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剑2022-07-12 00:40:03

    从宝元元年(1038年)起,党项族首领元昊,突然另建西夏国,自称皇帝,并调集十万军马,侵袭宋朝延州(今陕西延安附近)等地。由于三十多年无战事,宋朝边防不修,士卒未经战阵,主帅范雍(西夏人称为大范老子)无能,延州北部的数百里边寨,大多被西夏军洗劫或夺去。仁宗与宰相吕夷简商议,派夏竦去做陕西前线主帅,又采纳当时副帅韩琦的意见,调范仲淹作另一员副帅——陕西经略安抚招讨副使(西夏人称为小范老子)。后来又把范仲淹和韩琦的好友尹洙(即尹师鲁)也调至西线作为高参。

    五十二岁的范仲淹,进京面辞仁宗之后,就赶赴延州。韩琦和范仲淹分别负责对付西夏的防线的西侧和北侧。范仲淹亲临前线视察,他发现宋军官兵、战阵、后勤及防御工事等,各方面都颇多弊端。如不改革军阵体制,并采取严密的战略防御,实在难以扭转战局。但是,韩琦的看法却不同;他低估了西夏军优势和宋军的积弊,又激于屡受侵扰的义愤,主张集中各路兵力,大举实行反击。夏竦为请仁宗批准反攻计划,派韩琦和尹洙兼程回京,获得仁宗下诏批准之后,尹洙又奉命谒见范仲淹,请他与韩帅同时发兵.范仲淹与韩、尹虽然是至交,却认为反攻时机尚未成熟,坚持不从。尹洙慨叹道:“韩公说过,‘且兵须将胜负置之度外’。您今天区区过慎,看来真不如韩公!”范仲淹说:“大军一发,万命皆悬,置之度外的观念,我不知高在何处!”庆历元年(1041)正月,韩琦接到西夏军侵袭渭州(今甘肃平凉一带)的战报。他立即派大将任福率军出击。西夏军受挫撤退,任福下令急追,一直追到西夏境内的六盘山麓,却在好水川口遇伏被围。任福等十六名将领英勇奋战阵亡,士卒惨死一万余人。韩琦大败而返,驻马掩泣,痛悔不迭。

    范仲淹的战略防御,并非单纯或消极的防守措施。他初至延州,便全面检阅军旅,并实行了认真的裁汰和改编。他从士兵和低级军官中提拔了一批猛将,由当地居民间选录了不少民兵;又开展了严格的军事训练。在防御工事方面,他采纳当地驻军将领种世衡的建议,先在延北筑青涧城,后来又在宋夏交战地带,构筑堡寨。种家是北宋抗夏名将家族,种世衡的儿子是水浒传中鲁达任提辖的关西经略府“老种经略相公”种谔,孙子种师道也当过关西经略,人称小种经略相公。种家一门忠烈,种谔后来牺牲在抗西夏前线,再过四十多年,77岁的种师道和弟弟种师中又先后在靖康之难中殉国。范仲淹对沿边少数民族居民,则诚心团结,慷慨优惠,严立赏罚公约。种世衡这个人长期在陕甘地区任职,特别擅长同少数民族打交道,而且无论是在汉区还是在少数民族地区他的威信都很高。范仲淹便在巡视环州时特别召见了他,并且委以重任,让种世衡到环州任职,并认为“世衡素得羌心,而青涧城已固,乃奏徙世衡知环州,以镇抚之。”这样就逐渐在鄜延、环庆、泾原等庆州东北边防线上,建立起一道坚固的屏障。

    庆历二年(1042年)三月,范仲淹密令长子纯佑和蕃将赵明,率兵偷袭西夏军,夺回了庆州西北的马铺寨。他本人又随后引军出发,在宋夏交界处筑起一座锲入西夏的大顺城。等西夏派兵来攻,却发现宋军已经以大顺城为中心,构成了一个堡寨呼应的坚固战略防御体系。这样庆州北部的边防,大体接近巩固。这使得西夏军中私相戒议,流传着“不能轻易攻取延州了,小范老子胸中有数万甲兵,不似大范老子那般好对付”。

  是年秋天.满头白发的范仲淹填下千古传唱的《渔家傲》: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上阕写景起兴:秋风萧瑟,长空雁鸣,画角连营,群山绵延,烟尘四起,夕照凄迷,一片肃杀的临战气氛,这个孤城很可能就是锲入西夏的大顺城。看样子宋代军营中还有酒,不过只是普通的浊酒,不是高档的清酒。下阕借酒抒情:借一杯浊酒,消万里思乡之愁,但更叫人愁的是:“燕然未勒归无计。”西夏犹在虎视眈眈,远不是汉和帝时窦宪大破北匈奴,穷追北单于登燕然(今蒙古国杭爱山)“刻石勒功而还”的时候。作为统帅的范仲淹,为筹划抗击西夏彻夜难眠,熬白了头发,也十分同情士卒困苦生活和思乡之泪。在范、韩等人苦心经营下,边境局势大为改观,西夏终于乞和,庆历四年(1044)双方正式达成和议。宋夏重新恢复了和平。

    在充满享乐和绮丽之风的北宋前期词坛,这首别具一格的苍凉词作,酷似唐代边塞诗人的作品,开了宋代豪放词派的先河。北宋前期的词人,包括寇准、欧阳修、司马光这些正人君子都写过艳词,唯独范仲淹写出了《渔家傲》这样的作品,这完全是因为他有在西北前线领导过抗击西夏侵略的亲身经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