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清照(1084-1155),济南章丘人,号易安居士,我国历史上最著名的女词人。刚过而立之年,便以她惊世的才华和独具一格的作品享誉文坛,登上了后人难以企及的词坛高峰,为中国妇女在文学史上争得一席之地做出了自己的贡献。 李清照被公认为两宋词坛上的一位大家,宋词婉约派的代表人物。
不过她的传世诗作却一点儿也不婉约,著名的《夏日绝句》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豪气冲天,丝毫不让须眉。这首诗作于何时?据笔者猜测,宋钦宗靖康二年(1127)三月,李清照夫婿赵明诚奔母丧南下金陵,是年夏五月,徽宗、钦宗二帝被俘,北宋亡。明诚家在青州,有书册十余屋,因兵变被焚,家破国亡,不幸至此。秋八月,李清照南下,载剩下的书籍十五车,前来会合。宋高宗建炎三年(1129年),赵明诚被调往湖州知州,此时高宗已从杭州来到建康,并下诏明诚立即“过阙上殿”,领旨奏事。由于时间紧迫,不允许他们带着那么多的金石书画同时返回建康,只好临时决定“驻家池阳”,由明诚一人先到建康赴诏,然后再回来接李清照。六月十三日,正是盛夏时节,赵明诚离开池阳。李清照望着舍舟登岸渐渐远去的明诚,不禁泪流满面,心如刀绞,一种不祥的预感像乌云一样笼罩着她。这时正值炎炎夏日,李清照对宋皇朝没有积极整顿兵马,抗击金兵,深感失望。在两年多的逃亡过程,她曾经过当年项羽自刎的乌江渡口,此时此景使她写出了这首绝句,以抒发自己心中的感慨。
这一年的七月末,李清照得到明诚卧病不起的消息,当天她就乘船东下,日夜兼程,火速赶到建康,与相濡以沫的丈夫见了最后一面。他们夫妇诀别的情景,李清照在《金石录后序》中作了十分生动感人的描述。“八月十八日,遂不起。取笔作诗,绝笔而终……”,时清照四十六岁。金兵入侵浙东、浙西,清照把丈夫安葬以后,追随流亡中的朝廷由建康(今南京市)到浙东,饱尝流离颠沛之苦。避难奔走,所有庋藏丧失殆尽。
整段时间是李清照人生的分界线,从此,李清照开始承受国破、家亡、夫死的剧痛。与此同时,她也不得不加入到逃亡的人流中。一系列的变故,使李清照的词表达的景象和感情为之大变,往事的追忆,故都的怀念,身世之感,家国之恨,成了她后期的词的主旋律。至此,李清照的词达到了完美的艺术境界,形成了语言清丽而深婉,韵致醇厚而秀雅的独特风格,被称为“易安体”。李清照后期的词再也没有欢乐,因为她是在“载不动。这多愁”的环境里,度过自己“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的后半生。
但是,她的前半生生活境况截然不同,因之词作内容和感情呈现另一番风貌。李清照的老家在今天山东省济南市属下的章丘市明水镇,她的《上枢密韩公诗二首》诗序中 称“父祖皆出韩公门下” ,这里韩公是指北宋名臣韩琦。虽然是书香门第,但家境在当时士绅家庭还算是清贫的。父亲李格非是大学者,道德、文章堪称一流,为官清正,不恋财物。李格非出仕之初,上司见他清贫,欲让他兼任其他官职以增加薪酬(宋代有兼职兼薪的制度),被他断然谢绝。他“以文章受知于苏轼”,继苏门四学士黄庭坚、秦观、晁补之、张耒之后,与廖正一、李禧、董荣被称为“苏门后四学士”。
李格非中青年时期宦游各地,李清照从小在跟祖父母长大,乖巧聪明的女孩子,自然得到长辈的宠爱,学会了喝酒并爱上了酒。少年时的李清照,性格活泼开朗,是个无忧无虑的乐天派。十四岁就填了一首自我写照的小令《点降唇》(蹴罢秋千),寥寥数行,把一个活泼可爱而又有几分调皮的少女形象清晰地展示在人们的面前。明水离济南八十里路,风光优美,是一个以有许多泉水著称的地方。唐宋时期,济南一带清泉颇多,多到什么程度呢?多到可以“养”的程度,许多人家的院中都有泉。李清照出生时,她的父亲李格非在家中养着5眼泉,就像养着5只宠物一样。有泉水就形成许多溪流和小湖泊,乡民们在湖泊里种上莲藕,盛夏季节,一湖荷花煞是好看。从小就嗜酒的少女李清照,经常在溪流边上小亭里乘凉喝酒,喝醉了酒,划着小船回程却找不到归路,小船误入荷花深处,惊起了一滩鸥鹭。
17岁的时候,李格非升任礼部员外郎,就把宝贝女儿带在身边,要为她寻找一个称心的郎君。到了京师以后,她把这些经历写入有名的《如梦令》这首词中:“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这首小词读来使人如闻荷香,如临其景:夕照中满湖碧绿荷叶,红白莲花,一叶小舟,一位豆蔻年华的少女正在挥桨,努力划出困境。窈窕淑女,君子好逑,这首词深深打动年青太学生赵明诚的心。不久,李清照又写了一首同样出名的《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这首词不说红花随将风雨去,而是以“绿肥红瘦”来作比喻,令人耳目一新,传唱千古。古人评诗有“诗眼”的说法,词也同样如此,这里“肥”、“瘦”两字正是相当于“诗眼”的传神之笔。
这时朝廷中还是后来所谓的元祐党人掌权,时任吏部侍郎的赵挺之正想积极靠拢,见小儿子在追求李清照,岂肯错过这个机会,主动提亲。而赵明诚也确是好小伙子,于是徽宗靖国元年(1101年),18岁的李清照与21岁的赵明诚结为伉俪。
婚后尽管有时生活并不尽如人意,总的来说,这是李清照人生旅途上最美好、最值得回味的一段岁月。在爱情的感召下,李清照文思泉涌,一首首佳作纷至沓来,她的诗词创作进入成熟期,并形成了情景相生,形神俱似,体物超妙,绝尘去俗的独特风格。