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ng_yin_shi2022-10-09 16:09:20

(原创:灵隐士)

艾茵·兰德:姐愿挑战康德,作那唐吉坷德

      “我愿意放弃世界上最壮观的日落场景,只想目睹一眼纽约市鳞次栉比的摩天大厦楼群,那大厦的蔓延直插入蓝色天际,人类的意志力是如此明显。我们还需要什么信仰吗?我的心告诉我,如果这儿真的面临战争的威胁,我会将自己抛身天际,以我的肉身保护这一切。”

      那年艾茵·兰德(Ayn Rand)21岁。她用探亲的签证,第一次踏上了美利坚合众国的国土,顿时被曼哈顿的华丽与恢弘所震撼,于是致以五体投地般地崇敬与拜服。虽然护照上显示她来自苏联,可是在心里,她一直认为自己来自俄罗斯的圣彼得堡。那是1926年,苏维埃联合政府成立了三年。

      1931年,结婚两年之后,兰德正式成为美国公民。在当了43年的美国公民后,在一次西点军校的毕业典礼上,这位69岁的老人表达出自己对美国的真挚感情:“美利坚合众国是世界历史上最伟大、最高贵、建国原则上唯一道德的国家——这不是我要说些恭维的、爱国的陈腔滥调,而是根基于完整的形而上学、知识论、伦理学、政治和美学的智慧基础之上。”
     
      艾茵·兰德只是笔名,她的真实名字是爱丽丝·奥康纳。她是一位小说作家,38岁那年,她推出了作品《源头》,开始声名鹊起。52岁那年推出了《阿特拉斯耸耸肩》,让她成为美国年轻一代为之风靡的偶像。那是1957年,是一个叛逆的年代。每个美国人都受够了战争——第二次世界大战、朝鲜战争、越南战争,更加受够了政府无所不在的强权,人人在心里已经非常地恼火了。那个呼吁个人自由的怒声已经蓄势待发,就要喷薄而出。而兰德正好撞在那个时间点上顺势出现。

      如果把兰德当成引领潮流的小说作家,绝对一点问题都没有,她的拥趸甚至包括以后会大名鼎鼎的经济学家艾伦·格林斯潘。这说明她的有些理念,有些价值取向在当时很受拥戴。可是兰德自己不愿这么想,她要超越一名作家。她更看重自己思想性的那一面,觉得自己应该被人当成哲学家——我的人生如此艰辛,一度冰火两重天,我有那么多的人生体验和感悟,而且姐姐我也有文采,为什么就不能作为一名哲学家存在?姐姐我就是要证明给你们看看。她把攻击目标锁定到了伊曼努尔·康德,这位西方经典哲学的集大成者身上。如果只看出生日期的话,康德要比她大181岁,当然已经死了。兰德希望通过批判康德,来推出自己的哲学理念。

      兰德起先想把自己的哲学命名为存在主义(Existentialism),但是这个名称已经被同期的让-保罗·萨特占用了,于是只好退而求其次,使用客观主义(Objectivism)的名称。两者的理念很相似,不过萨特更深入思考了人在时间坐标上的虚无特性:人要学会否定自己,必须淘汰当前的自己,才能成为明天理想的自己,这种过去的虚无正是为了未来的存在。两人在理念的区别可以用萨特的一句名言简要概括:“我的位置将不是一个聚焦点,而只是一个出发点。”

      而兰德自始至终希望自己是一个聚焦点。她直接批判康德的伦理学理念,她认为最至高无上的善应该是理性,而不应该康德讲的美德。还有康德认为一个人的认知只是主观上的认知,永远只能了解事物的一面,一部分,必须遵从逻辑分析与整合才有可能认知客观事物。兰德不同意,她认为不是只有逻辑的方式才能了解客观事物,用理性的方式也能够获得——获得对事物的真实感受,一个人如果够理性,那么他的感受就应该是那个客观事物,可能是一部分,但也是客观的事物。简单讲,她觉得康德太裹足不前,太保守了。于是她尖锐地给予了抨击:“康德是那个摧毁现代世界的首脑,是一只怪兽,瘫痪年轻人的心智,挫伤年轻人的自尊,阉割年轻人享乐的能力。”

      兰德确实有初生牛犊的勇气。她认知的缺点在于只盯着康德的结论,却不了解康德理念的起因与过程。她没有去了解勒内·笛卡尔的理性主义,也没有了解弗朗西斯·培根的实验经验主义,不明白康德是在整合这两大流派之间的鸿沟。回溯十八世纪,美国独立战争以及法国大革命揭露出人类自身之间的暴力对抗与颠覆,那是一个极其需要和谐与稳定的年代。为了应对这个宏观大命题,哲学家们都在不停探索,直到康德用他的三大批判(《纯粹理性批判》、《实践理性批判》和《判断力批判》)统一了分裂的流派,形成了和谐一致的西方经典哲学,为社会的和谐发展奠定理论基础。康德是站在人类宏观层面的一个巨人。

      兰德则是站在微观个人的单点之上,她的理念也浅显直接,尚且没有提炼升华到三百年前笛卡尔的认知理性主义——我思故我在。她的认知不过是笛卡尔理性主义的一个特殊子集。

      一个重要的原因在于兰德不是科班出身。她并不熟悉西方哲学的发展历史,尤其是英国和德国的部分,更不熟悉哲学的分析方法,比如系统化,以及归纳方法。她直接从2300年前亚里士多德的推理法中横飞而出。兰德出身于俄罗斯圣彼得堡的一个犹太家庭,家里并没有宗教方面的信仰,靠着医药小生意过得还算殷实。少年时期的兰德喜欢阅读法国作家大仲马、维克多·雨果的小说,妈妈也教过她一些法文。由于俄罗斯内部矛盾的激化以及之后的十月革命,家里的生意被充公,一家人不得不颠沛流离,四处躲避战争。1921年,16岁的兰德就读于列宁格勒大学社会教育系,三年后毕业。之后不到两年就来到了美国,为了谋生曾经在好莱坞打零工,接着结婚嫁人,先生是一名演员,此后慢慢开始文字的创作。直到38岁,1943年,她的作品《源头》才让她开始受人瞩目。兰德的人生上半场确实辛酸,值得同情,她对苏联的个人怨恨完全可以理解。她其实也蛮有才华,能够把自己的人生辛酸化为文字小说,并吸引到一个英文的国家,并不是自己母语的国家的广大读者。

      具体分析一下,兰德的问题可能在于儿时没有精神上的信仰,少年没有经过系统化教育,青年没有整体地,由浅入深地去了解哲学——即使到了美国很多年,她也没有意向去补齐这门课程。因此她的理念,明显携带有童年、少年的伤痕,以及苏维埃理念中的决裂与果断,一往直前的特性。她的心因为伤过,所以始终无法平衡和平静,在心气之下观点容易偏颇——这显然不是从事哲学思辨的正确态度。而成名之后,她更加热衷于社会活动,而不愿安身于图书馆钻研探索,去提升自己在童年缺失的修养。

      这导致兰德的行为和观点经常自相矛盾。譬如她虽然反对战争,但是不支持和平主义。她一面抨击美国在越南的战争,同时也反对美国随便就从越南撤了军——她认为绝对不能向苏联示弱。兰德认可个人主义,赞美个人英雄主义,可是却排斥英雄使用的手段,因为有暴力性,也反对英雄去怜悯,去帮助有需要的人。她支持公司对员工具有终极的权力,即使做出种族、性向的歧视行为也不应该被别人指责不道德。兰德虽然追求个人主义的自由,但是对某些特殊群体的自由,比如说同性恋,却非常地排斥,认为它很不道德。兰德最终和她的战略伙伴勃兰登分道扬镳,触发因素是对方和另外一名女人有一腿。可问题是她自己也跟勃兰登存有私情,虽然知道对方早有妻子。

      即使兰德自己提出的客观主义,认真分析一下也难圆其说。譬如她虽然批评亚里士多德的伦理学,但是学者分析她所秉持的观点其实却是后者对个人幸福认知的定义。换句话讲,她没有系统地、全面地理解对方的整个学说。还有,兰德认为人要理性,因为理性完全可以帮助人认知客观事物——可是哪个哲学家会不理性呢?或许这样说,她认为的理性是什么呢?独立于逻辑之外,也不是西方科学,难道是说只要头脑冷静,不被自己的感情所控制,就能自动生成吗?或者先天就有?但是她自己,对苏联之所以那么深恶痛绝,这种自我感觉中的理性,不正是她自己在感情上的创伤,不正是一种感性的体现吗?如果人没有感性的话,怎么会有幸福感、愉悦感?一个纯粹理性的人,认知事物是为了什么呢?人如果不要自己的感性,就不会放置感情去探索、去思考,那怎么会有主动认知事物的意愿和原动力?

      兰德的理性在根基上非常狭义——是一颗冷漠的心。她认为人应该自利,只需要为了自己而去奋斗,无需了解他人,关心他人,尤其是穷人。因为这个世界总会有穷人,永远客观的存在,既然天道如此,何必刻意救援?所以兰德坚决反对任何慈善事业——认为这种做法是对客观事物的扭曲,会让成功者的成就感降低,甚至让他们产生不公平的挫折感。这种偏激的看法,不过是她少年之时力求自保的惯式思维,坎坷前半人生的心理报复。一切的根源在于她很少感受到来自他人的关爱,所以对他人也实行零关爱。从整体的价值取向来看,兰德是纯粹的主观利己主义理念,同时秉持人定胜天的决心——不但不客观,反而主观到了极点。即使是自己的追随者,理念跟她稍有不同也是冷眼相待。她缺乏一个精神信仰者对神灵,或者自然规律的尊重之心,也缺乏一个哲学家雍容谦逊的风范。这方面跟康德有着云泥之别,显然是年轻之时受到了苏维埃理念的影响——对待敌人一定要秋风扫落叶让他消亡。可是如何定义敌人却非常主观自我。

      我们无法过多责怪兰德,因为她的第一眼就看到了美国最美的那一面,于是打心眼里爱上了这个国家,她自己认为这些很理性,很客观。于是在这种感情的支配之下,直接忽视了这个国家的很多不美,也愿意包容这个国家的很多丑恶。她对美国其实非常感性。

      在兰德以探亲为签证理由旅居美国,以婚姻为机缘成为美国公民,以丈夫的爱和财务支持开启自己的文字创作之路,她有没有想到这是别人对她在困境之中的感情和付出?她曾经为此开心感动过吗?如果是的话,是不是说明人的感性是必要的?那为什么她的核心理念却是奉行冷冷的理性?一切完全背道而驰?

      兰德一生没有孩子。假如她有了,为了养育孩子不得不付出——还会这样坚持自己的理念吗?或者说,她不想要孩子,正是因为她不想任何东西羁绊住她的脚步?可是如果顺着这样的思路,就算她自己的理念,又怎么会有后代去传承发展呢?结果也正是这样,她的客观主义随着她的去世慢慢销声匿迹,因为追随者越来越少,即使格林斯潘也没有坚持太久。而康德的理念不但传承到了黑格尔,也影响到了马克思,让-保罗·萨特。

      兰德1982年去世了。同一年,地球的另一面提出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兰德如果再多活二十年,看到深圳、上海浦东那拔地而起,一幢幢崭新的摩天大楼,她会如何感想呢?还会被密集的高楼所震撼,然后以此评定一个国家的优劣吗?她是否会修正自己的客观主义呢?

      还是把她还原成一个引领时代的小说作家吧。这样的话,在我们心中,兰德还是那个勇敢、自立、向前而行、很有才华的女孩子。

 

nearby2022-10-09 16:42:15
林木快来!这个若没有深刻地研究过这个作者艾茵·兰德(其实后面以艾茵/爱茵称她更好,显示女性),绝写不出这样掷地有声(不是
花似鹿葱2022-10-09 16:56:30
她的书没有读过,记得好像川普崇拜她的理论。读川普时才知道。谢谢灵灵
尘凡无忧2022-10-09 17:06:44
兰德的观点是狭隘了,有点搏出位的感觉。但这篇不是兰德挑战康德,而是灵隐代康德回击兰德,一下一下都击在软肋而且击得这么理性
nearby2022-10-09 17:10:37
+20
nearby2022-10-09 17:15:11
邻兄正在做猪排,感觉锅里滴几滴油还是要好些
nearby2022-10-09 17:23:27
有可能
ling_yin_shi2022-10-09 17:36:49
花鹿姐太客气。:)兰德比较吸引年轻人,要坚持自己向前,不要让别人拉后腿。:)
ling_yin_shi2022-10-09 17:39:42
谢谢忧君鼓励。这个不敢。兰德和尼采都有点错位。兰德一辈子写小说会很好,尼采一辈子写诗会很好。沾哲学伤人啊。:)
ling_yin_shi2022-10-09 17:43:32
哈哈。邻兄好男人啊。看样子喜欢兰德。:)颤音喜欢兰德,幸好颤兄不动手打人。:)
ling_yin_shi2022-10-09 17:49:27
邻兄声音小点。林木来了通知我,小弟撤。:)小弟的工作内容属于多目标优化,
nearby2022-10-09 17:52:41
我这纯粹是娱乐,灵隐的是思考和研究
ling_yin_shi2022-10-09 17:53:53
兰德的小说在那个年代曾经卷起一团旋风,追的人很多。
nearby2022-10-09 17:56:18
林木不会来的,无忧和我六顾茅庐都没请动他。灵隐这篇真的有深度,怀疑你就是学文学和哲学的
ling_yin_shi2022-10-09 18:00:31
错啦,哈哈。只是有兴趣,有时喜欢琢磨些逻辑,辩证的东西。要不,想不通的事太多了。:)
ling_yin_shi2022-10-09 18:02:02
吃饱了有力气干活,去琢磨,辩证连接。:)
喜欢花满楼2022-10-09 18:10:42
其实理性是靠不住的
ling_yin_shi2022-10-09 18:18:20
目前来看,理性膨胀得太厉害,感性的空间被压制。简单例子,文科比理工科的认同度差太多,负面效应开始明显了。:)
LittleEasy2022-10-09 18:19:29
学习了
ling_yin_shi2022-10-09 18:20:34
花君感性。开个玩笑,喜欢花满楼的话,也喜欢原随云吗?:)
喜欢花满楼2022-10-09 18:37:04
美国教育是重文轻理的
喜欢花满楼2022-10-09 18:44:53
原随云也挺好的
Porcelana2022-10-09 19:15:19
兰德和海耶克同属我欣赏的Libertarian和资本主义,但我欣赏海耶克更多一些。海耶克比兰德更理性,
Porcelana2022-10-09 19:17:46
美国的文科是理性的,不是感性的,这点和中国的文科不一样。
尘凡无忧2022-10-09 19:19:26
我没请过啊。我私下和公开都没有在文学城论坛里请过任何人。。。:)
喜欢花满楼2022-10-09 19:23:46
文学是感性的, 文学分析有感性也有理性
Porcelana2022-10-09 19:28:16
但美国教文学,历史,社会学等等文科完全是理性的,主要是把这些材料作为训练分析能力的工具。
把酒话桑麻212022-10-09 19:42:53
一提哲学我就头大:( 在我这凡夫俗子看来,理性而不冷漠自私精于算计,感性而不冲动盲目滥发慈悲才好
喜欢花满楼2022-10-09 20:50:16
比方说诗歌欣赏小说分析
nearby2022-10-09 20:59:24
我请过,读到他的一篇文章,问能否转发书香,他坚决不同意,我脆弱的心……
七斓2022-10-09 21:58:45
灵隐逻辑清晰,文字理性又感性,学习了。:-)
尘凡无忧2022-10-10 00:38:45
拍拍。邻兄受委屈了。不要强求。万事随缘的好,才能开心自在。:)
免疫力真的好2022-10-10 00:44:37
艾茵·兰德境界还是不如俺家的维特根斯坦维神还有康德本尊,工具理性不是逻各斯,即使在彼岸的逻各斯还是柏拉图以来西哲论
免疫力真的好2022-10-10 00:47:00
哲学做得好的,非哲学出身往往就是异军突起,哲学不需要科班出身,哲学是对生活的经历与旁观,从第一人称到第四人称再到第一人称
ling_yin_shi2022-10-10 01:19:33
赞第四人称。:)
ling_yin_shi2022-10-10 01:25:30
好!免疫不妨分析一下,庄周,孟子非常早,但是跟西方哲学比,为什么结果差异如此之大?西方哲学推动人类发展明显要明,稳,准。
ling_yin_shi2022-10-10 01:26:27
谢谢七斓鼓励。继续加油。
ling_yin_shi2022-10-10 01:27:18
拍头不行,委屈了要抱抱才行。
ling_yin_shi2022-10-10 01:28:29
把酒讲得好。只是。。。每个人的度不一样。:)
喜欢花满楼2022-10-10 01:29:14
中国人的信仰在家庭里
ling_yin_shi2022-10-10 01:30:11
海耶克是学者,系统上严谨,心不冷,同喜。:)
免疫力真的好2022-10-10 01:40:51
我觉得是在人类文明的不同阶段都有一种最适用性的哲学思潮的缘故。道器互动,互相选择的结果。
ling_yin_shi2022-10-10 01:43:50
提到花满楼,不得不提上官飞燕,献上一首老歌与花君共享。:)
ling_yin_shi2022-10-10 03:11:40
赞。:)还得看人。
尘凡无忧2022-10-10 03:47:12
哇,赶紧闪一边。。。。嗯好了,灵隐你抱邻兄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