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老鼠和小老虎2019-05-05 08:46:10

年轻时,对人生充满希冀,总感觉时间过得很慢,人生路途漫长,来日方长。到中年时,感到青春急速而过,知道生命短促,需要珍惜时光努力奋进,尽快实现自己的人生理想。也开始感悟人生,思考生命的真谛。认识生命会有尽头,生有时,终有期。人生总会有一天走到终点。但这一天的到来,既可能突然降临,又可能慢慢老去。由于无法预测,因此不去深思,也并不在意。到老年退休,回归家庭。虽然说老有所养,老有所乐,但也清楚老有所终。而离人生终点越来越近。希望健康长寿,而又难以预知在人生边沿能走多远。国人大多不信宗教,对来世也无所寄托,又回避和忌讳这类话题,于是就更加迷茫,焦虑,甚至恐惧。由于在乎,所以痛苦。这大约也是不少老年人的心态。

人生有限,有始有终。生命就像一个倒计时牌,时间在无形中流失,倒计时牌上的数字也在不停的跳转中慢慢减少。早年时,人们并不在意它的存在,即使认识到也认为跳转缓慢,终点还远,并没有紧迫感。当有一天,突然有个倒计时的提醒,在惊恐之余,才会顿悟。意识到光阴易逝,人生苦短。需要爱惜生命,珍惜时光。面对人生倒计时的提醒,一些人会恐惧绝望,失去继续生活的勇气。一些人会看破红尘,皈依宗教,寻求解脱。而更多的人会面对有限的时光,想到自己人生的心愿,承诺,责任。按轻重缓急妥善安排,完成一些想办而未办的事,使走到人生终点时心中不至遗憾。

人在大病之后往往会考虑离人生终点还有多远,常常会问医生类似人生倒计时的问题。然而不管医生如何回答,这基本是个难题。往往也得不到满意精准的答案。但生命有限是个不变的真理,人生终点既然是必然,不如心里坦然。如果太在乎,就会更痛苦。

我62岁退休,由于感觉自己精力不错,于是退而未休,还在原职业轨道上忙碌,想干件过去想干而未能完成的事,这样就又干了三年多。2005年66岁时突发心脏病,做了搭桥手术。手术三个月后复查,大夫认为恢复的不错。老伴不放心,就问大夫:“手术效果能保持多久”?大夫很认真地回答说:能保十年。我当时认为,老伴的问题很难准确回答。难道一个外科手术也能有个类似物品的保质期?原以为大夫会模棱两可的含糊应对,不会斩钉截铁不留余地的回答。因为预期很难准确,也不会为此负责,然而老伴信以为真。我虽然疑惑,但又想,这是北京阜外医院,是全国最具权威的心血管专科医院,不会随意乱说,或许还

真有点根据。思想处于一种半信半疑的状态,并没有认真对待。况且,如果真如大夫所说,十年后自己的年龄也达到国人的平均寿命,也该知足了,所以心里也坦然。

我一向重视自己的心脏健康,年轻时就出过问题,再加家族遗传的因素,自知迟早会有不测。心脏是身体循环系统的总动力,是身体最重要的器官。决定寿命长短的不是身体最健康的部分,而是最弱的部分,短板才是关键。因此维护好心脏这个的短板,就是自己健康的重点。同时也悔悟,当年自己总把事业作为人生目标,为事业而透支了健康。直到大病初愈才真正认识到如果没有健康,人生的一切都会归零。所以从此就决定把健康放在首位,换一种活法。

由于认为十年的倒计时不一定确切,时间也足够长,所以起初也并没有紧迫感而作个十年计划。然而已经意识到这个倒计时的存在,也有意识地分轻重缓急做一些自己想做的事。以满足心愿,让日后的生活过的舒心充实,不会有太多遗憾。至今这个倒计时已经超过原来十年的预期,自己也已经到耄耋之年。回头看这十年,自己顺应心愿也还办了不少想办而且有兴趣有意义的事,不能说是虚度年华。人生已无什么遗憾。

 

这些事大体可以归纳如下几点:

 

1.

2005年和老伴商定,病愈后放下所有与原职业相关的事,即使半途而废也在所不惜。把健康放在首位,力所能及地办些自己心意许久的事。

 

2.

在手术一年后的2006年,借女儿定居纽约的条件,决定做一次美国文化为主的深度游。过去虽然去过美国,只是走马观花。这次美国行参观了大都会等一些博物馆,观看了百老汇几个经典剧,参观了哈佛等几个著名大学,还有幸进入白宫和国会内参观。并去西部参观了好莱坞,赌城,大峡谷等。对美国有了些深度了解。另外退休前就计划去张家界等几个需要体力的国内游,但一直没有机会。78岁时才和女儿一起去了张家界,而且全程安全走下来,虽然有点冒险,但还了一个多年的心愿。

 

3.

2007年阜外医院和英国牛津大学合作,开展一项他汀调脂的临床实验。自己以患者身份加入,连续服药,每三个月监测一次,跟踪监测了五年。由于有医生指导,病后即时服用新药,医疗效果较好,十年来心脏保持良好。如今他汀作为一种心脏病的有效药已经普遍推广。自己较早介入,受益匪浅。

 

4.

彻底脱离职业轨道回归家庭,有了更多空闲时间。常住北京,也没有什么社会交往。于是决定读一些喜欢的书,弥补自己读书少的遗憾。十年补读了些国学经典,也读了些近现代作家的作品。读书的同时也写点杂感和回忆之类的文章,2012年出了一本书“我们这代人”,近五年来又写了一些文章,准备再出一本书。文字总计已超过20多万字。读书写字听音乐丰富了自己的生活,学会独处,减少孤独。

 

5.

近年来老伴有病,难以承担家务。自己这个多年的甩手掌柜就变成个干活的伙计。于是成了里里外外一把手,而且学有所成,尤其用理工思维研究创制一些少盐少油无糖的烹饪方法,做出几个自己的拿手菜,还比较受欢迎。另外也慢慢学会网上操作,解决了购物缴费等事务,日常生活基本能自理,尽量减轻孩子们的负担。

 

到如今,自己也已到耄耋之年,并已经超过医生说得十年保质期。十年保质期就像本金,本金已收回,今后的日子就是利息,这是额外的收益。知足者常乐,自己已经没有更多奢求,只求健康无忧地过好今后的日子。至于来日长短已并不在意,顺其自然快乐地活在当下,也有勇气走好人生最后一段路。

人生也像跑马拉松,起跑阶段类似人在年轻时,争先恐后,奋勇向前,力争尽快进入参赛的第一梯队,成为领跑者。到赛程中段类似人到中年,竭尽全力竞争,但由于多种因素,彼此的差距逐渐拉开,并形成不同层次的群体。而领先的精英越来越少也更加领先。到赛程末段,类似人到老年,人已精疲力竭。除了少数精英为名次竞争外,大多数已经不太在意名次,只求稳定顺利地跑完全程。在马拉松的终点前,往往都有标记,显示离终点的距离。提醒要合理安排体能和速度,做到心中有数,顺利完成全部赛程。这个标记也类似于人生的倒计时。人生倒计时的作用,就是警示人要爱惜生命,珍惜时光,让余生过的快乐而有意义。能坦然地走向人生终点,而没有太多遗憾。

近来作家李敖自曝得了脑瘤,医生说“最多还能活三年,有什么想做想干的抓紧”。面对这个生命的倒计时,他计划三年内再写三本书,把“李敖大全集”出齐。另外还亲笔写信,想和亲人,友人,仇人再见一面,做个话别,见证他人生的谢幕。李敖狂放一生,树敌不少。临终特意邀请仇人话别,我推想实际是想和解。这种人生的谢幕别出心裁,很有戏剧性,也符合他的性格。我认为他对人生的倒计时是一种积极的心态。

当然不是说每个老人都要预设一个倒计时,只是说如果医生给出一个倒计时也不必悲观失望。能像李敖那样以积极的心态面对,抓紧最后有限的宝贵时间,完成一些自己想干的事,过好剩余的时光。只要有个积极乐观的心态,人生的倒计时也会过的有意义。

夕阳无限好,何惧近黄昏




更多我的博客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