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可一生2019-02-16 07:01:41
       王绩(589-644),是初唐前期诗歌成就较为突出的作家。其诗着重描写淡泊宁静的隐逸生活,借酒抒发内心牢骚。愤世之情使诗人在田园自然之中寻找到自己的理想,因此而将陶渊明引为知己。诗人所写《野望》诗云:东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这首诗是说日暮时分,作者站在东皋村头眺望,惆怅徘徊,不知应该去何方,只看见层层树林都染上了秋天的色彩,重重山峦都沾染着落日的余晖,牧童骑在小牛的背上返家,猎人骑着骏马满载着猎物归来,作者与他们对望却不认识,只好大声唱着《采薇》,好想隐居在这山冈。
        王维(701-762),字摩诘。唐代声名最盛的山水田园诗人、历史上著名的画家。他在唐朝的官场坎坷不断,在没有了仕进之心后,将大部分精力和时间花费在参禅悟道与悠游田园之中。诗人前期的边塞诗充满了豪放壮丽的色彩,之后的山水田园诗澄明、静谧、优美,其所营造的诗歌境界更是通透无碍,表达了领悟自然后的愉悦与安宁。其《渭川田家》诗云:斜阳照墟落,穷巷牛羊归。野老念牧童,倚杖候荆扉。雉雊麦苗秀,蚕眠桑叶稀。田夫荷锄至,相见语依依。即此羡闲逸,怅然吟《式微》。这首诗是说夕阳映照着安静的村落,成群的牛羊从深巷中缓缓归来,老人惦念着放牧的孙儿,柱着拐杖在住家的柴扉处眺望等候,可听见野鸡在鸣叫,望见麦苗儿即将抽穗,春蚕儿已然休眠,桑叶儿已然采光,农夫们扛着锄头回家,看见作者时和其依依聊着家常,作者是多么地羡慕农家的安逸生活,不由得怅然吟唱《式微》。
       《野望》是一首陶渊明式的田园诗,描写田园景色的宁静质朴和田园生活的自然意趣。《渭川田家》是盛唐时的田园诗,描写了和平安定年代的生活。这两首诗歌都是描写农村生活的田园诗,是其题材的相同之处。
       两首诗内容结构的不同之处是:《野望》一诗共有八句,每句有五个字,共四十个字;“树树皆秋色”和“山山唯落晖”对仗,“牧人驱犊返”和“猎马带禽归”对仗;其平仄按照特定的格式安排,一韵到底,没有换韵,是五言律诗,近体诗。《渭川田家》一诗共十句,每句五字,共五十字,是五言古诗。
        两首诗在写作手法上都使用了典故。比如《野望》的首句“欲何依”典故出自曹操写的《短歌行》“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直抒其无所依从的迷茫心境;尾句典故“采薇”取自《诗经》:“陟彼南山,言采其薇,未见君子,我心伤悲”,诗人表达自己在政治上郁郁不得志,无法得到重用的心绪。《渭川田家》尾句典故“式微”取自《诗经》的“式微,式微,胡不归?”表明诗人隐居的意愿。
        两首诗在写作手法上的不同之处有以下方面:《野望》是写景诗,主要描写景色,动静结合,先概写满是秋色的树林何落日余晖的重山,再细写牧人与猎人归时的景象,画面生动自然。《渭川田家》运用了间接抒情、情景交融的写作手法。诗人通过第一句来统领全诗,前四句写田家傍晚时分的闲适景色,牲畜晚归,老人依门等候晚归的牧童,后四句写乡间生命的归属之情,描绘初夏之时,雨过之后天晴,其眺望原野时所见到的田园风光,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以及眷恋田园的情怀。
        两首诗所表达的情感不一样,《野望》末句写“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表达作者在现实中的孤独,在这远离尘世、静穆如止水一样的山和树之间,诗人为自己涌动的心灵寻找一个幽美而又恬静的归宿,诗中的淡淡的惆怅也因而变得悠扬而闲适。《渭川田家》末句写“即此羡闲逸,怅然吟式微” 是自问“胡不归”,可见其矛盾的心态,本诗通过朴素的白描手法,写出了人与物都有所归的景像,映衬出诗人的心情,抒发其渴望有所归,羡慕平静悠闲的田园生活的心情,流露出诗人在官场的孤苦、郁闷。



更多我的博客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