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美原野2022-10-06 15:49:55

正值“万山红遍,层林尽染”的赏枫时节,一年度的重阳节悄然而至。人们登高赏秋,感恩敬老。在这天高云淡,秋高气爽的枫叶之乡,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熠熠生辉。

重阳节是我们中国民间的传统节日,可以追溯到4000多年前的上古时期,它普及于2200年前的西汉,鼎盛于1200多年前的唐代以后,历史悠久,远源流长。

重阳节设定在每年农历九月初九日,恰逢寒露前后的晚秋时节。因为“九”数在《易经》中为阳数,“九九”两阳数相重,故曰“重阳”,九九归真,一元肇始,古人认为九九重阳是吉祥的日子,在民俗观念中“九”在数字中又是最大数,有长久长寿的含意,它寄托着人们对老人健康长寿的美好祝愿。可见重阳节所蕴含的深厚的文化内涵。

自古以来,关于重阳节的诗词歌赋比比皆是,璧如王维的“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杜牧的“江涵秋影雁初飞,与客携壶上翠微”;李白的“菊花何太苦,遭此两重阳”;王安石的“临深应在即,居高岂忘危”;卢照邻的“他乡共酌金花酒,万里同悲鸿雁天”;李清照的“佳节又重阳,玉枕纱橱,半夜凉初透”...  ...这些脍炙人口的诗句无不栩栩如生地反映着登高赏秋,思念亲人的动人画面。

诗言志。1929年的中华大地,兵慌马乱,战火纷飞,那时的重阳节在毛泽东主席笔下的《采桑子·重阳》是另外一幅激情豪迈的壮丽画卷:

“人生易老天难老,岁岁重阳。今又重阳,战地黄花分外香。
一年一度秋风劲,不似春光。胜似春光,寥廓江天万里霜。”

这首战争年代的经典之作现在看来依然可以感受到诗人在特殊时期的重阳节的复杂心情和困难时期的乐观、自信以及对祖国大好河山的一往深情。也许是一种人生和时节的机缘巧合,但无论如何,这首重阳诗作为传统的重阳节赋予了超乎寻常特殊意义,也为之后“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的革命形势的迅猛发展奠定了牢固的基础。

今天的和平年代,无论我们身居何处,适逢重阳,结伴三几好友,登高望远,把酒临风,敬重老人,温情陪伴,把快乐和感恩写进每一个平凡而充实的日子,岂不是每个人的心愿?

有诗云:
流年逐时光
岁岁度重阳
登高赏秋色
感恩永不忘

(10/7/2022 Oakville)

 




更多我的博客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