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好日子2020-07-13 16:04:48

有很多关于极简主义断舍离的文章, 其中有一条,就是提倡表达极简。写东西、说话,尽可能简单、直接、清楚。特别要注意不说废话,不该管的事不要管。

我称之为思想语言上的断舍离。

我一直很喜欢古人表达的简洁和深刻。很多年前爷爷过世时上大学的大哥写的悼词用的就是文言文体,我当时还是初中生一个,对大哥的文字功夫崇拜有加。

如果用尽量少的文字能表达一个句子的含义,为何要用多余的文字添油加醋呢?

作家强调的文字功夫,就好比:增之一分则太长,减之一分则太短。恰到好处的用词,不拐弯抹角,言简意赅,既是节约表达的成本,也是对读者时间和精力的尊重。

还有就是很多人喜欢评头论足,站在道德的制高点去评判别人的生活方式,殊不知衡量一个社会文明和谐的程度,就是看对于少数有着自己的生活有着与众不同的选择的接纳程度,只要个人的选择不伤害他人,不危害社会,又何来引得众说纷纭指点是非的道理呢?

每个人都管理好自己,才是最理想的境界。人人都有获取自己独立思想人格的自由,有时候我们看一个人或一件事很难站在一个全方位的视角去看待,所以更多时候像是盲人摸象,每个人摸到的大象仅仅是大象庞然大物的一个侧面或者只是局部一个的点而已。。。

而要想全面的了解大象的全貌,我们也许要花上一年甚至一生的时间,因为人性本来就复杂,有时候非黑即白的主观臆断或者片面认识恰恰让我们走不出自己的一片执念空间。

就像一对父子和一只驴的故事。

一对父子带着一头驴准备去市场上把这头驴卖了。他们牵这驴走在路上,这时候有一个男人说,你们有一头驴,为什么要走路呢,干嘛不骑驴呢?父亲为了取悦这个人,于是,让孩子骑在驴上,父亲走路。这时候有一个老妇女说,父亲年纪这么大了,怎么可以让他走路呢。父亲为了取悦这个人,于是,父亲骑驴,让孩子走路。这时候又有人说,孩子还这么小,怎么能让他走路呢。父亲为了取悦这个人,于是,又让孩子骑在驴上。这时候又有个幽默的人说,你们有两个人,驴只有一只,你们可以抬驴啊。父亲为了取悦这个人,于是,父子两都不骑驴了,他们把驴绑起来,一起抬驴。经过一条小河,过桥的时候,驴害怕水,挣扎起来,驴不小心掉河里淹死了。  

故事里的每个人都有不同的角度,所以父亲被建议来建议去,父子二人和驴也一起被折腾来折腾去,最后也没卖成驴子。何其可悲!不难看出,路人都有一个共同点是自以为会帮到他们,但是没想到却影响了他们自己的真实感受。也许他们都沉默一点,不勿下结论,让他们自己斟酌,轮流分担路途上的辛苦,也许他们能顺利地走到目的地,让事情完美告终。

生活的复杂性有时候是非一个旁观者的主观意愿就能改变的,而慎言就是人际交往上的断舍离。

因为我们,终究谁也不是别人人生舞台的主角。

 




更多我的博客文章>>>
sand20102020-07-13 19:10:02
难得好文。驴那个故事说明要警惕advice.
2020-07-13 20:19:05
古人喜欢文简,一个原因在于书写困难。复杂思想不可能写的太简单。今天中国人都特别喜欢简洁,因为
浅路明2020-07-14 12:06:57
瞎编故事,人要有多愚昧才会抬着驴走,难道连驴有什么功用这样的基本常识都没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