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维东20152019-02-20 19:38:43

楚国当时没觉得秦国有什么了不起,论疆域面积,它比秦国大太多了,而且实力也比草创时期的秦国强很多,当时它有理由不把秦国放在眼里。只是到战国时,楚国被秦国打得头晕眼花,以至于楚国人直冒酸水,翻起旧账,说起酸话:秦国就是靠给周朝守墓起家的。楚史《系年》这样说:“秦仲焉东居周地,以守周之坟墓,秦以始大”,酸水喷涌如泉。

秦文公给了周平王巨大的惊喜,但是没有最喜,只有更喜。三年之后,另一个带来的喜讯让周平王像杜甫一样“漫卷诗书喜欲狂”。

第二十一年,晋文侯杀了让周平王寝食难安的大患:周惠王,从此以后,周平王高枕无忧,他立马慷慨地赐给叔叔一个谥号:周携王。周平王得意忘形了,他以为给叔叔这样一个谥号就等于宣布自己的正统地位,其实他弄巧成拙了。甭管是“携王”还是“惠王”,他叔叔都曾为王,而且是他自己都承认的。卫武公姬和就聪明得很,他逼死哥哥姬余后,给一个低一等的谥号“共伯”而非“共候”,明确“暗示”他才是正朔,他哥哥纯属多余,一如其名“姬余”。巧合的是,周携王的名字也有个“余”字,全名姬余臣。不过这个名字很有可能是周平王的秘书们编的,周惠王的本名是姬望。“望”的甲骨文看上去确实像“余臣”两字合体,周秘顺水推舟、不亦乐乎。

周平王满满的幸福感于《尚书》中的《文侯之命》可见一斑,他降下身段,几乎是低三下四地说道:“自我为王以来,不幸遭受上天降下的大灾难。我未能给臣民赐下福泽,国家又饱受侵扰。现在的大臣里没有老成持重者长期在任,我实在不堪重负。我祈求:‘列位长辈诸侯国君,请替我分忧!’唉呀,帮帮我吧,好让我能长久、平安地保住王位。”这段话清楚表明周平王此前的内心恐惧有多么强烈,他的情形和恐惧成正比。

《史记•晋世家》称《文侯之命》为《晋文侯命》,不过司马迁张冠李戴,把晋文侯当成晋文公了,时间上一下子差了一百多年。晋文公和晋文侯一字之差,差之千里。晋文公的名气比晋文侯还要大,便是大名鼎鼎的重耳,其经历非常曲折离奇也很励志,他上位的方式和晋文侯如出一辙,也是自国外归来杀了个回马枪夺取君位。所不同的是,晋文侯杀了叔叔,晋文公杀了侄子。晋文公比晋文侯要厚道些,好歹给了死时年仅22岁的侄子一个名份:晋怀公。

        司马迁认为《晋文侯命》是周襄王给晋文公击败楚国之后的嘉奖令,实在大错特错,刘向也以讹传讹。再说重耳已经是公爵,周襄王怎能、怎敢降他一级称之为“侯”?这会引起双方的不痛快,周襄王没那么傻,更没那个胆子。晋文公让他去参加诸侯大会,周襄王都乖乖地去了,孔子用春秋笔法替周襄王打圆场说“天子狩猎于河阳”,其实周襄王当时憋了一肚子气,哪有心思“狩猎”,他其实是被迫去给晋文公当会议嘉宾的。《纪年》也挺给面子的,说:“二十年,周襄王会诸侯于河阳。”

周平王给了晋文侯至高无上的荣誉,赐著名的秬鬯酒一卣(yǒu),外加红色的弓一张配一百支红箭、黑色的弓一张配一百支黑箭以及四匹马。周平王的先祖季历也曾畅饮过商王文丁所赐的秬鬯酒,成为“西伯”——西部诸侯之长,从此以后周朝便蒸蒸日上;姬仇饮了周平王的酒,从此面色红润,霸气侧漏。

山西在洛邑北面,姬仇并没有被册命为“北伯”,但他比某个方位的“伯”权力大得多:他享有号令天下诸侯,代王征伐的特权,换而言之,他是周天子的代言人。《国语•郑语》云:“及平王之末,而秦、晋、齐、楚代兴,秦景、襄于是乎取周土,晋文侯于是乎定天子”,“秦景”应该是“秦庄”之误,注本多把“晋文侯于是乎定天子”译成类似于“晋文侯在当时让天子安定下来”,我觉得那个“定”字应该是“搞定”的意思,没错,晋文侯搞定了,也吃定了周平王,我不相信周平王当时心里感到“安定”——他要进安定医院的可能性倒是更大些。帝王忌惮功臣确实有历史依据,秬鬯酒喝高了,很可能就君臣易位,秬鬯酒天生就是血的颜色,饮了秬鬯酒,浑身是胆雄赳赳。

        第二十三年,没什么大新闻,在位十八年的宋武公死了。宋武公的名字很怪,居然以官职“司空”命名,他叫子司空。任内他做出了一件配得上“武公”谥号的业绩。《史记•鲁周公世家》载:“宋武公之世,鄋(sōu)瞒伐宋,司徒皇父帅师御之,以败翟于长丘,获长翟缘斯”,鄋瞒是狄人的一支,司徒皇父是宋武公的弟弟,宋国虽然胜利了,抓住鄋瞒首领缘斯,但也付出惨重的代价:司徒皇父及其儿子都死于阵中。

       如果宋武公战胜“馊馒头”(鄋瞞)还不能让你印象深刻,那么试着去记得他有个女儿叫仲子,极其美丽,她的美丽催生了春秋时代第一个重量级的大八卦。仲子生下来掌心有“鲁夫人”字样,于是她就命中注定要嫁到鲁国,成为鲁惠公的夫人。好奇心重的人可能会问,仲子的掌心真有“鲁夫人”三个字吗?《左传•隐公元年》记载的:“惠公元妃孟子。孟子卒,继室以声子,生隐公。宋武公生仲子,仲子生而有文在其手,曰‘鲁夫人’,故仲子归于我。生桓公而惠公薨,是故隐公立而奉之”。这段话里充满“飞白”式的玄机,除了“鲁夫人”的掌纹是胡说八道以外,其余都是真的。那么《左传》为什么编造一个拙劣的“鲁夫人”纹路?

风起云止2019-02-21 05:05:25
呵呵,馊馒头比较容易记。这里的“共候”是否该是“共侯”?
夏维东20152019-02-21 13:16:00
是的,谢谢!!
瘦马2019-02-22 20:01:37
涨了好多考古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