休村大春儿2020-04-17 12:33:32

很多人不明白为什么有人会喜欢张爱玲,而且会相当喜欢。王蒙就曾经公开宣称:不明白为什么有人说张爱玲的东西好,我实在看不出来她有哪里好?” 我出国前也不知道居然有那么多人喜爱张爱玲,原来张迷都是生活在海外。

 

研究张爱玲的人很多,包括很多女性作家,我读过王安忆写读张爱玲的心得,非常深刻,看得出她花了时间和功夫去研究。不过读过最好的对张爱玲的评论却是止庵的,他说:世上只有两种作家,说真话的和说谎话的。大多数作家只写符合社会主流的文字,即如今非常时髦所谓的正能量,而有些作家只写真实的东西,不管大众喜欢与否。这一类的作家在五四以后是少数,最有名的就是鲁迅和张爱玲。

 

我在高华的历史笔记里看到过王实味的故事。王实味原是五四的忠实追随者,但后来开始追求马列,1926年在北大入党,20岁。37年向往革命,来到延安,在张闻天的挑选下参与翻译马列的经典著作。42年毛发动整风运动,受到鼓舞,他发表了好几篇文章来揭露当年延安新生活的阴暗面,反映了当时大量来延安的知识分子理想破灭后产生的沮丧和失望。当时写同样文章的还有丁玲,艾青和萧军。整风运动开始后没多久,风向大变,丁和艾先知先觉,开始转向,而王懵然不知,于是被揪出来做反面教材。47年在延安撤退的时候,因为嫌押解他太麻烦,扔进井里了之。他老婆在1978年才知道这件事,最终于1991年得到平反。

 

所以在某些文化里,说真话的并不讨喜,运气不好的,还可能会因此丢了小命。最近方方的日记成为一道异样的风景,放在其它的地方或者时间点,可能并不会是今天这样的情形。之所以会吸引人,也只是她说了一些真话而已。一场灾难就是一面镜子,很多人平时藏着掖着的真面孔在这面镜子前会一览无遗。很多人在沉默,完全可以理解!因为个人的力量毕竟渺小,而有些时候发声是危险的,那就只能沉默。但是我们不能遗忘,不能因为遗忘暂时能给我们带来片刻的岁月静好而乐于其中,不能让遗忘成为一种生存机制,毕竟这不只是一代人的问题。

 

悠悠中华文化源远流长,任何一个朝代最终也只是其中一朵浪花。借秦观三个字,去!去!去!

 

长亭路,尘如雾,春山虽好,朱颜难驻,去去去。




更多我的博客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