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村行者2019-03-12 13:03:23

后院的积雪尚未完全融化,周边基本化掉了,但中心还有不算薄的一层。这个5700多尺的地块,因为房子较小,后院显得不算小。

搬到这里已经9个月了,经历了夏秋冬,现在又进入了春季。想起去年的换房大战,行者还心有余悸。

去年,行者一家移民到加西的大温地区已七年了。犹如婚姻里的七年之痒,好像不折腾点什么事对不住这里程碑似的日子。于是,决定换房,卖公寓买独立屋。而且,此番决定是在去年的这个时候,也就是三月份做出的。

其实,在做决定之前,HOUSE控的行者已经阅房无数,只要周边有OPEN HOUSE都尽量去看,怎么看怎么都喜欢那前后带院的HOUSE,这让行者想起了小时候住过的小平房,虽然破旧,也有一个前院,而且紧挨着地。有地才有家的感觉,不是吗?

童年的记忆勾起了,梦想也勾起来了,换房的念想蠢蠢欲动。

行者2014年买了个两房公寓,在一个叫新西敏的小城市的市中心。这个城市是卑诗省最早的省会,特点就是老;老城,老房还有许多老人。这套公寓也具有同样的特点,上个世纪80年代初建的,开间很大,1200多英尺的面积,光主卧就20多平米。楼里住户大部分也都是老人。老公寓的特点就是后期维护成本太高,不仅管理费年年上涨,而且各种专项维修费也让人喘不过气来,两年前光电梯升级和火警更新就花了每户一万多加币,弄得行者牙痒痒,勒紧了好长一段时间的裤腰带。不过,这个公寓买的时候还比较便宜,刚25万加币多一点。

行者还在2016年大温公寓疯狂上涨之前抄上了一个一居的小公寓,就在市区的天车边上,当时还不到20万加币。房子在2016-2018这段公寓疯涨的时期增值不少。

要换房,就必须把两套公寓卖掉。

卖小公寓比较容易,因为位置好,总价低,应该是比较受欢迎的。公寓买来之后,租给了一个韩裔的小女生,边工作边上学,人长得漂亮也按时支付房租。通知她要卖房之后,她也很配合,房子收拾得也很干净。

卖小公寓时,行者找了之前买房的经纪,一个60多岁的香港老太。她因为中途要外出旅游,又叫了一个同行帮忙一起买,也是个年纪不轻的老人家,不过经验确实是比较丰富,后面的谈判过程印证了这一点。

经过与经纪商量,为了尽快卖掉,在挂牌的时候采取了低开高走的策略,以比市场价低近20%的价格开盘,一下吸引了不少买家。

此次卖房,比较值得一记的是价格谈判的环节。当时行者夫妇及经纪一起在公寓楼的会议室里与前来交OFFER(买房合同)的买方经纪一起谈判。当时有6份OFFER提交,其中有两个经纪是亲自前来提交,其他四份是通过电邮提交。据老经纪介绍,亲自前来提交的是最有诚意的买家。这两个买方经纪中,一个出价较低,一个较挂牌价高出不少。但出价低的没有什么买方条件(就是买家在合同中注明的,若此房屋要购买需满足一定的条件,比如验房,贷款等),于是机会就先给了他。由于他的出价过低,行者的卖方经纪就要求对方加价,但对方跟他的客户一通电话之后,表示不打算加价,放弃购房。

这下轮到了另一个买方经纪了,当时他的出价比行者预期的要少两万左右,于是行者的经纪就要求他加价。他先加了一万加元,行者经纪说还不够,又让他跟客户商量。商量之后,又加了五千加元,但距离行者的目标位还有好几千的距离。又是一通电话商量,无奈之下他只答应再加两千,否则就放弃。行者经纪说,对方已经被逼到头了,你们也让步一点,这样双方才有成交的可能,否则为了三四千块钱的差距,这单买卖就有可能做不成了。

行者夫妇商量了一下,把价格一算,基本已经是翻了一倍了,两年的时间能这样已经是很幸运了,得了,让点利吧,于是同意了最后的报价。小公寓终于卖出去了。

 

 

 




更多我的博客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