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来小提琴2020-07-27 05:03:43

经常被问:你们那么大一个乐队,特别是小提琴,占了差不多一半的台子,怎么听得见谁在拉什么?

   这是局外人的感觉,其实,在真正专业的交响乐队当滥竽很难,管乐一个萝卜一个坑,各有各的声部,出了错大家都听在耳里。弦乐看似人多,可难度就在人多,看似一大片的提琴手,真想混也得要本事,因为你要混得与别人的动作完全一致,也不是件容易的事。就算给你一把不出声音的琴,要把弓子与大家比划得丝毫不差也要本事,最关键是你身旁的同事完全清楚你在干什么,根本躲藏不了。如果脑中没有音乐,没有极快的反应,连混的门都没有,并且越是水平高的乐队越无法混。因为当大家都演奏得很准确时,声音是清澈的,出一点纰漏都极其明显。

     我第一次参加正规乐队的演出,才十四岁,在中央乐团,如今国交的前身,一个偶然的机会,他们的大队人马出国,有限的留守队员演出缺人手,来音乐学院叫了几个学生去填空,演出钢协“黄河”。因为对这首协奏曲烂熟,加上乐团让专人为我们辅导,所以演出时没感觉有什么困难,还觉得乐队是个轻松的活儿。

  到澳洲留学,第二天就被叫去参加澳洲青年交响乐团,在第一提琴声部,还处在旅途劳顿时差的晕眩中,坐上谱台一看谱子,“老柴第四”,斯美塔那“我的祖国”,格里格“挪威组曲”埃尔加大提协奏曲······,看着一堆两套音乐会的乐谱,傻眼。80年,国内能够听到的音乐有限,那时有机会都尽量找小提琴音响资料,交响乐作品太不熟悉。那天排练从头到尾腾云驾雾。才知道乐队这碗饭并不容易吃。但我还是喜欢在乐队工作,因为交响乐的音响是音乐中最丰富的。一年后,到乐队工作的愿望实现了。

    从81年考取了墨尔本歌剧舞剧院乐队后,虽跳了两次槽,换了两个国家,但至今一直没离开过乐队这个行业,在三个不同的国家,不同的乐团,工作情形却完全相似。

      乐队员之间,与任何工作单位一样,谁都不希望自己比别人差,表面摆着大度的姿态,其实暗自的无形较量始终存在,只要有高难曲目,资料室的乐谱会很早被拿空,说明大家心底里都希望有备无患,万无一失。我相信所有人,心底里一定都不甘心自己比身旁的同事差。力争把每一次的演奏完成好,不落后与周围的同事,是惯有的动力。也是这样一种动力能确保乐队的水准。

       乐队除了有不同水平的音乐家,又是由各类不同性格的人组成。自然也就有着各类不同的人格性格的展现。有淡定沉稳理智,有爱出风头,有自以为是,有对自己过于严谨,有对他人过于苛求,也有只紧跟在人后的应声虫。总之,乐队,就是这样一个每人心中都有着自己的小九九,却又不得不纠缠在一起的团体,乐队里呈现着与生活中各领域同样的矛盾。台下不乏勾心斗角,可上了台就得抱成团。连听觉受阻都无碍,神吧?


 




更多我的博客文章>>>
废话多多2020-07-27 15:03:09
一直在跟,冒个泡赞一下。
周游喜相逢2020-07-28 13:30:25
请多写一些乐团的轶事,必定有趣。主持人戴军讲过一个乐团的笑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