

母親蒸的饅頭個頭很大,每團生麵條揉好之後,她用筷子會在上面平均壓出三條綫,然後用兩個小手指在三面分別挑出三個小洞,插上幹的紅棗。竹子蒸鍋上下兩層,分別可以擺放四個饅頭。當到了可以揭開籠屜蓋子時,雪白八個饅,個個 “開懷大笑”,令人垂涎。饅頭出籠後,母親不允許吃,要放到廚房的一口缸裡,等到大年初一之後再喫。

冬天為了取暖,母親把爐子搬到屋裡,炒菜做飯都在其中。到了臘月二十九,每家每戶把一年積攢下來的豆油或花生油統統拿出來,倒進鍋裡。母親和哥哥把一切要油炸的東西都提前一天預備好。開始“走油”的那個晚上,他們倆都帶上口罩,避免油炸氣味搞得胃口“翻騰”,尤其豆油的味道很嗆鼻子。“走油”時,母親讓我坐在床的最裡邊,看著她和哥哥忙乎。他們先炸巧果一類麵食;再炸蘿蔔絲丸子(用蘿蔔,豆腐,粉條攪在一起做成的丸子);最後炸各種日曬過的刀魚、黃花魚、老闆魚、青魚等。每炸好一樣東西,母親會檢出一兩塊放進小碗,讓我吃。炸完之後剩下的油, 母親第二天會過濾一下,倒進一個瓶子裏,留著以後炒菜用。過濾出來的油渣渣,母親會用它們包包子,可以替代肉。用炸過東西的油渣渣做出的包子,實在很香、非常好吃。

到了第二天大年三十,晚上八點鐘是吃除夕正餐的時間,桌子上食物"琳瑯滿目",眼睛應接不暇,太多好吃的了。通常母親在碗櫥櫃上擺上幾碗菜肴和蘋果,再加上兩大碗滿滿的白米飯,飯上插上幾柱香。屋子本來就窄小,煙霧繚繞,“香”的那種噁心味兒直往鼻孔裏鉆,令人難以忍受,以至於我至今走到哪家餐館,如何看到或聞到有燒香的味道,我會選擇離“上貢”最遠處角落的桌子。吃過晚飯後,各家孩子都紛紛”出籠”,穿著新衣新鞋,有的手提燈籠,有的手拿鞭炮,嘻嘻洋洋,好不熱鬧。 

十點多鐘,四處傳來剁菜的聲音,要包餃子了。母親會拿出五分、兩分、一分的硬幣,用開水燙一下,再拿出幾個紅棗。每包一個餃子會放一個硬幣或一個紅棗。半夜11點開始下餃子,頭兩碗母親先擺在碗櫥上"供著"。到了12點,母親吩咐哥哥對著碗櫥牆上的“祖宗畫像”磕頭下拜,然後拿來一卷“黃紙”燒。那是掃除一切”封建迷信”的時代,無疑母親是偷偷摸摸地做這些事情。我當時心裡想:母親好大膽子、好“反動”啊,竟敢“頂風上”! 另外,也覺得母親好笑,那個“畫像”怎麼能吃這些食物呢? 我知道這件事非同小可,所以,不敢隨便講出去,擔心母親被抓或被“批判”。“拜”過之後,我們才可以坐下來吃餃子。為了能吃到硬幣,我和哥哥拼命地多吃。趁母親哥哥未發現,我就用筷子挨個兒在餃子上紮一下,探探是否有硬幣。因為耍了“詭計”,當然我吃到的“錢”最多。哥哥很生氣,因為他吃到大多是紅棗。母親為了安慰他,說:”吃到紅棗是有福的。”

春節期間哥哥最喜歡的一個”動作”,就是開碗櫥,東看看西看看,因為裡面擺滿了各式各樣平時吃不到的東西。還記得他對母親說過一句話:“什麼時候我們家碗櫥天天都有這麼多好吃的該多好啊!” 顯然,哥哥的這種想法在當時看起來很天真、可望不可即,是根本不能實現的事。

 

貧窮時,人心純淨,極易滿足,得到一點點就很喜樂知足;另外,人似乎也單純許多,心中的“良善”有些清楚的輪廓。

對現代人來說,兩分錢或五分錢硬幣幾乎一文不值,  因為單獨使用根本買不了任何東西。然而,在我小時候卻不同。兩分錢可以買到一小串野山棗;幾粒做咕咕鳥用的山櫻;兩塊裸糖果,就是沒有糖紙包裝的糖塊,(如紅白相間的薄荷糖,外面沾著砂糖粒);還會買到一份可以攪動成各種形狀的糖稀。如果一個孩子手裡有五分錢,那可是不得了,算是很”富有"了。因為五分錢可以買一個燒餅;可以買一盤小吃--燜子;可以買到一把山楂或者軟棗;還可以買到濃濃美味的小豆冰棍...。

暑假的一天,我突發奇想,覺得在床底下應該會找到硬幣,因為常見母親下班後會把她的包包放在靠牆一側的床上。過去的床不像現在是整合體,那時的床大都是用木板搭起來的,上面鋪著席子。母親比較”講究”點,按照床的大小做了床被,在其上還鋪了一個粉紅色的床單。為了討母親歡喜,換來好吃的東西,每週我和哥哥都會大掃除一次:洗衣服、床單;把床上的被子床單鋪得很整齊;所有的鍋蓋都用鹼水刷洗得很白,包括地板。母親不捨得我們辛苦勞累,她都會買好吃的食物,算是對我和哥哥“勞苦”的一種慰勞和獎賞。久而久之就成了我家一個約定成俗的慣例。

那天,我不知為什麼會這麼想,覺得一定會有硬幣從母親的包包裡面漏到床底下。所以,我就爬進去翻找。真是上帝的憐憫,竟然也就發現到兩分錢的硬幣! 

意外收穫之喜可想而知了。我第一時間告訴了哥哥,他興奮不已,連忙召集對門鄰居和我們兄妹同齡的孩子,説:“走,我妹妹有兩分錢,我們一起去喝豆漿!” 那對兄妹二話不說,四個孩子就"浩浩蕩蕩"地進了附近唯一的一家餐館。

我們進去的時間已經是早餐幾乎結束了,餐館裡只有一兩個人仍在吃飯。我們四個孩子大搖大擺、一副”富豪”的樣子走進餐館。哥哥很有“底氣”並得意地遞上撿到的兩分錢,說:“我們要一碗豆漿!” 盛豆漿的人伸頭看了看我們一眼,二話沒說,”啪、啪、啪”擺了四個大碗,順手拿起一個大勺,從燒著滾燙的豆漿鍋裡,舀起豆漿,嘩啦嘩啦地倒滿四個碗,說:“你們每人一碗,喝完了不夠再給你們添!”

看著滿碗豆漿,聞著飄出的濃濃香味,逗得肚子嘰裏咕嚕的直叫。這太讓人喜出望外了! 原本以為四人喝一碗,每人可以得到兩三口而已,現在卻是每人可以獨享一碗,甚至還可以再加添! 

我們四人小心翼翼地把豆漿端到桌子上,迫不及待地要喝,但是,太燙了,只能一小口一小口地押,另外也不捨得一下子喝光,生怕沒有品出豆漿的美味。當我們準備擺開架勢喝時,給我們盛豆漿的叔叔從裡面出來,端了一個盤子,上面放了兩根大大的油條,徑直走到我們這邊,放到我們桌子上,把油條分開,對我們說:“再給你們一人半根油條。”

我們四個孩子別提心情有多激動了,祇有兩分錢,卻可以得到四個人份“無限享用”的豆漿,每人還能吃上半根油條! 真是美不可言! 

記得那個早晨我們四個傢夥吃得飽飽的,那是我們最幸福最滿足的一天! 每每想到用兩份錢得到的豆漿油條,至今口齒留香,難以忘懷。

 

然而,隨著年齡的增長,環境的變更,記憶裡添進了一些烏七八糟的”垃圾”,將那塊“淨土”汙染,“輪廓”變得越來越模糊不清了。

那個時代,因為貧窮,所以,對“共產主義”有著極其美好的憧憬,盼望將來“理想”實現的那一天,所到之處都是“淨土”。然而,人生走下來,發現並非如此,這個盼望衹不過是個“幻想”而已。對那個的期盼實屬幼稚! 物質極大豐富,怎麼就可能走進 “各盡所能,按需分配”,或“各取所需”的社會?就人的貪欲自私的“罪”的本能來說,人豈能願意把自己辛苦得到的東西,無緣無故分給缺少的人呢?另外一方面,從別人手裡不勞而獲,白白得到的話,會不會因此而懶惰,成為好吃懶做的“寄生蟲”呢?事實證明,的確如此。這個“理念”實際忽略了最重要一點,就是人的“罪性”。人幻想,物質極大豐富後就會對物質的慾望自動消失,人會變得”大公無私”、道德品格高尚。縱觀歷史,已經證明是不可能的。就如現今冒出無數個貪汙腐敗的高官,他們已經擁有家財萬貫,非常富足了,但是,他們仍然貪心不足。所以,人的貪婪之心不是物質和錢財充足就可以改變的,反倒錢財會讓一個人變得冷漠無情。想想看,他們豈會想到他們儲蓄的“零頭”,或者餐館裏的一頓飯,足以供養住在窮鄉僻壤一個家庭的一年嗎?

因此,不得不承認,一個由“理性敗壞墮落”的人所構成的社會,沒有“淨土”可言,也不可能會建立一個沒有階級制度、沒有剝削、沒有壓迫、實現人類“大同”的公有制。政府可以採用手段強制把個人財產充公,用於社會平均分配,但人心不服,“罪性”仍在,久而久之會使社會出現“動盪不安”的現象。

其實人自己不曉得,肉體越是養得“腦滿腸肥”,靈魂越是乾癟瘦弱。靈裡沒有飽足,人勢必活在一個空殼裡,人在等死,活得沒有指望,因為“死”是每個人的結局。當人已經衣食無憂,甚至錢囊鼓鼓時,也許有機會可以靜下心來細細觀察思考,會發現人的內心沒有“淨土”,即使存留過,也是是“虛”的,不堪腳踏其上,只可遠處望望而已。否則,必大失所望。

現今,哥哥的願望早已成真。碗櫥每天都是好吃的食物,不再是夢想,甚至冰箱也天天塞滿了雞鴨魚肉;豆漿油條已成了人稀鬆平常的早餐,不再是奢侈的食物。可悲哀的是,物質的極大豐富,每天過多攝入雞鴨魚肉,不但導致人營養過剩、百病纏身,也使人失去了原有食物帶來的愉悅和幸福感,因為那塊“淨土”參進了雜質。

到底發生了什麼? 為什麼“豐衣足食”卻奪去了人的喜樂和盼望?

原來,上帝告訴過世人:”人活著,不是單靠食物,乃是靠上帝口裏所出的一切話。”(聖經/馬太福音4:4) 在上帝一切受造的活物中,惟獨人是照祂的形像造的,不同於其他動物。所謂“上帝的形象”,而非看得見的肉身形象。上帝是個靈,祂的形象是指把祂的屬性賦予給了人:有愛,有理性,有公義,有道德,有情感,有良善,有憐憫....。所以,人活著,不單單為了賺錢、吃飯、睡覺,僅僅滿足於肉體上的需要,人有靈魂,有“饑渴”,是更重要的,也是最需要顧及和滿足的部分。正因為人有靈魂,所以人尋找上帝、敬拜上帝的意識。宗教起源緣於此,受造人想要找造物主,就衍生出各種宗教類別,以人有限的頭腦,想像出來一些可敬拜的東西,當做上帝來跪拜,就如我們現今到處可見的、人手所造的各種偶像。

然而,因著亞當和夏娃的悖逆犯罪,“罪性”的遺傳,從而使人類的悲劇不斷重演。但是,上帝對人的愛從未改變。祂不希望人因著罪而永世滅亡。祂宣告和應許説,祂”愛世人,甚至將祂的獨生子賜給他們,叫一切信祂的,不至滅亡,反得永生。因為神差祂的兒子降世,不是要定世人的罪,〔或作審判世人下同〕乃是要叫世人因祂得救。信祂的人,不被定罪。不信的人,罪已經定了,因為他不信神獨生子的名。”(約翰福音3:16-18) 

世人知道,”聖誕節”是慶祝和紀念耶穌的誕生,但卻不知道,耶穌降世,成為人的樣式,是為了把人從”罪”的捆綁中和“永死”的轄制下拯救出來。祂説:”我來了,是要叫羊〔或作人〕得生命,並且得的更豐盛。”(聖經/約翰福音10:10b) 這個生命,就是指著人的靈魂而非人的肉體說的。祂告訴我們:”人的生命不在乎家道豐富。” (路加福音12:13b) 從整本聖經,可以看到上帝就是愛,祂對人的靈魂生命極其看重,視為寶貴,警戒世人:”人若賺得全世界,賠上自己的生命,有甚麼益處呢。人還能拿甚麼換生命呢!”(馬太福音16:26) 上帝用人的靈魂和全世界來比較,要人曉得,到底是人的靈魂寶貴,還是世界看得見的東西重要?

想在內心安置一片“淨土”嗎?或是,希望從世間找到滿足人靈魂永遠喜樂的"淨土"嗎?祇有一條路,就是謙卑來到主耶穌面前,接受祂為自己的救主和生命的主,承認自己無知和愚昧,祂就會使我們的"生命"煥然一新,成為一個“新造的人”。到那時,你定會看到,“淨土”處處可見,且是真實的。




更多我的博客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