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亲节那天去超市购买食品,看到门口摆放了很多鲜花,回家的路上就想起我自己的母亲,要是她还活着,我也要挑选一束美丽的鲜花送给她!
我外祖父家在江苏常州市郊的新闸镇柏家塘。我外公外婆一共生了十二个孩子,存活了七个,二子五女。我母亲出生于1931年,排行第三。我外公48年死于肝病,留下一家孤儿寡母八个人。我大姨早早就嫁人了,二姨在无锡做纺织工人补贴家用。49年解放的时候,我妈十八岁,和我外婆还有我四姨作为一家老小的主要劳动力在家务农。
我母亲那时候因为营养不良发育不好,个子矮小,患有哮喘。刚解放兴起了识字扫盲和妇女解放运动,我母亲就积极参加,并到附近的小学读书。我妈妈和我讲过,其实外婆并不喜欢我妈妈去读书,因为家里的农活都干不完,但她也没有阻止我妈妈读书,我外婆毕竟还是很善良和开明的。结果我妈妈读完小学又到了常州第二中学继续读初中,我妈妈在班级里担任团支书,年龄大比较懂事,所以深得班主任老师喜欢。初中念完后,我妈妈的班主任老师就推荐她到常州师范学校中专部念书,因为那时候师范生是国家负担学费和生活费,老师算国家干部,这对我妈妈来讲是比较好的一条出路。
读书改变了我妈妈的命运。我妈妈师范毕业的时候,碰到家乡的新闸小学的校长去招生,校长一看这个学生是自己的小学毕业,就把我妈妈招进了这个家乡小学。新闸小学就在家门口,我妈妈当然也是觉得很满意的。后来我妈妈就一直在这个小学工作,直到85年病休。
我爸爸是解放战争时期参加地下工作,后来在20军工作,解放后由他的老领导推荐到江苏农学院读大学。毕业后经过我妈妈的同事也是我家邻居的介绍,两人认识结婚,生育了4个孩子。我是老大,64年出生。所以我的父母都属于大龄结婚和生育。
母亲给我的印象就是兢兢业业,辛勤操劳。我妈妈是小学三年级的班主任,同时兼任语文和数学老师,她对学生要求比较严格,据说调皮捣蛋的学生是要挨尺子打手心的。但是我后来碰到一些她教过的学生,他们都说你妈妈是为我们好,可惜我们那时候不懂,不知道读书的好处。
那时候的老师除了上下班工作,还要早晚政治学习,早上六点多就去学校,晚上六七点才回家,周末也要学习,不是996而是666。有时候吃了晚饭还要去学习,暑假也是政治学习。我记得我小妹妹出生那一年,暑假我妈妈要到公社中心小学学习,结果把我和小妹妹也带上了,尽管只有3里地,我们都住在中心小学的教室里,我白天就看管还在吃奶的小妹妹。还好那时候有个陈老师也是同样的情况,她的儿子和我同年,一样担负起了看管小妹妹的工作,我也因此有个玩伴。
那时候我全家是城镇户口,只有我奶奶是农村户口,所以我们有一点点自留地可以种菜。自留地的农活主要是我妈妈包了。尽管我爸爸农学院毕业,但他属于那种动口不动手的。我奶奶年纪大了,早年在上海做帮佣,所以会烧一手好菜。我奶奶就是负责做饭,还要照顾四个孙子孙女。
后来我妈妈在84年得了一场大病。好在我大学毕业时分配到了上海,离家也是比较近,这对我妈妈是一个很大的安慰。我妈妈的病应该是他们家的遗传,因为我妈的表姊妹也是类似的疾病,属于免疫系统的毛病。刚得病的时候来势凶猛,医生一度让我们准备后事。但我爸绝不放弃,带了我妈妈到南京苏州上海等地看专家医生,最后我爸爸自己在家研究中药,帮我妈妈打针等。后来我妈妈的身体慢慢有些好转,能够下地走动并做到了生活自理。我爸规定我妈妈的薪水就给她一个人用,以保证营养。
久病无孝子。我作为唯一的儿子,在我妈妈生病期间,因为在外地工作,也没能尽到多少孝道和责任。反而多亏了我三个妹妹,轮流照顾我妈妈。所以人老了还是女儿好,到了关键时刻还是女儿派用场。结果在医生判了病危后,我妈妈又多活了18年。
我们的上辈和我们自己都经过了很多苦难,也许正是这种人生经历才使得我们更加热爱自己的家和亲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