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法弄2022-08-01 23:34:03

90年代初魏公村有个修自行车的叫车三。车三他们家可能是四季青公社的,土地被征收以后,那个公社的很多农民都变成了农转工,分到国家气象局,北外,国图,理工大学等周边的国家单位,车三他们家就有人分到了这些单位。

车三那个时候50多岁,因为年轻时气盛,老跟人打架,被判了4年徒刑,送去了北大荒。回来之后,也没啥工作,自己开了个临街的自行车铺,支个牌子 ”车三”。那时候骑自行车的人多,修车的也多,但好好修的人却不多。现在想起来,修自行车不是件难事,我都会补带。怎么那时候就没人想着自己修呢?自行车没气了,就指着路边修车的人,有时修好几次还漏气,气急败坏也没办法,还得继续找人修。

车三开始一人干,一次因为给一个北京晚报记者修车,那记者特着急,车三很热心地把车修好,那记者特感动,第二天车三的故事就上北京晚报了。结果他可出了名了,附近的人都爱找他修车。我就是那时候看了晚报的报道去找他的。

我顺着魏公村东边的街道一路走去,很快发现一个特大的修自行车摊子,好几十人,几十辆自行车。车三已经不是一个人修车了,他很快发展了几十人,都是些跟他一样出狱找不到工作的人,或进京打工的人。

这些人在他的调教下,干活勤快,态度好,一有顾客就上来接待,三下两下就修好,等候时间短,质量不错,口碑越来越好。那天接待我的是个农村样子的年轻人,看来车三已经幕后管理了,不再出头露面了。那人蔫蔫地把车给我修好,确实也没啥特殊的,只是感觉他不会让我走出二里地就没气了。我环视了一下,不知谁是车三,感觉那个岁数大的,指手画脚不干活的可能就是,干干瘦瘦的小个子。还有一个也是干干瘦瘦的年轻人,大声指挥着身边的人,我猜这就是他家人,是他儿子吧?

很快他家就盖了三层小楼,车铺又扩大了。就这么卷着卷着,他家发起来。

过了很久以后,我听说车三的儿媳妇在我们单位是农转工。那时她家已经很富有了,但她很低调,很少讲话,一是自卑没文化,二是富有怕出名。她白天在我们单位上班,晚上帮老公算帐,车三老爷子正试退居二线了。

她之所以还靠着国家的工作,就是觉得小生意不稳当,宁愿在国家单位拿笔小钱,也得把养老靠上。后来,随着汽车行业的发展,她家也转向了,又开了汽车行,生意越开越大,看来已经摸出了发财门路了。

疫情前,我听同事说,这位儿媳妇早出国了,跟着儿子移民澳大利亚了,在那也没闲着,跟着儿子开了一个游艇公司,卖游艇了,同时接待旅游的客人。现在她也儿孙满堂了,终于盼着大大方方地回来请同事吃饭了。

一辈子挺快的,谁想得到一个路边修自行车的人家,一家子没文化,但有个一点点向前走的知觉,一步步从自行车铺子,到汽车行,还跑到澳大利亚卖游艇去了?谁又敢说过几年他们没准儿还卖飞机呢?卖航母呢?

我们多数人走一条成熟的路,学士、硕士、博士、博士后,可那些自己探索出来的人走的路实在是令人惊叹,真的是摸着石头过河,他们更有创造力。

车三这辈子都想不到他的后人有如此雄才。

 




更多我的博客文章>>>
杜鹃盛开2022-08-02 00:58:47
弄弄好故事。以前我们楼下就有一个修自行车的,车三的后人还是有经商头脑的:)
无法弄2022-08-02 02:10:25
是的,他们没文化,能走到现在真不容易,比我们走得都好:)
laopika2022-08-02 03:32:13
真是行行出状元!国内有许多这样靠勤劳致富的人,佩服他们。
无法弄2022-08-02 04:30:33
是的,从农民到亿万富翁,对没文化的人来说非常辛苦,佩服他们一直坚持下去的勇气:)
云霞姐姐2022-08-02 06:09:50
好故事,好像有句俗话:“发财容易,守财难”,他们一家把财富做大也是要本事的
无法弄2022-08-02 06:59:31
说的是呢,我们公司老板家业那么大,居然开餐馆去了,疫情让他栽了,守财不容易呢:)
寒墨2022-08-02 13:13:14
车三的店铺还在
无法弄2022-08-02 22:36:21
谢谢反馈,我也是听了同事一耳朵
晓青2022-08-03 04:25:56
有些人就是天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